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文广旅体局 >> 部门文件
丽文广新〔2018〕82号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258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8-08-08 18:31 来源:市文广旅体局 浏览次数:

    

  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件 

    

  

 
            

丽文广新〔2018

〕82

号 

  

  

 
 


  


  A 

  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关于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258号提案的答复 

    

  少数民族界: 

  您在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58号提案《关于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丽水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推进非遗名录与人才队伍建设 

  丽水市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庆元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二十四节气-遂昌班春劝农);国家级非遗名录18项;省级名录97项(县级总和为104项);市级254项(县级总和为280项)。国家级传承人16人,省级传承人138人,市级传承人340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5人,省工艺美术大师89人,市工艺美术大师203人。成立丽水市工艺美术协会,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龙泉市宝剑行业协会,各级名录、各类人才和协会都为丽水非遗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新动能,并为丽水文化发展提供新平台。 

  二、加强非遗与农文旅的融合 

  近年来,我们积极倡导非遗与农文旅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社会,让非遗资源走进百姓生活,走向产业化。龙泉青瓷、青田石雕、畲乡服饰、缙云根雕等衍生产品进军互联网+;缙云烧饼、缙云番薯食品、青田糖糕、遂昌白曲酒、盐卤豆腐、庆元黄粿等传统美食深入百姓餐桌;松阳麦秆扇、缙云竹编、畲族手工布鞋等重新走进百姓市场。这些沾染着各历史时代气息的非遗项目如今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家,浙江省非遗经典旅游景区(非遗主题小镇及民俗文化村)有15个单位,丽水市级非遗主题小镇和民俗文化村有22个单位。2016年和2017年,我市还相继建立了26个市级非遗展示体验点,通过非遗项目的现场展示体验,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更是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示范。 

  三、组织非遗与产业的结合 

  我市将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其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建设了一批非遗项目产业基地,积极促进非遗项目和贸易、旅游等产业的结合。在每年举办的中国(浙江)非遗博览会、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国(浙江)文化产品交易会上,我市以“丽水三宝”为代表的非遗项目都是其中的重头戏;对外包括和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当中,也经常性地组织“丽水三宝”参与,有力地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2016年以来,丽水工业特色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中,“丽水三宝”产品数量约占50%,销售额约占40%。 2017年“中国青瓷小镇” 上垟镇旅游人数91.1万人次,旅游收入6.38亿元;山口石雕文化旅游区是集生产、展示、销售、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青田石雕集散地;丽水学院成立青瓷学院,为青瓷产品研发、人才培养提供专业力量支撑,其中龙泉市青瓷宝剑技师学院(筹)已发展为每年招收4个班160余人,在校生达500余人的特色学校,确定了青瓷成型、青瓷装饰、青瓷烧制、青瓷设计和青瓷材料等五门核心课程,已经拍摄完成160多个的教学视频。2017年剑瓷产业实现工业产值约36.2亿元(瓷:21.21,剑:14.99);税收(含费)总额达到2397.61万元(瓷1693.45;剑704.16)。 

  四、加强非遗展示展演活动 

  坚持“非遗传承有形化、非遗展示载体化、非遗成果品牌化、非遗工作整体化”的“四化”工作思路。近年来,景宁县的《印象山哈》作为畲族一个特色亮点旅游产品列入重点推介,专题包装了“中国畲乡风情游”旅游线路,推向市场。积极举办全市传统戏剧展演,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美丽非遗进文化礼堂四季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全市木偶戏展演暨文化志愿服务四进活动。参加义乌文交会与中国非遗博览会,开展非遗走亲活动。在开展非遗衍生品开发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非遗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市旅委在去年评定18家省级旅游购物网点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评定力度,计划评定省级旅游购物网点38家,并在旅游购物网点进行集中展示销售,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五、非遗工作存在不足 

  一是非遗经费投入不足。据统计,2017年市本级共有非遗专项经费29万元,其中19万元是市级传承人的补助经费。各县(市、区)投入到非遗专项经费主要靠省专项活动经费的支持。今后,市文化部门将在积极争取财政投入的同时,探索社会资金投入机制渠道。 

  二是宣传力度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产生于农耕时代的非遗项目渐渐失去生存发展的环境,而且大部分传承人年龄偏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许多传承人的技艺缺乏吸引力,都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今后,市文化部门将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和形式大力宣传非遗保护工作,树立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意识。 

  六、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领导,争取经费投入。目前,丽水市各级门类非遗数量都有一定数量,各级地方政府领导更加重视非遗在生产生活的作用,将非遗保护融入日常生活,扩大非遗项目的社会知名度。我们将积极争取当地财政加大对各地非遗名录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的投入力度,落实稳定的保护经费并保持逐年有所增加;进一步探索其他社会资金支持非遗项目的投入机制,拓宽保护经费的来源渠道。 

  二是加强宣传,提升社会影响。各地研究制定详细的年度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工作目标,加强非遗项目的展示展演活动,进一步强化宣传声势,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在传统节日期间,集中举办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吸引广大的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认识。市里每年在全市选出四个县分四季开展美丽非遗进文化礼堂活动,让美丽非遗进一步融入百姓生活,扩大我市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加强培训,培养非遗人才。市本级与各县(市、区)每年至少举办1次非遗专职干部学习交流培训班。每年市里按十大类别轮流确定一个门类项目培训内容,重视基层非遗传承人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的传承。 

  感谢您对丽水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周丽芬  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非遗处 

  联系电话:2091353         传真:2091360 

  邮编:323000 

    

    

    

           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8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市府办,市政协提案委,市教育局、市旅委、市委宣传部。 


  


  
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办公室          2018年8月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