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民政局 >> 工作动态
云和县扎实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治理高水平打造“精准保障标杆区”
时间:2021-10-14 11:5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办公室(行政审批处)

当前,虽然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但不同类型低收入人口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风险依旧存在,现行社会救助机制仍然存在资源分散、政策碎片、信息不对称、精准识别难等问题。对此,云和县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排查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集中治理社救保障不精准、“错保”、“漏保”问题,不断健全主动发现、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机制,提升动态管理水平,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在民生领域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一、主要成效

为应对困难群众多样化提出的多层次救助诉求满足能力弱,资源分散、政策碎片,衔接机制不健全,无法实现有效整,信息不对称,存在漏救、错救、过渡救助现象。该县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从收入型单维度救助向综合型多维度救助、从物质类救助向“物质+服务”类救助、从分散型救助向联合型救助转变,实现社会救助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助力困难群体共同富裕,高水平打造“精准保障标杆区”。

(一)主动发现初显成效。目前,我县有特困对象283户288人、低保对象1825户3573人、低边对象991户2528人,占户籍人口的5.62%,比上年底提高0.16%。专项治理期间,网上受理救助“一件事”311件,高额医疗费用预警74件,转办联办成功救助4件;主动发现新增低保对象62户121人,调高低保补差34户75人17282元,调低低保补差22户83人21552元;新增低边158户393 人,低保转特困供养7人,2018年以来退出低保重新纳入低保19人,重新纳入低边17人.新增社会组织、工商企业结对47个村(社区)帮扶困难群众968户。“联连帮”救助服务专员入户探访关爱2985户,发放幸福清单6190份。

(二)常效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云和县关于提升“联连帮”推进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云改办发〔2021〕1 号),县民政局出台了《云和县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守望幸福实施方案》(云民[2021]67 号)和《云和县“幸福清单”标准化建设试点方案》,初步建立起线上动态监测,线下分级分层主动发现, “六维”“八问”研判机制,形成“一库一网一研判” 主动发现机制,落实“救助一件事”、建立资源与需求对接和常效帮扶机制,有效归集救助帮扶服务结果,发放“物质+服务”幸福清单,扫一扫“幸福码”闭环管理的工作体系基本建立。

(三)救助帮扶服务队伍全覆盖。制定出台《云和县持续深化主题党日“进百村、入千户、关爱万名留守老人”活动暨党建 引领社会组织暖心服务“零距离” 探访帮扶结对的通知》,《云和县“党建引领 共同富裕”首批社会组织、工商企业帮扶结对的通知》,初步建立起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工商企业党建引领的结对帮扶、探访关爱、自愿服务队伍,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增强基层经办队伍,建立“联连帮”救助互联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每个村(社)配备1名以上“救助服务专员”,覆盖全域的建制性县乡村三级救助帮扶服务队伍已建成,实现有人干事。

二、工作举措

依托数字化改革建设工程,整合各渠道建立线上监测数据库,探索线下分级分层主动发现和线上精准研判机制,形成“一库一网一研判”和闭环管理的工作格,围绕社会救助保障不精准问题、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排查,开展低保整治“回头看”,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一)建立线上动态监测库,实现实时研判预警。线上依托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低保低边对象、特困人员、申请未获得审批人员、退出人员、临时救助对象等基础对象库。打破部门数据孤岛,全面归集在册的救助对象和因病、学、灾、残、失业、意外事故等致困人员数据信息。健全线上预警监测体系,并建立线上“六维”研判机制,对监测对象的家庭人员、健康、就业、教育、自然灾害、保险出险等六个维度的变化情况,开展动态监测、主动预警、实时发布,主动发现、精准识别、精准救助。

(二)分级分层排摸,织密主动发现网。建立线下主动发现机制。民政部门建立“联连帮”大救助服务中心,落实信访接待、重点抽查、监督管理等工作职责,将开展低收入人口摸排认定工作纳入民政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中,与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实践相结合,主动发现应救未救对象。乡镇街道以“民政经办人员+驻村干部+机构引入模式”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退出保障、未获得救助审批人员等监管工作,与巩固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和救助专项治理巩固提升工作相结合,查看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一年渐退期,重病患者、重残人员 “单人户”低保,将未成年人特困救助供养对象年龄从 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等政策是否落实。乡镇街道驻村社干部结合日常工作、进村入户,及时征集突发困难人员线索。在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村社干部在入户走访、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干部会议时,倾听党员、代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开展主动发现。建立“机关党支部+商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探访困难群众制度,县、乡、村党员干部、志愿者、网格员、邻里互助长在开展结对帮扶、探访关爱、志愿服务时,主动发现困难线索。“联连帮”大救助服务专员,利用全面走访、入户调查、发放幸福清单等对重点对象、长期外出困难人员进行全面排摸,主动发现。

(三)落实救助“一件事”,推进救助闭环管理。今年以来,组织基层经办人员业务培训6次,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基层受理窗口负责告知当事人困难群众救助“一件事”事项,当事人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网上申请”或“现场申请”方式办理。通过救助“一件事”实现数据流转和部门联办,变“群众多头跑”为“部门协同办”。同时,推行全域分层分类扫一扫“幸福码”,实现闭环监测兜底“守望幸福”。民政部门和乡镇街道工作人员、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全社会力量、联连帮服务专员在进村入户走访,发现困难群众,通过“幸福码”扫一扫,进入救助申请功能模块,帮助贫困群众进行救助申请,跟踪事项办理进度和结果,查看打印“幸福清单”,在开展新一轮入户走访、探访关爱、志愿服务发送到困难群众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