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黄帝与缙云的渊源
发布时间:2021-10-14 08:55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

今天,以“四海同心祭始祖,共同富裕启华章”为主题的辛丑(2021)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在缙云隆重举行。

无论是令人心潮澎湃的祭典仪式,还是黄帝在鼎湖峰飞升的瑰丽传说,都再次引起全球华夏儿女的高度关注。

《史记·正义》记载:“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黄帝统一天下后,以云为官,缙云是夏官,执掌军事。后世以夏官,也就是缙云氏来称呼黄帝。

相传缙云是黄帝铸鼎炼丹、驭龙升天的地方。《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据史料考证,仙都黄帝祭典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夏商周时期,当地百姓将鼎湖峰作为始祖轩辕黄帝祭拜。鼎湖峰,孤石屹立,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大雄伟,形如轩辕黄帝之像,缙云氏族就将其作为始祖轩辕黄帝祭拜。

东晋咸和年间(公元326-334年),在缙云山下已建有“缙云堂”,作为祭祀轩辕黄帝的场所。这是有史记载以来,南方人民祭祀轩辕黄帝的最早场所。

唐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武则天封禅嵩山,并在缙云山所在地置一新县,县名冠以黄帝名号——缙云。缙云县从此成为中国版图上的一个行政区划,至今已历1300多年。

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封缙云山为仙都山,敕改“缙云堂”为“黄帝祠宇”。从此,地方官员每年举行祭祀轩辕黄帝活动,民间祭祀更加兴旺。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时任缙云县令的著名书法家李阳冰篆额祠名“黄帝祠宇”四字(碑存缙云博物馆)。

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宋真宗派大臣到仙都祭拜黄帝,并将祈求国运昌盛的“金龙玉简”投放到金龙洞。(该金龙于1997年出土,现藏于缙云博物馆。)

宋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宋仁宗派两浙转运使叶清臣专程到缙云祭祀轩辕黄帝。

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宋英宗下诏,以仙都“黄帝祠宇”为核心,进一步扩大建筑规模,并赐名为“玉虚宫”。至此,玉虚宫成为祭祀轩辕黄帝和道学文化活动的共同场所。

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处州知府安刘奉宋理宗旨意,命道士陈观定迁宫改向,几年后重建而成。

元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赵嗣祺受朝廷派遣领五品印章,任处州路仙都山玉虚宫提点,全权掌管玉虚宫,负责每年黄帝祭典活动。

清末,黄帝祠宇毁于战火,但民间百姓在黄帝祠宇旧址祭拜轩辕黄帝延续不断。

1998年,缙云重建盛唐风貌的黄帝祠宇并恢复祭祀轩辕黄帝典礼,再现历史上“北陵南祠”格局。恢复祭典以来,每年清明、重阳分别举行民祭和公祭轩辕黄帝活动,23年从未间断。

2011年,“缙云轩辕祭典”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4年,经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审批,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成为被批准保留的浙江省8个节庆项目之一,主办单位为丽水市人民政府、缙云县人民政府。

2021年,经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主办单位由丽水市人民政府、缙云县人民政府变更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一年一届。

千百年来,包括谢灵运、李白、白居易、徐霞客等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在缙云留下不朽诗篇,现存仙都的摩崖石刻和题记126处,是江南最大的摩崖石刻群,这也充分证明了缙云黄帝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深远影响。

在鏖战洪荒、创造文明的进程中,轩辕黄帝展示的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的源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举办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正是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张李杨 汪峰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