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犹如朝气蓬勃的生命体,源于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共同的文化记忆,激发着文化自信的深远力量。
黄帝文化恒久激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祭祀轩辕黄帝不仅是缅怀先贤的仪式,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的县,缙云祭祀轩辕黄帝始于东晋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同宗同源的文化渊源,深耕着中华文明的丰厚土壤。恢复祭祀活动23年来,仙都轩辕黄帝祭祀活动从“北陵南祠”到“三地共祭”、列入国家非遗,引发全球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而作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仙都,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华夏儿女宣示“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的精神高地。
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深刻自信,在新时代升腾凝聚,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黄帝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新时代风采
缙云仙都祭祀轩辕黄帝的历史由来已久。
东晋年间,缙云山鼎湖峰下已建有“缙云堂”,是祭祀轩辕黄帝的场所。1998年,缙云重建了盛唐风貌的黄帝祠宇并恢复祭祀轩辕黄帝活动;2011年,“缙云轩辕祭典”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今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主办单位变更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更具浙江特色。“祭典结合宋韵文化,以‘唐风宋韵、时代气息、浙江特色’的思路筹备,对恭读祭文和乐舞告祭等环节进行精心打磨,力求庄重、典雅、肃穆。此外,今年的祭典规格在继续沿用古代最高祭礼——‘禘’礼的基础上,兼顾氛围营造,力求让祭典活动更有时代感。”据缙云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正飞介绍,祭典核心区的乐舞和氛围营造,都结合了宋韵文化来打造,“展现给大家的是一场唐风宋韵完美结合的祭典活动。”
与此同时,祭典活动还精心谋划了色彩系统设计,主题融中国文化意象、当代审美趋势于一体,设计元素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五形五色,并结合缙云特有的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基因,共同塑造仙都黄帝祭典的整体氛围和美学基调。如祭典活动的logo进行了重新设计,整体是一个“仙”字,采用艺术手段将缙云仙都、鼎湖峰和中华民族龙图腾的内容巧妙结合,简洁大气,具有高识别性。
据了解,今年祭典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安排了“庆丰收”、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缙’在咫尺‘云’架两岸”相约缙云交流会等系列活动。由于缙云是“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祭典还安排了以“黄帝缙云 人间仙都”为主题的婺剧专场,让来宾充分感受缙云独特的文化风采。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何更有效地推动黄帝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如何向世界阐释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
“从历史渊源来说,我们是‘炎黄子孙’,祭祀轩辕黄帝,是对于民族先祖开创中华文明的崇敬和缅怀。从时代价值来说,近年来,黄帝文化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轩辕黄帝展示的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的源泉之一。从现实意义来说,炎黄融合缔造了中华民族,激励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表示。
赓续中华文化共架海内外“寻根问祖”桥梁
在举办黄帝祭典的“天下第一祠”黄帝祠宇内,竖立着一尊直立式的香樟木黄帝雕像。这尊雕像高达12.5米,显得非常高大、庄严。12.5米的高度,与1998年祠宇重建时12.5亿的中国人口数字相应,表达华夏儿女和衷共济的殷切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这尊造价47万余元的雕像,是由缙云县台胞台属联谊会和旅台缙云同乡会共同捐资建造的。可以说,这座雕像是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同祖共荣最好的文化见证。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
具有悠久黄帝祭祀历史的仙都景区,积淀出绵长厚重的黄帝文化,这里以“四海同心祭始祖,共同富裕启华章”为主题,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魂牵梦萦之地。
漫步景区,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追思中华始祖、铭记炎黄荣耀的足迹随处可见——1998年,由旅台乡亲李延品先生和舒寿福先生共同捐资12万人民币重建的“仰止亭”;2008年,缙云旅台同乡会时任会长胡治清将军率团返乡祭祖交流,两岸同胞在仙都景区飞天广场旁一起植下的“旅台乡亲纪念林”……
作为南方黄帝祭祀中心、黄帝文化辐射中心和研究中心,仙都不仅是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追思中华始祖、铭记炎黄荣耀的重要场所,也成为扩大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华夏连根,根达两岸枝繁叶茂;炎黄同脉,脉远五洲子孝孙贤。”——这是缙台交流展览馆的入口屏风对联。去年10月,位于仙都景区内的缙台交流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对台展览馆,缙台交流展览馆以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两岸恢复交流以来缙云与台湾的交流情况。
当下,展馆内正播放着最新拍摄展示缙台交流情况的专题片《归根》,用“一纸家书,两岸飘零”“一代夙愿,飞跃鸿沟”“一腔乡情,两地情深”三个篇章,讲述了两岸的真人真事,放映以来收获无数台胞的好评。
事实上,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正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每年都有大批台湾同胞、华侨华人和归国留学人员自发组团前来参加仙都黄帝祭典,参与人数、参与范围逐年扩大,截至目前,已有3000多名台胞来缙云参祭。
祭祀大典对台胞侨胞的强大感召力和生命力,受到了国家部委的高度肯定,2015年,黄帝祠宇被中国侨联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21年,缙云仙都被中共中央台办和国务院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祭典期间,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缅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表达中华儿女期冀民族复兴的崇高梦想;祭典之外,寻根问祖、考察乡风民俗、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等活动越来越频繁。不同的侧面勾勒出中华文明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守护中薪火相传的真谛,完成着中华儿女共同追梦的当代表达。
向世界亮出黄帝文化的“金名片”
“四海同心,华夏共祭。”“仙都有仙气!”“大国底蕴!”……热评背后,是全世界炎黄子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这样的认同感犹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形成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人文传承。
在尊重历史、弘扬传统的基础上,缙云以生动多元的方式呈现黄帝文化的独特魅力,用创新的艺术形式展示历史文化中的缤纷元素,以创新致敬传统——
开创缙台青年交流新常态,开展“寻根筑梦”、体验“及笄礼”等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
祭祀大典采用“禘”礼规格(古代最高的祭礼),九项仪程庄严肃穆,全面展示轩辕黄帝祭祀文化,实现两岸同胞崇祖敬祖、祈福承祥的美好心愿……
显而易见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语境的创新性融合,也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轩辕祭典,以黄帝祠宇为平台,缙云深入挖掘整合黄帝文化的当代价值,全力建设“民族同根、文化同魂、复兴同梦”的寻根问祖圣地,让海内外炎黄子孙在追寻黄帝文化的足迹中“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在这一过程中,黄帝文化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众所周知,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
如今,多年来打造的“缙云轩辕祭典”活动品牌在中国南方已有了较强的影响力,也成了缙云旅游独特的金名片。每年清明节为民祭,重阳节为公祭,通过组织邀请港澳台同胞、海内外侨胞来缙云参加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以传统的最高礼节缅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20多年来共举办了四十多场次祭祀大典,不断增强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不断地传承、发展与升华中,黄帝文化的深沉积淀和深厚滋养,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璀璨的新时代光芒。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前段时间,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构建起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格局。
“我们组织仙都黄帝祭典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借助这个载体,助力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全球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通过深入挖掘、充分释放黄帝文化的品牌力量,促进文化浙江、诗画浙江建设,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叶菁说。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沈隽 汪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