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丽水要闻
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 “八八战略”在丽水开花结果
发布时间:2019-02-05 09:27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发布

   2003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引领浙江新发展的“八八战略”,开创了浙江发展的新时期。“八八战略”,全面系统地打造发展的优势,广泛深入地凝聚发展的力量,统筹整体地创造发展的环境,继往开来地开拓发展的新境界。丽水市坚持以生态引领发展,努力把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念好山字经、画好山水画,做大做强生态经济,全力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争当绿色发展“领跑者”,以实际行动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让丽水“绿水青山”的底色更扎实,“金山银山”的成色更靓丽,经过16年的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实现了“八八战略”提出的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目标。

    

  一、今昔比较:“八八战略”实施前后的变化 

    “八八战略”中,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实施山海协作、扶持民营经济、推进创业创新、打出“拆治归”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出“四换三名”、特色小镇等各种举措,使丽水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丽水起步时 

    2002年是丽水撤地设市的第3年,正是处于大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全省各市中处在最后梯队,九个县(市、区)全部属于欠发达县行列。 

    综合实力: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10亿元,还不到去年青田或缙云一个县的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437元,不到1000美元。财政总收入20.9亿元,地方预算收入12.1亿元,不到现在缙云县的财政收入;全市财政总支出35.6亿元,不到现在景宁县的财政总支出。 

    产业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0.3:42.7:37.0,还是农业经济比重较高、二、三产业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全市工业增加值 63.42亿元,只有现在缙云县工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二;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68.43亿元,只相当于现在龙泉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水平。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15.3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8.86亿元,还不到现在全市旅游收入最少的庆元县一半。 

    三大需求: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1.67亿元,也只相当于现在龙泉市的投资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69亿元,不到现在青田县的总量;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9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82亿美元,只相当于现在云和县的出口额。 

    收入水平:全市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9.32亿元,只相当于现在龙泉市的总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20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9%。 

    (二)丽水新面貌 

    16年间,丽水市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领,按照“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和赋予的方法,一张蓝图绘到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成就。2018年,丽水绿色发展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改革创新活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多个主要指标增幅“领跑”全省,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综合实力:全市实现地区总值1394.67亿元,增长8.2%,增幅比全省和全国分别高出1.1和1.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3611元,达到9613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01亿元,增长15.1%,比全省增速高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2亿元,增长14.1%。 

    产业发展: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577.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2.72亿元,分别增长9.0%和8.1%,分别高于全省2.3个和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478.45亿元,增长11.4%;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6.8:41.4:51.8。 

    三大需求:民间投资增长22.6%,生态环保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长41.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1.1%,分别比全省增速高4.8个、26.4个和18.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91亿元,增长11.4%,比全省增速高2.4个百分点;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47.13亿元,其中出口总额225.91亿元,分别增长10.8%和10.2%,出口总额增速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全市旅游总收入667.88亿元,增长16.6%。 

    收入水平:全市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1601.51亿元,增长16.3%,比全省增速高2.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42557元和19922元,分别增长9.1%和10.2%,分别比全省增速高0.7个和0.8个百分点。 

    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生态环保和公共设施投资以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五水共治”满意度、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等13个速度指标数据,全都收获了全省第一。 

    

  二、发展轨迹: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是丽水市经济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也是对这条道路探索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提升进程的反映。 

    从自然资源优势转变化为生态资源优势 

    丽水市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生态环境是丽水发展的最大资源和资产,“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浙江绿谷”“华东氧吧”等标签,已越来越多被外界所熟知,好山、好水、好空气也更多地被世人所共享。近几年,生态环境部公布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排名丽水处在前十的名单中,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1.7%,水环境质量全省最佳——地表水质全省最好,劣V类水全面消除。 

    保护好生态环境。好山好水好空气,赋予了丽水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宜居城市的自信与自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把全域作为一个大花园来谋划,在持续抓好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综合整治等工作的同时,纵深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使美丽城乡与山水林田路融为一体、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提出用最顶格的生态标准、最严格的生态管理、最科学的生态补偿来引领绿色发展。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督查长效机制,着力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多方联动”的常态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清清的河水,葱茏的古树,青砖黛瓦的农舍,沿河铺开的石板路,绿水青山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丽水将生态环境作为稀缺要素和重要生产力,引导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打造生态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2006年7月在丽水调研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丽水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方向和信心更加坚定。2008年,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并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第一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13年在省委提出“不考核丽水GDP和工业增加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打造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2016年又进一步明确“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发展主线,先后作出“打造两山样板”“争当绿色发展探路者和模范生”“创建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使丽水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优势在丽水得以巩固并不断显现,打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通道,实现了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从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生态经济优势 

    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特别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丽水市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资源和生态优势,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践行者,积极实行绿色改革政策,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在加快绿色投入、推进绿色产业、着力打开“两山”通道,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先一步迈向绿色发展的新阶段。 

    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让“叶子”变“票子”,“活树”变“活钱”,通过资源开发、股份合作、规范提升、抱团发展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高起点推动乡村振兴。通过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生态农业成为当地群众的“绿色银行”、生态工业的“绿色食粮”、生态旅游的“绿色画廊”,实现了三产良性互融,走出了农村产业加快融合发展道路。推进农业产业“精品化、品牌化、电商化”发展,将农产品打造成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扩大影响力;厚植乡土文化,深挖独特魅力,发展农家体验型、民俗互动型、高山避暑型等乡村旅游业态,让丽水原生态成为全省、全国人民向往的“风景”;将民宿产业和养老养生产业作为丽水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丽水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态净土和养生圣土。 

    生态经济辐射力持续增强。推动形成了市域“一盘棋”、县域有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创建了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产业、全品类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2018年“,丽水山耕”品牌年销售额135.20亿元,农产品平均溢价率超30%;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和实现营业总收入分别增长24.0%和34.0%,网络零售额达350.50亿元,增长34.9%。这一时期,新增20家4A级旅游景区和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成为全国网商发展百强城市和零售网商密度最高的25个城市之一。全市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3.1%提高到2018年的61.5%,比同期全省城镇化率提高20.2百分点还高出8.2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及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生态经济优势持续呈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显著,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呈现出产业结构深度优化、发展质量和结构效益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从2003年到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了6.5倍;人均生产总值增长6.5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7倍;三次产业比重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丽水的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经济优势更加凸显,绿色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更具生机与活力。 

    从生态经济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16年间,丽水市建立了以县为单位的大病统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起了大社保体系,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社会福利不断改善,全市9个欠发达县(市、区)和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人口全面消除。普及了15年教育,高等教育录取率不断提升。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市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已从2002年的3.39:1下降为2.14:1,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5年全省第一。 

    生态文明建设上新台阶。“秀山丽水、诗画田园、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形象公认度明显提高,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2017年以全国第四、全省第一的成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综合实力在绿色生态发展中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十年列全省第一,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3年全省第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15年位居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位居全省第一。 

    丽水自觉守住“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坚定不移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吃生态饭,不断推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实现了绿色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丽水之变”,实现了“八八战略”提出的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个战略目标,“八八战略”在丽水生根开花并结出了丰硕成果。 

    

  三、丽水未来发展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讲话中的“丽水之赞”既充分肯定了丽水多年来走绿色发展之路,千方百计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所作出的艰辛努力,又高度赞扬了丽水绿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对丽水攀登绿色发展新境界的鼓舞和鞭策。站在“丽水之赞”新的起点上,要求我们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严的标准,更大的手笔,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批复了《浙江省大花园核心区(丽水市)建设规划》,明确到2022年,丽水要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全球知名的健康养生福地、国际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成为全省大花园最美核心区。见山见水见文化,秀山丽水将以“丽水之干”书写新篇章,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绿水青山、闻得到清新空气、吃得到放心食品,在畅游山水意境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诗画丽水之美。 

    丽水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号召广大干部群众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高质量谱写“八八战略”丽水新篇章。全市上下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以“丽水之赞”为引领和动力,聚焦聚力“丽水之干”,把创建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作为主战场,大力实施生态产业提质工程、美丽城乡提标工程、交通发展提速工程、改革开放提效工程、幸福指数提高工程、党的建设提升工程六大工程,全力以赴以干为重、以干得助、以干图强。在总书记“丽水之赞”的激励和指引下,浙江最大的一块宝地已经迎来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努力实现经济实力更强、城乡环境更美、百姓生活更好,奋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