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专栏(已归档) >> 我们的节日
浙江丽水:以“乡村春晚”为平台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发布时间:2016-01-26 11:24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政府

  导语:随着全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发展日新月异,农民的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丽水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自2013年起,丽水市宣传文化部门着重从以萌生于民间、根植于乡村、来源于群众的草根特性的“乡村春晚”入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因势利导,激发乡村文化自觉,实现村民文化梦

  丽水地处山区,乡村村民一直保持平时外出务工务商、春节回家过年的习俗,农村平时大多“空壳”,春节期间人口集聚。针对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无法满足春节农村文化需求、群众“我的文化我做主”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农村文化的自我选择已成为发展趋势等特点,丽水市精选了乡村自办文化样本——“月山春晚”为模式,通过组织全市文化系统艺术骨干前往月山学习观摩,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了“月山春晚”做法。

点击查看大图

丽水庆元县月山春晚,村民们表演农家生活

    月山村地处丽水市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春晚是一台连续举办34年、由村民自导自演的农村联欢晚会,这台春晚的特点是全村村民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也是导演,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刚会走路的小孩子,都成了舞台的主角,体现了农村文化活动群众的广泛参与权、选择权和主动权。春晚节目全由村民自创,内容贴近生活、创意独特“接地气”,如节目“农装秀”和“农活秀”,通过展现农民生产劳作的特色,体现了让群众能参与,看得懂,体验深的草根属性,这台集村民文化创作智慧的精彩演出,使它能持久坚持,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因此,月山春晚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并入选浙江省高中语文课本

   

连续举办35年的“月山春晚”已成为丽水乡村的旅游品牌

  丽水乡村文化艺人能人众多,乡村自办文化现象本来有很深的基础,顺势推广“月山春晚”自办文化模式,迎合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使农村和农民的文化主角地位得到体现尊重。各级文化职能部门还结合全省乡村文化礼堂建设,改以往“送文化”为“送服务”,推进农村自办文化为主体、文化职能部门按需送资金、送培训、送策划服务为模式的“乡村春晚”建设,广泛激发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自信自觉,“乡村春晚”得以迅速“扩面”发展。2015年春节前后,全市共有587个行政村先后自办“乡村春晚”(2012年为120台), 500多名农民导演、30多万农村“民星”、80多万村民观众、20万多名外地游客在丽水农村的“草根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春晚梦,实实在在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创新机制,转变部门工作职能,提升“村晚”内涵

  充分尊重乡村主体和村民主角地位,使群众性文化生活在乡村得到史无前有的欢迎和深化,“乡村春晚”也从“点”到“面”迅速发展。为进一步深化建设,切实提升其内涵,使之成为惠及乡村广大群众的文化品牌,丽水市文广出版局从机制创新入手,服务和引领并举,有效实现了乡村春晚从“面”向“质”的再次提升。

  一是打造品牌引领。将“乡村春晚”项目提升到政府引领的层面进行规范推动,专门安排了专家力量、专项资金,重点推动“乡村春晚”省级示范项目培育建设,先后制定了《“乡村春晚”五年建设规划》、《省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乡村春晚”制度设计》等机制,使乡村春晚项目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乡村春晚”项目顺利通过省级公共文化专家组论证,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公共文化示范创建项目,得到了省文化厅和省财政厅的政策资金扶持推动,同时还被推荐为全国公共示范预申报项目。二是创新机制推动。专门安排60万专项资金,以“文化订制”模式,根据群众所需、各地特色,开展县级“乡村春晚示范县”创建。实行“按需定制”、“带资定制”、“高质订制”等不同形式服务推动,激发县级文化部门发挥潜力创建。目前,主动请缨创建“乡村春晚示范县”的莲都、云和、庆元、缙云、遂昌、景宁等6个县(区),春晚建设形式多样、亮点纷呈、各具特色。

龙泉市安仁组织非遗春晚--板龙春晚,传承非遗,央视专程进行宣传报道

青田县阜山春晚,从世界各地归来的本村华侨洋媳妇和洋女婿 

景宁县畲族乡村春晚成为乡村旅游的文化引擎

  挖掘特色,留住乡情乡愁,推动乡土文化传承

  一是转变了村风民风。通过“乡村春晚”等春节文化活动的开展,使村民在春节期间聚到一起排练、跳舞、参加活动成了新的时尚。部分村还为乡村春晚安排相应配套的文体活动,不仅活跃了节日氛围,也带动了村风民风的好转。二是使传统民俗和非遗项目得到传承。在春节期间,民间绝技、民俗活动、祭祖祈福、刘坞小调、舞龙、舞狮、台阁等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纷纷亮相,在娱乐群众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和传承。三是推进种文化纵深发展。乡村春晚其特点就是自愿、自发、自主,通过村民自编自唱、自演自赏自办“乡村春晚”,充分激发乡土文化正能量,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农民“种文化”活动全面纵深发展。四是留住乡音乡愁。乡村春晚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所反映的主题都来自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其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抒写的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喜怒哀乐的场景,其淳厚质朴的农味,加以恰到好处的艺术设计,让归乡游子踏上故土就感受到浓浓的乡音乡情,留住那份乡愁。

  丽水的乡村春晚,实质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坚守,也是一种乡风文明的坚守。她已超越晚会单纯的娱乐功能,通过筹备和参与这台春晚,村民的归属感、道德感、责任感和认同感等情感得到巩固和交融,赌博、迷信等社会陋习得以消除,村民间的关系更加美好和谐。“乡村春晚”在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

  示范引领,多方联手推动,催生乡村生态经济新模式

  自觉参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建设中的文化担当,主动联合市直多个部门,在推进乡村文化、旅游、经济综合体建设中进行尝试性实践,取得较好实效。

丽水首条乡村春晚文化体验精品线路上淘宝网

    一是网上吆喝村晚,打响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春节前,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全市范围内,挑选生态环境好、年俗活动多、春晚特色强的代表村,通过网络平台,举办“我要上村晚—到丽水乡村过最美春节”网络推介活动,诚邀全国各地朋友和广大城区市民,到丽水乡村上村晚、过大年,体验感受秀山丽水的生态之美,养生福地的原味年俗,长寿之乡的乡村春晚。通过吆喝,春节期间,共有4万多名上海、广东、杭州等地游客慕名到丽水乡村上村晚、过大年,感受乡村生态、丰富年俗和土味十足的村晚。二是评选最美村晚,设计村晚建设标准样板。从全市村晚中,挑选代表性强、特色鲜明的村晚,以网民投票、专家评审结合的模式,进行网络“最美村晚”和百名“民星”评选,扩大丽水乡村春晚在全国的知晓率,打响丽水村晚品牌,同时也确定建设模板,激发了广大乡村农民从文化被服务对象变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三是主动向外宣传,扮靓丽水乡村春晚名片。通过丽水网专门定制丽水村晚网络专页,安排乡村春晚有关丰富的宣传内容,打开乡村春晚对外宣传窗口。

丽水市组织乡村春晚民星培训班

  结语:丽水市以开展“乡村春晚”活动为抓手,结合办文化、赛文化、育文化和强文化为一体,精心打造了农民艺术展示平台。丽水乡村春晚的推广普及,有力地推进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较好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引领了乡村群众文化建设自信自觉,推动了全市群众性文化的繁荣发展。目前,市已创成乡村春晚示范县6个,示范县自办村晚行政村覆盖率达40%。乡村春晚项目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和全国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