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0年1月1日,缙云百岁老人总数达109人,今年新增百岁老人55人,百岁老人总数首次超百人,再创历史新高。丽水九县市至今仍然健在两对的百岁夫妻全在缙云,分别是郑金元、赵月钗夫妻;徐献章、田兰菊夫妻;方溪乡首次出现百岁老人,全县实现所有乡镇(街道)百岁老人全覆盖。
郑金元、赵月钗夫妻
徐献章、田兰菊夫妻
近几年来,缙云县百岁老人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7年,全县百岁老人为60人,2018年为71人,2019年增至86人。今年最新统计,已经达到109人。
109位老人的男女性别比例,男性40位,占百岁老人总数的36.7%;女性69位,占百岁老人总数的63.3%。
109位老人的地域分布,壶镇镇最多17人,其次五云街道16人;接着是大源镇11人;新碧街道、东方镇各有10人;新建镇、东渡镇、七里乡各有9人;仙都街道4人;舒洪镇、溶江乡各有3人;大洋镇、前路乡各有2人;胡源乡、双溪口乡、方溪乡、石笕乡各有1人。
109位百岁老人的年龄分布,100岁55人,101岁24人,102岁14人,103岁7人,104岁8人,107岁1人。
缙云百姓为何有这么多高寿老人和百岁老人?他们有什么长寿秘诀?为了了解缙云这个“长寿之乡”的真实面貌,缙云县民政局专门委托丽水学院吕鸿教授对缙云的“生存环境、自然物产、饮食居住、乡村文化、心理精神”等方方面面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缙云除了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好负氧离子含量高、物产丰富等自然宜居生存环境条件好以外,主要还是在乡风文明乡土文化熏陶下,区域百姓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心,热爱生活感恩自然,勤俭自律夫妻和睦,上慈下孝家庭和谐;生活规律合理膳食、热爱劳动适量运动;心态平和简单知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再加上政府养老政策好,社会养老有保障。总之,“丰饶宜居的自然条件+心境淡泊耕读为业的文化+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境界”,是缙云县百姓长寿基因的一大“秘法”。
目前,缙云县“第一寿星”为壶镇镇五里牌村的李丽菊奶奶,107岁。老人虽已达107高龄,但身板还是十分硬朗,容光焕发,思维敏捷。李丽菊老人的记忆力特别好,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事情仍然记忆犹新。“辛勤劳动”四个字贯穿了她的人生。不管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缺粮少食的日子,李丽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在家务事上。子女也十分孝顺, 儿子吕文贤说母亲年纪大了,一段时间以来,每星期至少两次给母亲泡脚洗脚,在洗脚水中放了一些草药,具有活血功能。孙子、孙女、外甥、外甥女……他们有时间就来陪老人,给老人按摩,和老人聊天。每逢节假日,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东渡镇阳弄村的郑金元、赵月钗,丈夫郑金元102岁,妻子赵月钗101岁,他们相濡以沫80载,演绎着一生最浪漫的爱情,她是我的拐杖我是她的耳朵,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新碧街道黄碧村徐献章、田兰菊夫妻双百岁,婚龄84年,是目前全市婚龄最长的一对夫妻 ,夫妻俩风风雨雨,互敬互爱,相爱如宾。柴米油盐的生活,细水长流的爱情,滋润着彼此的心田。用美丽的音符谱写了一首甜蜜的爱情之歌。
蔡通,101岁,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新四军,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浴血奋战,九死一生。
江再山,百岁抗战老兵,关心国家大事,看新闻做笔记,利用废旧纸板盒、旧饮料盒、旧补品盒等为材料,制作笔记本,摘抄了200多万字“红色记录”。
陈四奶,七里乡万松二百九畈自然村人,今年104岁,身板硬朗,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爱看电视剧,穿针引线更是超越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