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MB1664458R/2020-13834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0-09-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唐昌华委员:
您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73号提案《建议加大优质品牌大米生产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打造浙江最好吃的生态稻米品牌》收悉,现答复如下:
民以食为天。从满足温饱到要求安全,而今民众对主食稻米的要求更是提升到了安全、营养又好吃的高度。针对粮食生产综合效益低下、水稻播种面积连续下滑的局面,近几年来,丽水市粮食生产工作的重点从单纯追求面积产量,转到以产量和品质兼顾的方向,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的生产和品牌建设,从生产增效的方向稳定粮食生产。
一、基本情况
1、水稻生产情况。丽水市2020年水稻生产面积约50万亩,其中50亩规模以上种粮大户面积共有6万多亩;稻渔共生面积约7万亩,药稻、菌稻、菜稻等轮作模式约20万亩。水稻单产年报数约480公斤,在省内处于较低水平。生产区域以河谷平原和山地水田为主,水稻生长环境生态优异,但基础设施和机械应用情况相对较弱,生产保障能力不强,生产成本中人力成本占比较大。
2、品种分布。水稻生产的下滑趋势源于生产效益低下,在丽水山区的生产条件下,唯有优质稻米生产能大幅度提升水稻综合效益。稻米品质的形成因素中,品种是选择是关键。目前水稻生产中以超级稻为主,根据生产目的的不同,主要分为产量优先品种和品质优先品种:其中中浙优系列占55%、甬优系列占35%,其他为嘉丰优系列和泰两优系列优质稻等。
3、优质稻米生产情况。丽水市优质稻米生产遵循环境友好、品质安全、具有特色品质的方向,以稻渔生产方式和生态农产品两个大类为主。其中稻渔生产形式多样,以瓯江流域的稻田彩鲤种养为主,代表性的有青田的稻鱼共生(粮农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另有稻虾、稻螺、稻鳖、稻蟹及稻鸭共育等;生态稻米产品立足本地生态优势和丰富的立地条件,发展无公害大米、有机大米及特色高山稻米产品。目前,全市有100多个种粮大户常年销售自产优质稻米,超过50个种粮大户申请了自有品牌商标并进行独立包装,部分中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也逐渐延伸产业链,争取源头保障的优秀产品,加入到优质稻米的生产环节。
二、主要做法
1、政策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上支持优质稻米发展,如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扶持政策中切块部分资金用于优质米生产基地建设、600海拔以上区域绿色有机粮食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水稻产加销一体化建设等内容的补助;每年的粮食绿色高产创建活动中优先支持优质稻生产基地的申报等。
2、工作推进。营造氛围,以各地县级举办稻米蒸煮品质品鉴为基础,以市级举办的“丽水好稻米”评比和产品展示及交流活动为重点,以参加省级“浙江好稻米”评选并获得金奖为目标。从2016年开始参加第一届“浙江好稻米”,几乎每年在10大金奖稻米中占据2席。除了市级的“丽水好稻米”金奖及优胜奖评比和产品展示、专题交流,近年来也指导、组织部分县(市、区)开展最好吃稻米、最佳稻鱼米、最好吃水稻品种等主题的现场稻米蒸煮品质评比活动,营造丽水优质稻米生产经营的良好氛围。
3、推广策略。以本省品种优先、品质与抗性兼顾的原则推荐水稻主推品种。在粮食生产品种和技术推荐中,将中浙优8号等优质稻米品种列为主要品种,发挥其米质优、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的优点,在引进新的优质稻米品种时,将中浙优8号作为对照标杆。目前在生产中,采取广泛应用中浙优系列优质稻米品种、区域性示范推广嘉丰优2号和华浙优系列以及泰两优系列品种、谨慎试种示范省外优质稻新品种的原则,少量开发有色米资源和优质粳稻品种。
4、技术支撑。广泛开展新品种品比试验,全市水稻新品种展示项目的品种重点逐渐转移到优质方向,每年在不同水稻生产区域设置6—7个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如2018年青田设立了稻田养鱼水稻品种筛选试验,龙泉、莲都、景宁等地进行了优质稻品种试验等。2019年,缙云县农业部门与中国水稻所鉴定战略合作关系,同年开始连续引入多个优质稻品种开展试验、示范。
市农业农村局农作物站于2019——2020年承担了农业农村部重大协同项目——优质稻适应性研究项目,承担省内西南区片的区域任务,实施了品种筛选、扶持基地建设等任务,以中浙优8号为对照品种,两年来筛选了2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除了部分甬优品种和常规稻,华浙优261、华浙优223、华浙优H7、华浙优71、中浙2优12等本省重要水稻品种也入选。同时为了探索海拔梯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安排了中浙优8号进行4个海拔梯度的品种差异试验,试验表明中等偏高海拔对稻米品质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5、开展团队项目示范。充分发挥市级粮食产业创新技术团队的平台优势,连续三年都有稻米品质方面内容的子项目研究和示范,如对有色稻、抗旱功能稻的引进试种,今年安排了水稻多个品种的再生示范,实行头季争产量、再生季求品质效益的生产方向。
三、优质稻生产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1、加强政策落实,提高政策效应。继续加强稻米产加销一体化建设,以加工和销售端的提升推进优质稻米生产上的发展,特别是重点推进优质稻米生产龙头的引领作用,培育区域性的生产龙头。
2、实施产量品质双驱动策略。既要完成粮食生产扩面增产的任务,也要实施优质优价提升效益促面积的方针,以产量+品质双轮驱动;品种应用保障以本省品种为主、省外为辅;品种类型上以籼型杂交稻为主、常规稻有色米为辅;兼顾海拔和茬口特性要求,品种特征以中等生育期为主,兼顾抗病性指标。
3、加强跨地区和部门的协作。加强与中国水稻所等科研部门的合作,在新品种引进、新型水稻生产技术、优质稻米技术培训等方面紧密联系;加强与浙江勿忘农等水稻种子生产单位的合作,在优质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及生产技术配套等方面进行合作,凸显生态价值效应,努力打造合力共赢的局面。
4、引导各地集中建立中浙优8号品种的品质与抗性和适应性优势,逐步制定丽水优质稻米生产(主栽品种)的地方标准,强化“丽水好稻米”区域性影响,以此作为联合生产主体、开展经营经验交流和广泛合作的契机,将丽水好稻米活动打造成一个丽水优质稻米的交流平台。
感谢您对粮食生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刘波,联系电话:13626788101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4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