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文广旅体局 >> 部门文件
丽文广新〔2018〕86号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292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8-08-20 15:12 来源:市文广旅体局 浏览次数:

    

  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件 

    

  

 
            

丽文广新〔2018

〕86

号 

  

  

 
 


  


  A 

  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关于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292号提案的答复 

    

  郑爱芬委员: 

  您在丽水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92号提案《关于振兴乡村文化助推乡村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对您的建议,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出版局、市农办、市旅委、市教育局等相关单位非常重视,分别组织了研究和办理。现综合答复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其中“文化潜力”被视为该战略实施与推进的巨大内生动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复兴助推乡村振兴,统筹资源,多方位部署行动任务,力求将乡村文化振兴落到实处。2018年,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审议《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当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排头兵行动计划(2018-2022)》等重要文件,其中将乡村文化振兴内容摆在了突出位置。最宾,市委出台《丽水市乡风文明建设大行动工作方案》,并召开全市传统村落保护暨拯救老屋现场会、全市乡风文明建设大行动动员大会,部署相关工作任务。 

  一、留住乡愁记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方面 

  近年来,市文广出版局会同农办、住建、旅游等部门,组织各地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加大对古村古宅、古道古树、古祠古庙、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保护和利用好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历史文脉在新世纪焕发生机。先后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出台《丽水市古民居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以及《丽水市农旅融合发展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等。最近,市人大法工委、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组织起草《丽水市传统村落保护管理条例》,加强传统村落法制化保护。这些政策、规划的出台,为古村落保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古村落健康有序发展,努力留住乡愁,传承乡村文脉。 

  目前,我们正在委托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全域推进拯救老屋和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在规划中体现对原住民的尊重,防止新的“保护性破坏”。同时,计划邀请国内传统建筑、传统村落、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建“拯救老屋行动”专家智库,在技术上帮助和指导传统村落传统私人建筑的修缮,并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上提供技术支持。加强乡村建设人才队伍的培训,争取在松阳工匠队伍基础上,支持和培训若干个既有文物建筑修复资质、又接地气的“土团队”。 

  二、培育和弘扬文明乡风方面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道德模范和好媳妇、好子女、好公婆、好邻居和新乡贤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关爱“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制作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美感的公益广告,使其融入村庄环境、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围绕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文明村镇创建质量。紧密结合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深入开展以“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为重点的小城镇文明行动,进一步用好“六星文明户”创建这个有效载体,加强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创建质量,为乡村健康发展夯实基础。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深入推进婚丧陋习治理、禁赌整治等专项行动,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追求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抵制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如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探索并推广“我们的婚礼”、礼堂婚礼、集体婚礼等婚事新办模式,倡树文明新婚俗。 

  三、繁荣发展乡土文化方面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组织各地突出加强耕读文化、慈孝文化资源保护,开展场所摸排,整合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加强规划设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研发利用,推出“耕读文化”、“慈孝文化”物化产品,开辟旅游精品线路。加强理论研究,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成立耕读文化研究中心,举办耕读文化主题高端论坛,编印耕读文化研究系列从书。实施以农民实用致富技术入户、农民实用礼仪入户、农民创业故事入户等“三入户”为重点的耕读立身家庭总动员计划,弘扬耕读传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大众创业、全民习礼的社会氛围。 

  以创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为抓手,发动全社会人人参与,开展日常行孝全民行动,从小事做起,做好“一天一问候、一月一交流、生日一份礼、清明一祭祖、过年一团聚”等日常行孝“五件事”。加强慈孝文化宣传普及,开展慈孝丽水年度榜样活动,常态化面向农村开展“十村百户”选树活动,每年按照“一个乡风文明动月、一次百岁老人生日祝福活动、一批慈孝典型户、一支敬老志愿服条队、一个慈孝教育实践基地”等“五个ー”标准,鼓励各地挖掘慈孝村、慈孝户、慈孝楼道、慈孝社区等典型。开展慈孝文化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网络等“六进”活动。依托“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加强慈孝体验基地建设,推动养生养老产业开发。 

  四、促进农旅、文旅融合方面 

  近年来,我市农办、农业、旅游、文化等部门牵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加大保护投入的同时,积极开发旅游和文化产业。如松阳县紧抓地方文化特色,将传统村落建设融于居民生活,开展传统民居改造用于民宿经营,建成“云上平田”、“过云山居”等一批精品民宿,被列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县。如莲都区下南山,引进联众集团进行保护性开发与利用,该项目已经投入试运营。深入挖掘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等历史文化村落的历史典故和个性特色,实现“保护促利用、利用强保护”的良性循环,将历史文化村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耕读文化、农事节庆等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推动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发展。如缙云县首先发展河阳、岩下等基础较好的历史文化村落,岩下村有着精致的石头房、石头路,桃花岭村有着隋唐时代的括苍古道,发展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业。以推进村庄景区化促进传统村落保护,按照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善旅游功能和服务设施配套的同时,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的修复和保护。去年全市新增216个A级旅游景区村,其中已定3A级旅游景区村25个。在“画家村”、“摄影村”等特色村落定位的基础上,邀请艺术家在乡村、老屋建立工作室,打造写生创作基地,让知名艺术家成为“新村民”、“新乡贤”,让艺术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松阳县目前已签约了夏克梁艺术工作室等多个艺术家工作室,以及“南岱手绘艺术文创村”、“边走边画写生创作基地”等项目。下一步,我市文化、旅游部门还将进一步挖掘内涵,研究古村落串点连线成片保护与利用,加强与院校单位的合作共建,在推进全域保护的同时,推进全域旅游和全域发展。 

  五、强化乡村文化自信方面 

  近年来,我市农办、农业、教育、文化等部门共同协同,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积极促进农村文化自信。一是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学校布局。县域内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与城市学校整体差异系数控制在0.30以内。开展“进百村送培训上门,访千家助农民致富”活动,成技校老师分片区结对联系村,以行政村为办班单位,送教送考上门。二是深入开展乡村农民培训,建立高校、中职校、乡镇成校互为补充的乡村农民培训网络,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全市3所高校、17所中职学校、44所乡镇成校、165所社区学校均参与农民培训。培育出遂昌技工培训、缙云烧饼培训、乡村来料加工技能培训、北界红提种植培训、国学进社区等9个省级成教品牌。三是大力打造“农村30分钟文化圈”。推进以农村文化礼堂为重点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建设,实现标准化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体活动中心、广播室全覆盖,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服务到位的农村文化设施网络。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提升“文化订制”服务,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服务项目内容,为乡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持续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巩固提升“乡村春晚”“乡村节会”“畲族三月三”等文化品牌,大力推进“结对子、种文化、育文明”活动,全面振兴农村文化。到2022年,实现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覆盖率64.7%。 

  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季晨吟  市文广出版局文物处   

  联系电话:13372386162       传真:0578-2091360 

  邮编:323000 

    

    

    

  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8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市府办,市政协提案委,市委宣传部,市农办,市旅委,市教育局,龙泉市政协。 

 
 


    

    

  

 
 


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办公室          2018年8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