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2019年8月16日《丽水日报》第11267期第2版)
“1935年冬天,国民党对张坑的红军发动了攻击,红军领导人果断决定进行突围,但由于有些战士伤还没有好,带着伤员突围势必影响行军速度。为此,张坑村人民收留了当时的五名伤员。他们在我们村辗转多地,包括这个红军洞,前后呆了一百多天,直到伤愈……”虽已92岁高龄,景宁大地乡张坑村的老复员军人张守义戴上助听器,讲起当地红军洞的故事仍慷慨激昂。
1946年,张守义还是个20岁不到的小伙子。一天,几名国民党官兵闯进他家,将他强征入伍。从此,张守义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被迫离开张坑村来到山东,参与中原解放区战争。
国民党的参军经历,让张守义对国共间的战争有了自己最朴素的理解:国民党苛捐杂税多,在他们的统治下,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为人民,能让自己吃饱穿暖。自被强征入伍后,他时刻寻找机会离队。终于,在一次负伤后,张守义找准机会离开了国民党队伍,并于1949年4月回到了张坑村。
当月,解放军打过长江。回家不久的他听到这一消息,再次离开了家乡,主动寻找解放军的队伍。同年5月,他如愿找到队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说起当时参加解放军的原因,张守义说,除了三年国民党军队的经历外,张坑村村民勇救红军伤员的事迹也深深影响了他。
加入解放军后,张守义主动要求加入侦察连,并担任班长一职,随后参加了解放寿宁、福州东山岛、寿宁大岭头、南阳火岭等多次战斗。“在解放寿宁时,我带领侦察班12名战士外出侦察敌情,不小心与国民党军队相遇,我们边打边退,最终退入了日军侵华战争时留下来的碉堡,与敌人开展殊死搏斗。”讲起当年的战斗经历,张守义总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当时弹药越来越少,情况十分危急。我们做好了死守到底的准备。幸运的是,大部队听到枪声后,向我们所在的碉堡进军,解救了我们。”
解放厦门时,张守义所带领的侦察班要穿越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区传递重要消息。他带着战士们隐匿行踪,昼伏夜出,在深山老林之间穿越。“在福州东山岛对敌战役时,我们被国民党军队发现了,300多名国民党士兵将我们团团围住,我和另外两名同志受伤了。我的战友为了保护我们,强制将我们转移到了一块巨石下,并在外面垒起了石块作为隐蔽。岩石下,我躲过了一劫,将情报顺利送达,但那9名战友却再也没有回来。”说到这,张守义留下了泪水。
“也是因为这次战役,张守义被敌军炮弹炸伤导致双耳失聪,残余的弹片还留在左大脑。去年拍片,我们看到了近十块碎片。这些年他都靠助听器才能听见别人说话。”邻居张根友感慨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守义被分配到寿宁县中队,并在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响应精兵简政号召,回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后又担任张坑村党支部书记,为新中国建设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