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市府办文件
索引号 113325000026455663/2015-12314 文号 丽政办发〔2015〕106号
组配分类 市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 市府办
成文日期 2015-11-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丽水市农作物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11-02 10:1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府办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加快推进丽水市农作物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7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加快推进丽水市农作物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战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50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丽政办发〔2014〕10号)、《丽水市化肥农药管控行动方案》(丽政办发〔2014〕130号)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以“化肥农药减量,生态农业增效”为目标的农作物放心工程建设,更好地服务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农作物放心工程是基于提高对作物本身的健康成长,为实现高产、优质、对环境友好的种植目标,制订农作物从种子到货架科学生产全过程解决方案,实施生态化、专业化、标准化全程科技支撑、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等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工程。是推进化肥农药双控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农作物放心工程的实施,完善农业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强化农业信息化体系,达到农业科学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实现“化肥农药减量、生态农业增效”绿色防控目标,促进我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5年,开展市级试点工作。启动1个县域、4个乡镇、2个主导产业(水稻、茶叶)、2个主体基地试点工作,总结完善试点工作经验。

——2016年,开展八大主导产业试点工作。各县(市、区)根据不同产业优势,分别选择1—2个主导产业品类,落实1—2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总结形成八大主导产业试点方案标准。

——2017年,开始面上逐步推广。根据试点总结方案,在八大主导产业的主要乡镇开展面上推广,初步建立农作物生产管理信息查询系统,打通生态精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关键环节。

——2020年,实现全市性农业主导产业、主要农业生产乡镇农作物放心工程的覆盖,建立生态精品农产品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溯源体系,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全球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丽水模式。

三、体系支撑

(一)建立现代农业经营综合服务体系。按照“合作化、一体化、专业化”要求,通过农资经营连锁配送物联网络建设,创建庄稼医院、“智慧农资”等综合服务平台,与“壹生态”信息化服务系统有机结合,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加快农资经营服务转型升级。依托现有或者新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探索建立集农资保障、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销售、金融服务、技术推广、农技培训、代办代理服务等系列化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综合服务体系。

(二)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依托省市农科院和农业部门科研技术力量,开展多层次科技合作。省农科院主要负责全市八大主导产业及绿城等重点基地科学作物解决方案的制订及实施指导,市农科院负责我市面上基地科学作物解决方案的制订及实施。农业、林业部门及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做好作物解决方案在生产基地的具体实施指导。农资公司根据方案做好农资服务站点的落实及生产基地施肥用药的技术指导管理,从而构建起生态精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三)建立农资物流配送体系。以农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为纽带,强化与邮政物流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邮政物流配送网络和农村电子商务邮政服务优势,开展分工合作,提升农资物流配送服务能力,与全市生态精品农产品物流冷链配送体系建设相结合,构建现代农资物流配送体系。

(四)建立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与金融部门合作,推行农资信用消费,倡导惠农一卡通结算方式,为农资供应、生产基地、农业生产主体提供农村产权评估、交易、融资等金融信用合作服务,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资金短缺、融资难、农村产权流转难等问题,构建农业生产金融服务体系。

(五)建立生产管理信息化体系。积极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接全市生态精品农业“壹生态”信息化服务系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信息”子平台,将生产基地的作物解决方案实施全过程进行信息化处理,建立生态农产品源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农资流通监管系统,构建生产管理信息体系,实现生态精品农产品生产管理可追溯。

四、工作实施

(一)推进“作物解决方案”落地实施。

先行试点。市级农业、供销社、林业、农科院、农发公司等各涉农单位要积极行动通力合作,先行先试。农林部门要积极发动调配各农业技术骨干,结合省、市农科院专业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生产技术专家团队。供销社整合系统资源,发动农资企业组织专业技术人才,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和农资储备,做好农资供应使用保障服务。

共同在遂昌县域(水稻、茶叶)、莲都区峰源乡、景宁县景南乡、龙泉市屏南镇、松阳县玉岩镇等高山蔬菜集中的生产基地、庆元县蓝城(水果)、莲都区海亮(蔬菜)等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基地中开展试点工作,签订点对点农资供应和技术指导服务协议,开展生态精品农业生产基地点对点的“作物解决方案”试点工作。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高效低毒的农药,倡导物理干预技术防治病虫害,实施化肥农药的减量控害增效,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最终实现绿色防控目标。生产技术专家主要负责对试点基地农作物生产过程进行实时跟踪指导管理,针对生产中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农作物种植实现安全生态高效。试点涉及的县(市、区)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协同解决农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6年,市级农业、供销社、林业、农科院、农业发展公司等单位共同在油茶、笋竹、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基地分别开展试点。各县(市、区)农业、林业部门以及供销社要共同根据本地产业优势,在不同的乡镇选择1—2个主导产业开展试点,市农业局做好统筹协调,争取年底基本完成全市八大主导农作物种植产业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和技术评估,研究制订一套标准化操作管理流程,为面上推广打好基础。

逐步推广。2017年,通过总结前期的试点经验,优化实施方案,向全市生态精品农业八大主导种植产业基地主要乡镇逐步推广农资经营“农作物解决方案”,各地要积极发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会同农资企业,对生态精品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作物从种到收,开展全程技术跟踪指导服务,确保生态精品农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并做好跟踪指导服务的档案记录,探索建立数据信息库,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可查询,通过大数据运用,将相关信息纳入生态精品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信息化系统,实现生态精品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

(二)开展“智慧农资”庄稼医院等现代农业经营综合服务中心体系建设。

支持供销社系统以现有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依托,利用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移动通信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投入,购置病虫害鉴定、土壤检测等专用设备,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人才,建设一批集市场信息发布、优质农资商品展示展销、农民培训咨询、农技服务、智能化农业生产设施示范推广、测土配方、在线庄稼医院技术咨询、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农资”庄稼医院。与“壹生态”系统有机融合,提升农资企业“合作化、一体化、专业化”农技服务水平。

建立庄稼医院建设工作机制,研究制订建设标准,推进市、县级庄稼医院体系建设。全市农业技术骨干要利用庄稼医院平台,不定期开展庄稼医生巡诊问诊,切实发挥庄稼医院效用。2015年,全市建设县级中心庄稼医院9家,完善丽水庄稼医院服务功能,真正发挥其省三星级的服务水平,初步形成市县两级庄稼医院体系。2016年,全面推进重点乡镇、中心村庄稼医院建设,到2020年,争取创建庄稼医院60家(其中创建县级以上庄稼医院不少于10家),基本形成“智慧农资”庄稼医院综合服务体系。

根据省供销社省农业厅联合发文《关于全省供销社对接服务“两区”和参与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浙合业〔2012〕12号)和供销社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整合全市农业供销两大系统资源,尝试探索现代农业经营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依托现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充实农资保障供应、庄稼医院、烘干收储、加工销售、金融服务、会计代理服务等系列经营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在尚未建成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地方,依托庄稼医院体系逐步拓展完善系列农业公共服务功能,构建现代农业经营综合服务体系。

(三)提升改造农资连锁经营网络。

支持农资企业增加投入,更新网点经营设施,做好连锁网点硬件设施的提升改造。开展高毒(高风险)农药定点经营试点管理。在巩固传统产品经营领域的同时,积极拓展种子、农机具、饲料、兽药等经营领域。调整连锁网点的合理布局,鼓励有条件农资企业争取政府支持,开展农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乡镇村连锁网点建设。

探索农资经营与电子商务的合作,通过联合集“农资经营、电子商务”为一体的邮政部门开展合作联合,做好龙泉试点合作。通过试点磨合,优化配送体系,强化农资电商流通服务和辐射功能,突破农资电商服务水平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高、缺乏可持续发展等现实难题,切实提升为农的服务能力,解决农资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农资企业电商经营和现代物流配送能力,提高农资连锁配送率。鼓励有条件的连锁网点配合有关部门,依托农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参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工作。到2020年基本完成“市—县—镇(乡)—村”四级现代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

(四)创新农资流通和农业生产领域信用融资合作。

探索与金融部门合作,引进信托投资公司,根据农资企业、连锁网点、农业开发公司以及种植大户等农作物放心工程实施主体的信用评级,开展农资经营短期信用贷款、农资订单信用卡结算、农用地评估、土地流转、种植大户农业经营收益权产前信托融资等尝试,解决各类主体在农业生产旺季时融资和货款回笼等难题,探索生态精品农业生产经营信用合作新模式。2015年,推进市农丰农资公司和温州银行丽水分行的合作,先行开展农资货款结算试点探索,并根据条件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积极为农资企业、农业开发公司、种植大户提供全方位“三农”金融信用服务,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五)加强农资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农业生产基地和农资经营企业工作,解决基层农资科技人员断层问题。加强与省、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技术合作,充分利用省、市农科院、农林部门和高等院校的技术人才优势,组织开展各类基层农资经营服务人才培训工作,培养本地农资技术人才队伍,纳入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范围。形成强大的农业生产科技服务力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重点抓好庄稼医生队伍建设,通过六年努力,培养一支规模在300人左右懂技术、善经营、精管理庄稼医生队伍,开展农资经营服务,切实提升农资经营综合服务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农作物放心工程是实施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扎实有效推进工作,成立丽水市农作物放心工程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项工作的实施和成果验收。各涉农单位按职能明确责任分工:

市农业局:负责农资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根据肥药双控要求,加强农资产品质量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执法检查,整顿规范农资经营秩序。充分发挥现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站的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产品质量检测、基层农技推广应用人员等软硬件资源,指导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建设,开展农产品农残检测等一系列技术服务工作。

市供销社:负责牵头协调农作物放心工程的推进工作,承担工作协调组的日常工作。组织系统农资企业做好相关硬件设备配置和农资储备,积极开展生态精品农业基地的农作物放心工程落地推进等工作。

市林业局:根据部门职能,充分发挥林业科研技术和科研人员等资源,做好油茶、笋竹等林业产业的技术服务工作。

市农科院:结合各地产业结构特点,负责研究提出农作物解决方案,加强从种子到农产品收获的全程生产技术支持指导。在试点总结基础上,制定出产业生产标准规程,并逐步推广。

市农业发展公司:负责做好与农作物放心工程实施基地的农产品生产溯源体系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产销对接等工作。开展“丽水山耕”公共品牌的运作推广,提升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

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做好资金和技术保障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市邮政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质监局:根据部门职能,加强沟通,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监督管理、执法检查等工作,为推进农作物放心工程创造有利条件。

各县(市、区)政府:按照“市里统筹指导、县(市、区)为主负责、业主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和责任要求,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结合产业优势,制定具体实施计划,落实资金,统筹抓好工作推进。

(二)政策支持,确保实施。

经认定的市级农资龙头企业,可享受我市出台的农业龙头企业相关扶持政策。对承担农资类政府指令性储备或销售任务的企业,其政府指令性销售任务取得的收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减免。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农资经营服务企业参与农作物放心工程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作物放心工程五大体系建设的投入,在“智慧农资”庄稼医院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农业经营综合服务体系探索、农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改造、基本农药集中配送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农化车辆配备、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支持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切实落实建设用地指标,并按省政府办公厅浙政办发〔2014〕50号文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三)加强指导,统筹推进。

各县(市、区)政府及农业、林业、供销等涉农部门要按照总体工作部署,精心挑选一批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生产基地先行试点,积极探索,积累经验。要把推进农作物放心工程与加强日常指导监管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市场和经济手段,积极稳妥推进工程建设。以优质服务来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切实维护农资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农作物放心工程健康有序推进。

附件:丽水市农作物放心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丽水市农作物放心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为加快推进丽水市农作物放心工程的实施,根据《加快推进丽水市农作物放心工程实施方案》要求,便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经研究,决定成立丽水市农作物放心工程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公布如下:

组      长:任淑女(市政府副市长)

副  组  长:廖永平(市政府副秘书长)

应勇军(市供销社主任)

成      员:姜  波(市农业局局长)

项旭平(市林业局局长)

徐炳东(市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

叶芳儿(市财政局总会计师)

程文亮(市农科院副院长)

朱伟强(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

刘先林(市科技局纪委书记)

李  玮(莲都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何登新(龙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周地亮(青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叶晓伟(云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吴青松(庆元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朱金元(缙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周瑞琛(遂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胡卫亮(松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吴积雷(景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供销社,负责承担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工作。应勇军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张国平(市农业局)、何洪港(市供销社)、林远(市林业局)、刘志龙(市农业发展公司)、朱金山(市财政局)、丁潮洪(市农科院)担任,负责全面协调各项工作的实施和成果验收。

附件

106丽政办发.c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