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板龙舞动在火树银花之间 潘秋平/摄
山谷游龙 沈奇云/摄
舞动的板龙 李肃人/摄
盘绕中的板龙
英川板龙是英川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共有英川、王宅、跃洋三条龙,每条一百多节,长200多米。三条龙由每户一个龙桥(即板凳龙桥)连接而成,更能体现龙粗犷、强悍的精神。在丽水景宁,有一个关于关于“英川板龙”的传说。相传朱元璋四子朱棣在起兵攻下南京后,于正月十五庆祝元宵节,舞龙灯,后传入英川。英川镇共有英川村、跃洋村、王宅村三条板龙,分别代表父亲,母亲和女儿,元宵节成为一家团聚的象征,同时也是当地民众最隆重的民俗盛事之一。
英川的龙是老龙,现在称之为板龙。板龙跟有些地方的布龙相比,除了龙头和龙尾用彩纸包裹之外,其余部分骨架外露,棱角分明,确实有股子苍老的感觉。把它说成老龙,非常贴切。英川板龙由木板等材料制成,龙身由各家各户制作,每节龙板有一米多长,共有一百六十八节。英川板龙有着龙头鼓一响就能止雨,龙头烛能祈福求子等传说。各家各户将来年的祈福,或是书写或是绘画制于龙身上。龙头时高时低,欲飞的样子,而龙尾则左右摇摆,像鱼儿在水里游。两百来米的板龙在红烛的映衬下,通身红亮,穿行于英川的小弄堂,见首不见尾。
元宵节最热闹的场面就属最后的盘龙,这也将节日的喜庆氛围推向了最高潮。当板龙盘绕三圈之后,观众中就冲出一大帮人,他们直奔龙头,争抢着把制作精良的龙头撕得粉碎。就在这时,一百多节的龙身,瞬间消失了,只剩下面目全非的龙头和龙尾。英川人相信,把抢到的龙头纸带回家烧了,或把纸灰泡茶喝了,都能给他们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