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解锁仁岸村破茧化蝶的发展密码
发布时间:2021-10-17 18:54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曾经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如今成了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一个网红村,缙云县仁岸村在小康社会建设道路上,实现了华丽转身和美丽的蝶变,获得了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浙江省文明村等30多个国家、省、市级的殊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有什么特有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仁岸村调研,试图解开仁岸村破茧化蝶的发展密码。

具体路径

仁岸村坚持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立足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实现了追梦“绿富美”的仁岸发展模式。

做大“杨梅产业”。1991年,缙云县推行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仁岸村引入果型好、品质佳的东魁杨梅。在2008年第一届浙江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上,仁岸杨梅一举拿下“甜度”第一,创东魁杨梅“甜度之最”,获得浙江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东魁杨梅金奖。此后,每年六月,舒洪镇仁岸村的“杨梅节”通过镇村联动,节庆搭台,产业唱戏,吸引客人纷至沓来,形成“以一村发展一品、以一品打响一店、以一店联动一片”生态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则以“直播+助农+电商”的新模式将“杨梅节”搬到“线上”,网红主播直播带货,线上杨梅节把仁岸杨梅打造成“网红地标产品”。全村单杨梅一项就为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享山水之美、品杨梅之乐,东魁杨梅已然成为仁岸村的“幸福果”。目前,仁岸村家家户户都有杨梅这一绿色农产品,村里的杨梅种植面积成倍增长,总面积突破5000亩,盛产面积超3000亩。

写好“亲水文章”。盘溪、贞溪、章溪三溪汇交于仁岸村,可谓是“绿草苍苍,在水一方”。怎样做好水的文章,仁岸村先从清理溪流沿岸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入手,开始了治水“长征”的第一步。仁岸村在对河道清淤疏浚的基础上,建起了洪水期能泄洪防涝,旱时能蓄水保农田灌溉的自动翻水坝,并形成了一个不同深浅的天然游泳池,水质达到Ⅰ类水的天然游泳河道,闻名十里八乡。依托“最美河道”,仁岸村不仅全面承办龙舟、游泳、垂钓等水上运动项目,发展赛事经济,更做起了水上岸边游乐项目的文章,开办了水上娱乐、自行车骑行等娱乐设施。有的村民投资开发水上乐园,有的村民围绕缙云烧饼、缙云爽面打起美食牌,有的还别出心裁推出桥洞咖啡屋,村里的农家乐也次第开出,村民发了“旅游财”。“水韵”让仁岸从“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演进。

改善人居环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垃圾满地堆、蚊蝇漫天飞”是旧时仁岸村的真实写照,是全县的“脏乱差”村,针对村里的环境卫生,村里成立以党员干部带头的“治污办”,党员干部群策群力,挨家挨户做农户思想工作,鼓励拆除猪圈。并在拆除地块上建起了上可避雨、下可坐人聊天,前有小桥流水的文化走廊,既解决环境问题,又展示了仁岸村的文化。对生活污水纳管集中处理,改造提升村庄道路,安装村内路灯,全面修缮富有文化底蕴的何浩宗祠,修复水力发电站旧址,建起景观宣传窗、公厕、停车场、休闲观光道及九曲桥、石亭、村内仿木护栏、西门楼、北门楼等,仁岸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当下,仁岸村正在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在成功创成国家3A级景区村的基础上,以“生态果园+农家乐”为底色,全力推进清井湾漂流、百亩溪滩、大佑山“天空之堡”等项目落地实施,提高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

特色做法

盘点仁岸村从“绿色村庄”到“绿色经济”的蝶变,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以干得助,想方设法盘活资产、资源、资金是仁岸村最具特色的做法。

以资源换资产获资金。一是仁岸村通过“以土地换林木”方式解决了绿化问题。村里将河边、路边、山脚边的土地打包,无偿提供给缺土地的苗木公司,允许苗木公司不付租金种上苗木,村里请有关中介机构对种入的苗木计价。并签订未来购买合同,如果两年后村里有钱了,就以刚种时的价格把林木购回。如果没购回,两年后苗木公司可自己出售,但不用付土地租金。二是仁岸村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大佑云梯农业旅游开发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项目——彩虹湾七彩沙滩艺术乐园工程建设。村里还把亲水的28户小洋楼打造成民宿项目,吸引在外经商的村民回村投资,成功引进上海大千影业有限公司落地仁岸。在清理村庄当中,把小洋房以统一规格设计,按一户一宅的要求,抽签形式分配房子,盘活资金1000多万元。

以环境换品牌获名气。积极开展各种节庆和竞技活动,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带动经济消费,打造知名文旅乡村品牌,扩宽仁岸旅游文化影响力。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了农耕园、亲水平台、“水韵·夜仁岸”、3D油画石头动物园、景观亭、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旅游标识牌、道路交通标识等30余个建设项目,进一步做好文明村建设工作,抓宣传、抓教育,提素质、树新风。

经验启示

仁岸村因势利导,点燃百姓创业热情,焕发万众创新激情,成为富一方百姓的乡村先行者,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及启示。

政府推动是保障。政府坚持具体抓、抓具体,对农村发展产业一业一策,精准发力,造就了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没有政府的推动,就不可能有当下产业振兴。政府的着力点在谋规划,定政策,抓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并以“一笔写到底”的精神,让乡村小产业真正撬动大产业,开创大事业,融入大网络,铸就大品牌。

村级班子是关键。谋划产业要依托本地比较优势,这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要使这种潜在的优势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关键是培育、创造并维持区域的竞争优势。对多数像仁岸一样的村庄,都有着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有想办法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才能使它真正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而这都需要一个团队去落实。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建设的桥头堡,要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农民。要改变乡村的面貌,使它成为“绿富美”,不是光喊口号光承诺就行,关键是要实干。

群众认同是根本。产业的酝酿和选择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选的好,百姓得益;选不好,百姓遭损。因此,在酝酿和选择产业时一定要真正把群众当主人,通过广泛地调研走访,切实了解老百姓的想法,认真听听老百姓的意见,把老百姓的支持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特色产业是基础。品牌引领不可或缺。比如仁岸的“最甜杨梅”,通过品牌创造,精心维护、倾力运营,依靠品牌的力量把产业做大做强。文化是灵魂。一个没有文化支撑的产业,是无法做大做强的,就算一时兴起,也如同昙花一现,得不到长远发展。因此,在发展产业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文化品牌,有了灵性发展起来将如鱼得水、活力无限。

丁益东 丁宣尹 作者单位:缙云县委党校;东南大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