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丽水市人大三届五次会议(已归档) >> 参阅文件
全市新型城市化建设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15-02-02 14:54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政府

丽水市建设局(规划局)

市建设局(规划局)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以打造休闲旅游城市为目标,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美丽丽水和美丽县城建设,乐观地迎接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挑战,加快山区特色新型城市化发展步伐。

一、2014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14年,市建设局(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履职尽责,荣获多项荣誉

丽水市城区街头绿地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丽水市荣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丽水市56个村入选,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市建设局承担的35项“五水共治”任务全面完成,在全省排名前五;市建设局获丽水市“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先进集体、丽水市“六个一”工程组织奖和2012-2014年度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丽水市新型城市化工作和美丽丽水建设经验在浙江日报刊发并在全省美丽县城建设现场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保障性安居住房新开工率居全省第一,竣工率、分配率、基本建成率均居全省第二;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建筑业产值增幅居全省第三;市建设局在全省建设系统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三,继续获优秀单位。

(二)抓总规修编,规划实施管理全面升级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修编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14年新一轮总规方案基本完成,计划2015年报请省政府批复,然后投入实施。大力推进控制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市本级共安排水南区块城市设计、中岸圩城市设计、中闲区域空间战略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规划编制和研究30余项,基本完成17项。规划理念全面提升,尊重地脉、遵循人脉、延续文脉,提出了“青山画城、绿水兴城、文化荣城”的理念,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4年7月,我市荣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开展了处州民居特色研究,完成《“处州民居”课题研究》,体现丽水乡村地域风情。规划实施管理更加刚性,市本级共拟定规划设计条件17个、办理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审查项目65个,完成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等办件260件。同时,基础测绘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抓项目建设,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以具体项目量化城市建设指标,大力推进共享率高、改善民生的项目建设,城市品质显著攀升。全市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62.1亿元、完成207%,其中市区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5.8亿元,完成172%。全市新增城市道路34.14公里、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142公里、新增城市园林绿地面积96.1公顷,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227.6%、142%和320.3%。市区完成大猷街西段、市场二号路延伸段、水东路二期、城北路西段、花园路等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水南路、丽阳街、教工路、好溪东路南段、东港路等。完成大剧院西侧、财富大厦绿地、小转盘绿地等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城北路等11条道路绿化工程,完成紫金路沿线11幢建筑和万象山门楼、山体及沿江栈道亮化。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全市新开工6225套,完成249%;基本建成3894套,完成216.3%;分配1870套,完成233.8%;竣工3060套,完成153%;新增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530户,完成176.7%。

(四)抓省市重点工作,城市环境极大改善

“五水共治”交出完美答卷,年度35项考核事项全面完成。全市开工缙云县东方等9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7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和3个县污泥处置设施。牵头丽阳坑“河长制”工作,全力以赴配合推进好溪堰综合整治,目前丽阳坑103个问题89个完成整改,成功摘除“黑龙江”帽子,已初步成为全市治水的样板河。交通治堵开创新业绩,新建改造城市道路、打通断头路、改善影响通行的拥堵点等年度任务均超额完成,市区新增停车位5102个,新开工城市地下空间39.7万平方米,一年时间建成花园中学操场地下停车场,创造了“丽水速度”。美丽宜居示范村持续扩面,新启动21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完成困难群众危房救助2180户。“六个一”建设成效显著,云和县仙宫大道改造工程、青田县临江东路工程、松阳县规划展览馆工程等6个项目分获丽水市优秀“六个一”工程奖,市建设局获“六个一”工程组织奖。市本级完成花园路综合改造、富岭出口四边三化整治、紫金路和南明湖沿线亮化、规划馆改造等项目。

(五)抓持续发展,建设产业稳中有增

积极探索研究有利于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平台、新机制。建筑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全市建筑业产值达到243.6亿元,创历史新高,增幅17%,其中市内产值达110.4亿元。房地产业千方百计保稳定,市政府出台了9条意见,在全省率先推出“给予契税补贴”政策,举办了“金秋房博会”。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157.6亿元,增幅32.6%,居全省第二;完成商品房销售135.4万平方米,增幅4.9%,居全省第二。

二、2015年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以总规实施启动年为契机,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2015年新一轮《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将进入实施阶段,重点确保三个“形成”。形成丽水特色的空间规划新体系。中心城区,南明湖区块作为重点,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落实总规精神,加强对“中闲”区块的控制引导,以“中闲”为跳板,突破市区首位度如何提升、旅游城市以什么支撑、城市特色如何彰显等问题;着力深化开发路以东区块的城市设计。形成规划引领的新机制。坚持集中集约开发、建设一片美一片的原则,准确把握建设时序,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牢牢把住土地出让、项目选址、规划条件、建设方案审查等关口,增强规划的引领能力。形成规划管理服务的新体制。以规划行政流程为路径梳理评价管理问题,加强对划拨用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的管理,强化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管理理念。同时,数字城市建设要有新的提升,以测绘行业转型发展为目标,全面完成县(市)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天地图”网站建设。

(二)以保障民生为重点,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结合交通治堵,优化城市路网。超前谋划,充分考虑区块开发成熟度和重大项目布局,关注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和通畅,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好城市道路。同时,以城市道路建设为抓手,确保交通治堵年度任务全面完成。2015年,市区计划新增改造城市道路3公里,整治拥堵点2处,打通断头路1条,新增停车位3000个;全市新开工地下空间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15万平方米。

结合五水共治,完善地下管网。着力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和综合规划编制,按照地下管网建设跟地上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要求,注重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网的协调发展;加快完成地下老旧管网改造,结合老小区和城市道路等设施改造,统筹谋划,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截污工程建设。同时,以地下管网建设为抓手,确保治污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河长制等五水共治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结合三改一拆,推动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实现新突破,抓住当前棚户区改造的机遇,加快项目前期准备,突出项目包装,努力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增强城市建设的经济支撑。同时,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深入推进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全市计划新开工保障房2600套、基本建成1800套、竣工2000套、交付入住800套。

结合美丽县城建设,美化城市景观。围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精品精致”的理念,提升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打造“绿色之城、花园之城”。全市计划新增城市园林绿地面积30公顷,市区继续推进规模以上绿地提升改造和道路绿化工程,促进园林绿化向彩化、美化、香化升级。同时,以城市景观建设为抓手,做好个性塑造、“六个一”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等三篇文章,推动特色化、多元化的美丽县城建设。

(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增进服务和管理效率

围绕依法行政,深入审批制度改革。以“事项最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为目标,牵头组织行政审批程序优化,继续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建立全流程网上审批机制,落实“两集中两到位”管理机制,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制订并联管理规则,指导不同主体、不同专业的并联图审协调管理,整合深化规划、质量、园林、市政等专项并联验收管理,做到同时受理、同时办结。

围绕休闲养生旅游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标准。以国际休闲养生旅游城市的标准管理城市,从管理内容、程序环节、操作步骤、行为规范上进一步提高标准,并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借助地理信息等平台,走精细化道路。同时,巩固建设系统创“国卫”成果,在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建筑垃圾运输和处置等难题破解上持续发力,开创新的局面。

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房确权登记工作。农房确权登记有新拓展。以问题为导向,收集好做法、学习好经验,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当前登记扩面提量中面临的棘手问题,走出具有丽水特色的农房确权登记发证之路。完成符合登记条件的农村住房申请发证率达90%以上。

(四)以稳中有进为目标,促进建设产业发展

紧扣“稳”字,确保房地产业持续发展。以稳市场、稳房价为主要目标,探索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重点争取部门支持,强化货币安置战略,制定并实施“征迁安置以货币安置为主”的政策,改善房地产发展环境。同时,增进主动服务,并加强对房地产开工、预售、结顶和验收交房等重点环节的监管,保障房地产健康发展。

围绕“强”字,做大做强建筑产业。进一步落实好《关于加快丽水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建筑企业要围绕“强”字做文章,注重企业人才培养、人才聚集,提升核心竞争力。重点规范建筑业市场行为,促进中介企业规范化,以控制施工图审查质量、造价管理和材料检测等中介机构管理为抓手,对中介企业进行全面整饬。同时,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创优夺杯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