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2020年8月03日《丽水日报》第11598期第2版)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作为一名老兵和党员,必须在自己有生之年发挥余热,带动更多乡民早日走上小康路。”今年72岁的叶圣益虽已从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但他一有时间,总要深入田间地头,查看香菇长势,传授村民食用菌栽培技巧,“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多荣誉,受之有愧啊!我也要发挥所长,更好地回馈乡民。”
已在食用菌行业奋斗了30余年的叶圣益,始终不忘初心,以老兵精神赋能乡村振兴。在他看似波澜不惊的岁月里,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30多年前,辞去龙泉县八都区副区长职务开始种菇,成为当时第一批下海经商的官员。
1948年,叶圣益出生于龙泉市竹垟畲族乡,因为家庭贫寒,念过初中后便辍学入伍。1968年,20岁的叶圣益当了一名铁道兵。在7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学会了驾驶,学会了修理各种机械设备,更培养出了坚毅果敢的性格。
“当铁道兵的经历不仅让我学习了技术,九死一生的经历更让我学会了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叶圣益说。1975年,因为身体原因,已是副连长的他不得不退伍回家。退伍后的叶圣益回到龙泉,凭着在部队练就过硬的驾驶与修理技术,当上了龙泉县粮食局汽车队队长。
1985年,叶圣益当选为龙泉县八都区副区长,分管乡镇企业。官不算大,但足以令人艳羡,加上军转干的待遇,103元的月工资可以让一家五口人衣食无忧。
但叶圣益并不满足于此。1986年,龙泉开始袋料香菇栽培试验,26个试验户全部亏本,主要原因是缺乏技术和强有力的领头人。叶圣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有了一个大胆决定:辞官下海。
次年,他就联合6户农民筹办起了“袋料香菇厂”,边实践边探索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很快,袋料香菇生产就在龙泉遍地开花,但随着从事栽培村民的增加,大量鲜菇生产出来后,由于缺乏良好的烘干设备,导致干菇质量差、价格低,经济效益持续走低。
于是,叶圣益又开始边种菇边摸索烘菇技术,终于在1990年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6JH节能型香菇烘干机。多年来,他始终将精力花在研发食用菌新产品和机械设备上,并创办起了浙江省双益菇业有限公司。“专注于行,不变于心。”叶圣益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菇农们真正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