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来。
国庆期间,在以江南徽派建筑群为特色的处州府城,丽水鼓词、丽水吹打、处州乱弹、木偶戏等火热上演,吸引上万名游客驻足欣赏;华东药用植物园则为主题公园游加了一把火——“在野艺术节”、国风KOL、国风乐团等轮番上场,游客们在穿越古今的视觉感受中赏花识药……
“府城内外,群山相拥,诸水相连,山拱水环,气象非凡”的诗意风光,勾勒出“丽水山居图”的动人轮廓。山入城,水入城,山水与城市融合在一起,滋养着丽水城市的血脉,展现着丽水独具特色的城市气质。
绿水青山间,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县域、风情小镇、特色乡村、旅游综合体多级系统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全域旅游画卷次第铺展,随着中心城区创建省4A级景区工作的有序推进,“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衢丽花园城市群龙头”的主题形象,正日益鲜明。
一座城就是一个大景区。如今在丽水,望则赏景、行则搅境、游则入画、居则生情的“丽水山居图”,已展露出山水城文交融的独特风情。
景区城里入画赏景
构建主客共享新格局
最近,成群的白鹭在市区社后大桥、古城岛、两湖公园等水畔聚集,时而直冲云霄,时而追逐玩耍,时而翻飞觅食,构成一幅自然、生态、和谐又具有现代感的美丽图景。每年,数万只白鹭都会如约在丽水市区集结,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
城市在山水中,山水在城市中。美丽的山水城市,体现在山水、城市、文化有机交融之中,体现在望山见水鸟语花香的公园绿地,也体现在古色古香记住乡愁的历史街区。
位于市区大洋路与大猷街路口的处州府城城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丽水重要的历史记忆。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丽水妙手打造的处州府城项目,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又一重要的休闲消费商业地标和展现丽水古韵与现代精神的城市旅游名片。
“丽水一年一个样,白天各大景区玩不停,到了晚上各大商圈人气满满。我们这次对处州府城的印象特别深,现代的繁华与古迹在这里和谐共存,传统人文与现代业态在这里交汇,感觉丽水的古今、新旧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创新,完美融合。”杭州游客姚哲说,他每年都会来丽水几次,每次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如今,来丽水的千万游客通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引导,不再是走马观花的“过客”,而是品读当地文化的“归人”。“城市变美了,越来越像一个景区,而人们的生活品质也随之不断提升。”正如市民所言,“景城合一”“旅居共享”正成为越来越多丽水人的共识。
景区城,顾名思义,是指整个城市都是大景区。只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居环境优美和谐、休闲产品丰富多元、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县(市、区)区域,才称得上景区城。
城有无边景,景满诗意城。当下,丽水主城区正在部署开展景区城创建相关工作。“主城区景区城创建将围绕‘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定位,发挥市、区一体,共建共享的优势,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升中心城市旅游集散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全域大花园的优美环境和美好生活,提高丽水城市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具体来说,丽水将从优化城市旅游资源和环境、提升旅游公共设施和服务、丰富城市旅游产品和业态、加强城市旅游安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力争2022年创成浙江省4A级景区城,2023年创成浙江省5A级景区城。”
文旅融合演绎精彩
山水城市绘就共富新卷
红砖绿瓦彰显年代感,和沿路错落有致的法国梧桐相得益彰……在市区括苍路493号,以原丽水油泵厂为核心重新打造的万象摄影坊,不仅是历届丽水摄影节的核心展区,也成为市区的时尚文创区。不久前,总投资约40亿元的丽水国际数码影像中心项目选址于此,将提升改造以“万象摄影坊”(油泵厂)为核心的建筑,建设摄影文化交流中心等。
山水塑形,文化注魂。打造“丽水山居图”,靠的不仅是生态颜值,更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文旅融合,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国庆期间,市区各地人气火爆,无论是风景如画的景区,充满正能量的红色旅游地,还是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或是炙手可热的潮流打卡点。推陈出新、玩法多样的“文旅套餐”,让人们领略莲都风光的同时还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短短七天,莲都区重点景区接待游客39.5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32.4万元。
纵观丽水,一个个立体环境优美、文旅山水城文交融形态丰满、品牌特色明显、配套功能齐全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风生水起,点燃了共同富裕的星星之火。
“单是一个鼎湖村,就建起了162家农家乐民宿,户均年收入超过20万元。”仙都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庆期间,在彰显山水景观和黄帝文化魅力的缙云仙都景区,游客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8万元。
如今,以黄帝文化、缙云烧饼等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已有50多种,不久前,融入鼎湖峰和老农牧牛元素的摄影路线的“仙境奇冰”系列冷饮产品等一经推出便引爆朋友圈,“一只雪糕,带来了25万元收益,也让黄帝文化增添名气。”
同样彰显文旅特色的,还有龙泉的“青瓷文旅线”。在距离龙泉市区约1小时车程的宝溪乡溪头村,七座龙窑组成的古龙窑群,是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这一人类非遗项目仅存于世的活标本,每年在这里开展的“不灭窑火”开窑活动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青瓷文化引来如织游人,也让村民把握到商机。2016年,村民金朝军结合龙窑文化打造了一间“有灵魂的民宿”古窑里,将青瓷元素融入装修设计,每年增收80余万元。
《丽水市文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丽水将围绕特定文化主题,目标建成30至50个左右特色鲜明、服务完善、产业繁荣、活力充足、氛围浓郁、生活丰富的文化街区、文化村落及小微文创园众创空间。
文化润富、旅游奔富,正成为丽水城乡最绚丽的风景。
业态融合景城合一
激活全域旅游一池春水
八百里瓯江,一路蜿蜒向东,其中七百里流经丽水。丽水的全域旅游脉动也如水一般,悄然联结起一片片城乡美景、一个个文化和旅游产业,激起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涟漪。今年,莲都区现有在建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6个,全年计划投资9.2亿元。
当下,在市区大猷街、小水门大桥交界区域,一个占地6.7亩的全新樱花园正在加紧施工。“这个项目名叫南明湖小水门樱花主题角,主要打造优美、生态、悠闲的樱花主题公园,并对原有的空间和布局进行优化。”南明湖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吴晓明介绍,樱花园内还设有樱花小道、樱花大草坪、樱花林等特色主题景观,“明年春天,这里将成为市区又一赏樱打卡地。”
如今,丽水主城区众多项目接连开启,为打造景城合一的景区城点燃“引擎”——今年4月通过国家竞争性评审、获得2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的丽水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将依托山水格局,实施生态调水、林相改造等工程,“引水活城,引绿入城”,使山水城自然交融;未来,市区将在两湖公园、南明湖边新建两个主题公园,总面积将达12.6万平方米……
扇动招大引优的翅膀,掀起了丽水全域旅游的阵阵经济“飓风”。这样的“蝴蝶效应”,成为丽水经济绿色崛起的新动力——“旅游+体育”,水上项目、轮滑、漂流、户外运动等赛事汇聚人气;“旅游+工业”,“蘑幻菇林”主题乐园、鱼跃1919文化产业园等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样板;“旅游+农业”,系统开发民宿体验、农事体验、观光休闲、水果采摘等多元业态,使乡村旅游成为富民强村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2025年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25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十四五”期间,丽水将从“形成‘一张网’,绘就‘一幅图’,打造‘一条路’”三方面探索文旅赋能共同富裕的路径,以“数字化”手段来串起“文化基因”和“文旅资源”,以艺术振兴乡村和生态休闲为重点,打造独具魅力、令人向往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工匠精神”推动乡村旅游,拓宽红绿融合老区振兴的发展路径,加快实现从“绿覆美”到“绿富美”的蝶变,描绘丽水文旅的共同富裕新图景。
精雕细琢梳全景,秀山丽水迎客来。在这里,移步即景,处处皆景,城即景,景即城,景城一体,处处能旅游、四季皆可游、行行加旅游、人人享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正日益清晰。丽水,奏响了从“景点旅游”向“景区城旅游”转变的交响曲。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沈隽 郑佳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