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2008丽水市防雪抗冻救灾专题(已归档) >> 最新动态
松阳电网抗灾抢修现场素描
发布时间:2008-02-26 08:57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在这场雨冰冻灾害中,松阳是全省电力设施受损最严重的县之一。2条与外网联系的220千伏线路出现断线、倒塔,全县20个乡镇都受到影响,一度有182个行政村出现断电,电网损失高达2660万元。

    从1月中旬开始,一场抗冰灾光明行动在松阳轰轰烈烈地展开。在一盏盏重新亮起的灯火背后,是奋战在冰中的电力工人、村民、民兵的感人群像。

    妻子怀孕不能照顾

    35岁的汤海涛是松阳玉岩供电所所长,他的爱人已经怀孕三个多月,在家卧床保胎,正是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但汤海涛却不能回家。

    因为,他所负责的区域正是全县地势最复杂、最偏远的山区,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全镇共有59个村庄断电。从1月16日开始,汤海涛就和同事们战斗在冰天地里,将光明带到一个又一个山村。

    一双及膝的雨靴,一副发黑的手套,红色的安全帽,脏兮兮的工作服,这是记者见到汤海涛的第一印象。当时,他正与同事一起拉绳索架电线杆,听得出,他声音已经有些沙哑。山坡上一个箱子里放着十来桶方便面和两瓶开水,这就是汤海涛和队友们的午餐。“有开水就很不错了,前几天我们在山上曾经用冰解渴,汤所长的胃病犯了好几次。”一位电力职工告诉记者。

    老奶奶端来了火盆

    2月20日,松阳县谢村乡平卿村。

    30岁的电工周樟富与村民们围坐在火锅边,难以掩饰脸上的笑容。吃完这顿午饭,周樟富与同事们就将奔赴下一个村。他斟上满满一杯酒,站起身来向在场的30多位村民致谢:“感谢各位父老乡亲的帮助,才使我们原计划7天的工期缩短到5天,提前完成了任务。”

    周樟富不会忘记,刚进驻平卿村时,村里的积还很厚,因为道路窄小陡峭,路滑难行。村委会主任周土富带领村民上山,为抢修队伍开出一条道路。

    不会忘记,山上的气温是难以捉摸的,当山下是艳阳天时,山上却在飘着大。即便如此,周樟富和工友们还是要去架线,爬电杆。有一次,当他们从电杆上下来时,一个老奶奶捧着一个火盆伫立在寒风中等着他们,“孩子,天太冷了,暖和暖和。”

    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在寒冷的工地,妇女经常提着一桶桶热腾腾的姜汤,亲手舀起递到电工手中;热情的村民邀请抢修人员到自家吃饭,腾出床铺让他们休息……

    5天转战4个战场

    冯斌是松阳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一名分队指挥员,在参加此次抗冰救灾活动中,他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和队友5天转战4个战场的故事。

    2月19日,赶赴玉岩镇道惠口村,清除惠口村至程路村10公里道路上的覆冰,为电力抢修物资运送开辟通道。冰面太滑,我们就在脚上绑了草绳,挥起铁锹清道。海拔近千米的山上,刺骨的寒风吹得同志们脸上都开裂了,手也冻得像胡萝卜。

    20日,刚刚清除完道路的积冰,来不及歇口气,又接到了清除线路通道的命令,山上10千伏线路上压着大量的毛竹。砍毛竹时,上面的冰块不停落下来,砸得人很疼。这一天,我们从残木断竹中开辟出5公里长的通道。

    22日,电力部门为了尽快给断电灾民通上电,决定采用铺设电缆的方式送电。1.5公里的电缆从我们手中一寸寸地传送到位。

    23日,道惠144线损毁非常严重,共有47根电杆出现倒杆、断杆、倾斜。今天我和战友顺着1500米的羊肠小道,将一根重达800公斤的电杆搬运到山顶。晚上6点半歇工,我发现右膀已经磨破了,血肉模糊,脚上还起了许多血泡。

    24日,经过全力抢修,道惠、道惠口、烧火坑、程岭根村恢复供电!我们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