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烟头,是一座城市中最不起眼的垃圾,也是人们最习惯乱丢乱弃的垃圾。“打造一座捡不到烟头的城市”,是一年前莲都区作出的庄严承诺。这座素以生态文明著称的小山城,以捡烟头为切口,以打造“一座捡不到烟头的城市”为品牌,全力打造文明城市,提升居民素养。
一年多来,上街捡烟头悄然成为丽水街头的一种新风尚。市区的城市环境、居民素质和城市形象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小小的烟头引发了丽水城市的文明变革,打造出了一座城市通往文明的阶梯。
捡烟头捡出来的新风尚
2015年5月31日,第28个世界无烟日,莲都区百家单位千名群众庄严承诺:“烟头垃圾不落地”。“打造一座捡不到烟头的城市”从此在丽水市区拉开序幕。谁也没想到,这场“烟头革命”的春风,竟在一年后花开遍地,结出累累硕果。
走在市区街头,总能见到身穿红马甲、臂戴红袖章的志愿者俯身捡烟头。其中,“小荷志愿者”是最大的一支队伍,这个名字如今已成为莲都人的骄傲。
在莲都法院工作的厉志华就是一名小荷志愿者。对于上街捡烟头这事,一年来他感触颇深。“最开始去捡烟头时被人看到,总会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但现在,街上到处是‘红马甲’,很显然,捡烟头悄然成为了莲都的一种新风尚。”
“一开始大家觉得是做秀,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后,很多人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莲都区文明办副主任黄庆的话道出了老百姓对捡烟头活动的真实看法,“首先是抽‘游烟’的人少了,烟头也不再乱扔。有些还主动加入到捡烟头的队伍中来。”
浙江乾麟缝制设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雨,每周都会抽出三四个晚上带领员工去花园路、防洪堤等地捡拾垃圾;鱼跃公司董事长陈旭东还推出了“烟头换酱油”的活动,如今他号召的捡烟头群体也越来越庞大;百货大楼党支部还推出了“凡在商场内捡烟头,即可免费办理会员卡一张”的活动……
环境的提升,是最直接的改变。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是最直接的见证者。花园路是市区的主干道,这条路上的保洁员杨美丽对此感触颇深:“这一天下来也捡不到几个。这在以前,百米路段一个往返就能扫出上百个烟头。”
截至目前,丽水市区这座人口不过50万的小城里,已有30余万人次上街捡拾过烟头,日常志愿服务达2000余次,让这座城市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捡烟头引发的文明变革
环境好起来的同时,居民的文明素养也跟着提升了。捡烟头让丽水意识到了美化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这场与不文明陋习为敌的战斗中。
“无烟头城市”创建落脚于百姓福祉,让百姓真真切切看到了变化,感受到了实惠与幸福。现在,莲都区所有中小学校都在创建“无烟头校园”,233家单位、89个小区承诺“捡不到烟头”,古堰画乡、东西岩景区创建“无烟头景区”,花园路、大洋路等市区主干道基本创成了“无烟头街”……
大街小巷越发干净整洁了,吸“游烟”的人越来越少了,乱丢烟头的人也不见了踪影。
莲都倡导的“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城市”实行一年多来,不仅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更使城市形象和品牌催生了人气聚集效应和创业磁场效应。
据统计,去年1至6月份,莲都区共接待旅游总人数达429.03万人次,同比增长24.99%;实现旅游总收入达26.98亿元,同比增长32.51%。
莲都区文明创建在落细落小上下功夫,将捡烟头作为最接地气的文明建设方法之一,坚持常态化、长期抓,通过这个润物无声、滴水穿石的举动,不仅改变了环境,更改变了人们的内心。
捡烟头催生的好作风
一个小小的烟头,更是捡出了莲都干部群众的好作风。这一年来,莲都人常常在路边邂逅一些“熟人”,大街小巷里随时都可能撞见“地方大员”。和百姓打个招呼,寒暄几句,再弯腰捡拾烟头垃圾……这样的官员,这样的背影,莲都人屡见不鲜。
工作日公务繁重,那就周末闲暇再拾。“白加黑、五加二”的精神,贯穿了整个行动。行动之初,千头万绪,如何破题,岂一个难字了得。要知道,一个烟头的背后暗藏着环境保洁、居民习惯、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问题。只有“捡、劝、罚”每个环节都落实到位,才能最终实现“无烟头”的预期。
经过仔细研究,莲都区将市区中轴大道花园路确定为实验街区,通过增强保洁队伍力量、组织干部夜间巡查、志愿者上街劝导、部门联合执法等多项举措,寻找“消除烟头”的有效方式。
通过实验,干部们发现,烟头“前捡后扔”现象突出,仅靠保洁力量难以彻底消除,于是便发动党员领导干部先行,城管部门跟进巡查处罚措施。经过6个月的创建,现在的花园路基本达到了捡不到烟头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