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9全国乡村春晚“百县万村”区域联动暨浙江省戏曲进乡村·侨乡中国年在丽水市青田县洞背村启动。与此同时,广东省佛冈县、福建省大田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河南省新郑市、安徽当涂县等全国东、南、西、北、中同步开启2019全国乡村春晚大片。
2018在龙泉,2019在青田,全国乡村春晚的头两次多地联动同步直播主会场都选在丽水。
为不负这份厚爱,更为展现纯粹的乡土文化,昨日,青田海溪鱼灯队在队长施观彬的带领下,冒雨在舞台上进行演出前的最后一次走台。这支曾参加过2008北京奥运会城市广场表演、2010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展览的民间艺术队伍要在乡村春晚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示家乡的文化自信。
1981年春节,丽水庆元月山村头一回办起乡村春晚,在我国农村大地上涌出一朵被称为“丽水经验”的浪花。
2018年春节,丽水全市共举办了1115台乡村春晚。38年间,丽水乡村春晚已从最早的月山春晚一枝独秀模式,催生当前全市春晚遍地开花的成果。
就在去年,乡村春晚作为中国乡村文化发展40年重点成果案例,列入中宣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纪录片,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浙江样本”。
35万登台民星秀出文化自信
当吴美妫清亮的歌声再次在月山村响起,距离她第一次在1981年小年夜,几盏煤油灯伴着悠扬的二胡,在村晚舞台上放声歌唱已过去39年。
一演39年,如今已是月山春晚的总导演的吴美妫见证了丽水乡村春晚的发展历程。刚上舞台的吴美妫还只是村里的一位裁缝师傅,与做木匠的丈夫一起,哺育着4个孩子。如今,吴美妫的丈夫也成为了一名“村晚”摄影师;两个女儿从小爱好文艺,学习二胡、凤凰琴,成了每年“村晚”舞台上的“民星”;9岁的外孙吴润予成为月山春晚第一名“小主持人”。
月山有比央视春晚历史还久远的“春晚”节目。从“犁地”“打草鞋”的传统农活,而后加入了“种香菇”“摘茶叶”“养土鸡”。
“上世纪90年代的迪斯科、太空步让人回忆起那个时代人们奋进的脚步;2000年后的《四大妈夸月山》《忖忖乌辱财主》把乡土文化和时代进步联系在一起;《月亮姐姐》和《月山美哟月山高》等月山村原创歌曲融入了省歌舞团作曲家流云和演唱家吴曼漩的多方努力,最终在一个乡土舞台上演绎出多种风情。”吴美妫评价,从专业角度来说,“月山春晚”和电视台晚会比起来都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也正是这些土得掉渣的讲述我们老百姓自己故事的节目,传递了一份份浓浓的乡情乡韵,台上演员又都是身边熟识的人,大家看起来也愈觉亲切。
在缙云县五云镇官店村,过半村民“上了舞台能演戏,卸了戏妆能种地”,还有不少全家上台、四代同台的动人故事。有村干部感慨,以前过年,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聚在一起,娱乐消遣无非是划拳喝酒、搓麻打牌,现在大家一同练舞听戏、看乡村春晚,不仅年味浓了,村风民风也变好了,村晚用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去浸润、感染、引领群众,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乡村文化生态,还让不少民间绝技、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经由村晚舞台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乡村春晚讲述着乡村群众的文化故事,传递着乡音、演绎着乡愁、凝聚着乡情。基层群众的表演和创作热情,在这个舞台上得以全面绽放,村民的归属感、道德感、责任感和认同感在这里巩固提升,小小舞台不仅呈现了乡村传统文化、乡风文明建设,更是乡村文化自信自觉的精神家园。
据统计,2018年春节期间,全市共有1000多名农民导演、35万名“民星”、100多万名观众活跃在各具特色的“村晚”舞台上,演绎着精彩纷呈的“年味”。
14亿“村晚红利”助推乡村振兴
“月山春晚”的推广也离不开2004年刚从北京大学进修返乡的“山妞”吴艳霞。她阅尽山外风光之后,愈加想把月山春晚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在她的努力下,延续了二十多年的“月山春晚”开始受到《钱江晚报》等媒体关注,2010年,“月山春晚”还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最高文艺大奖“群星奖”。
盛名之下,慕名而来月山旅游的客人一年比一年多,于是月山人的“村晚”从一场增加到了两场,腊月小年专为外地客人演一场。那天的月山热闹非凡,贴对联、挂灯笼、杀年猪、打黄粿、做麻糍、烙社饼、蒸年糕、炸粿片,家家户户开门迎客。
如今,全村民宿和农家乐已达30多家,床位300多张。仅去年就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近1300万元。
为促进乡村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经济。丽水将乡村春晚与乡村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每年在全市筛选春晚特色村,请村民委员会主任带本村拿手节目登台“斗宝”,向全国开展网络吆喝推介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丽水乡村旅游。
将全市乡村春晚和景区进行串联,为游客“欣赏乡村春晚?体验乡村文化”做足攻略,推出10条年味浓、民宿资源好、“乡村春晚”特色强的“年味体验线路”,“春节到丽水乡村住民宿、上春晚、过大年”已成为丽水的旅游文化品牌,“乡村春晚”对旅游的拉动作用明显。
遂昌2018年“乡村过大年”活动吸引来自俄罗斯、乌克兰、马来西亚、赞比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参与打麻糍、包饺子等传统活动。2018年春节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317.93万人次,同比增长6.79%;实现旅游总收入21.75亿元,同比增长20.35%。
透过“村晚”这方小舞台,看到的也是一出乡村振兴的大戏。振兴乡村,有地方常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的地位屈居“配角龙套”。现在,文化大大方方走上舞台正中央,发挥着在振兴乡村中的特殊作用。“村晚”的精彩上演,不仅改变着乡风民风,也带动了当地拓展全域旅游,探索农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统计显示,在丽水,2018年就因“村晚”,辐射产生超过14亿元规模的农村经济发展“红利”。
下一步,丽水村晚将打造成服务美丽乡村之样本任务。深化乡村春晚品牌建设,为浙江的今天和中国的明天奉献更多丽水实践、丽水元素、丽水印记,启动“中国乡村春晚总部”五大工程建设:编写一部大典、建成一个博物馆、组建一个联盟、落成一个产业园、打造一部史诗。
“百县万村”联动打造全国标杆
还记得2018年,在我国大江南北,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络大联动点燃了全国乡村春晚演出的激情。全国乡村春晚开幕式主会场在浙江丽水市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拉开了帷幕。同时,乡村春晚也在宁夏盐池、广东佛冈、福建武平等地设立分会场,以创新的方法展开了2018年乡村春晚的行程,这也是乡村春晚第一次进行多地联动同步直播。
那一刻,一直致力于发展丽水乡村春晚的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秘书长、丽水文广新局文艺处处长林岳豹意识到,全国乡村春晚形成了丽水为轴、全国联动、全球逐步参与的文化知名品牌。因为,在此之前,丽水乡村春晚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全国参与联动。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先后主导完成乡村春晚全球“一带一路”21国直播;全国专家到丽水开展专题调研;宁夏银川全国文化馆年会上举办乡村春晚专题论坛;成立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组织;在浙江丽水组织百县联盟骨干培训,观摩丽水乡村春晚品牌建设成果;全国众多专家和文化部门自发参与乡村春晚现象研究,先后接待宁夏回族自治区、南京师范大学、广东清远、江西吉水、以及省内温州、金华等考察团27批次,接待年味体验游客30多万人,受邀全国各地介绍品牌建设经验20多次。
同时,乡村春晚文化现象受到全国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持续报道,2015年新华总社报政治局内参《国内动态清样》和央视新闻联播头条,分别刊载和报道了丽水乡村春晚项目的做法,2016年春节期间,浙江卫视新闻联播连续三天开设“丽水村晚为什么这么火”专题报道。同期,丽水乡村民俗特色春晚向全球“一带一路”21国直播登上央视13套黄金时段新闻,李国新主任还为丽水乡村春晚“金牌代言”,作了精彩的点评。丽水乡村春晚之代表“月山春晚”被写进浙江高中语文教材,获得国家政府群众文化最高荣誉奖——“群星奖”,丽水乡村春晚作为“中国式乡村过年之文化样本”,2017年被编写进《中国全民艺术普及发展报告》,列入文化部公共文化空中大讲堂向全国推广的地方案例。
“2018年,丽水成立了全国乡村春晚研究院,丽水乡村春晚以全国第2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集中评审。”林岳豹骄傲地介绍,乡村春晚正成为地方全域旅游的生态引擎和中国乡村过年之文化样本,迸发蓬勃生机,普惠百姓,成为驱动乡村发展的“文化密码”、“生态引擎”和“打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