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丽水要闻
在绿水青山间搭建集聚人才的时代舞台
发布时间:2021-10-28 09:42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丽水的环境这么好,政府对我们的扶持也很大,帮助也很大,我会长久地留下来,为丽水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贡献才智。”谈及在丽水创新创业工作的感受时,丽水市“绿谷精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颖如此说。

在丽水,像这样的情感,很多人才都有。随着这座城市敬才、爱才、惜才氛围的愈加浓厚,丽水已日益成长为一座创新人才施展才华、创业人才蓄势待发的绿色之城和发展之城。

人才是城市发展最大的动能,是城市发展最深厚的底蕴。近年来,丽水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突出发展导向,把“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战略性先导工程,将其摆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

一路走来,丽水目标明确,紧紧抓住了“人才”与“创新”一体两面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第一资源”和“第一动力”的紧密关联。

如今,随着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进一步相互交织,丽水未来可期。

人才与科技比翼齐飞

以“服务全域孵化、带动全域创新”为基本特征,规划占地200亩的浙西南科创中心,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

投资30亿元的浙西南科创产业园加速谋划推进;

浙西南科创走廊、未来建筑科创小镇等重大科创载体建设快马加鞭;

创意设计建造分时共享研发基地、原生态第二创新空间、“世外桃源”项目集中开发天地等专项平台……

眼下的秀山丽水,俨然一个“科创绿谷”,一个浙西南区域创新体系正呼之欲出。

这一幕幕充满无限生机新景象的层出不穷,得益于这些年,丽水坚持把人才和科技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坚定实施“人才强市”“科技兴市”的战略。

特别是2019年以来,丽水通过全面升级并全力实施丽水史上最有竞争力的“人才科技新政”,以及今年年初大力推进“双招双引”,丽水“人才高地”的魅力日渐显现,无数高层次人才、有识之士结识丽水、缘聚绿谷,融入丽水、成就事业。

浙江大学一位教授曾在丽水考察后认为,当前的丽水,正由过去依靠引进资本和技术,走“跟跑”的“后发之路”,转变为加快补齐高科技产业与高层次人才“短板”,走以知识经济、科技创新为特征的“先发之路”。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丽水已与38所高校建立了“人才金桥”合作关系;与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西湖大学等大院名校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提升幅度、科研机构仪器设备原值增速、全社会PCT专利申请量增速等重要指标均居全省第一;科技创新指数跃升至全省第二。

与此同时,人才的成长链与发展的产业链日渐匹配。由此,“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乃至产业集群”这样的生动景象,在丽水各地不断上演:半导体科技产业园、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园、中欧科技产业园、缙云中德科技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丽恒光微电子、香农通信、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车交通浙江方正智驱应用技术研究院等22个“高精尖”项目入驻丽水,正加紧建设。

这些项目的背后,是丽水对更加主动融入全省三大科创高地所代表的未来产业布局——力争在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打造“链主型”产业生态,在第三代半导体开发应用上形成产业链比较优势,在大数据应用与开发领域上引进策源性项目,在金属新材料高端领域形成特定进口替代能力,加快实现未来产业集群落子布局。

可以预见的是,丽水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必将大有可为,必定大有作为,必然大有所为。

人才赋能产业发展

除了日渐清晰的产业新格局,近年来,龙泉的汽车空调、青田的鞋革和阀门、云和的木制玩具、庆元的竹木制品、缙云的特色装备等一些传统且具备相应规模的特色产业,都通过重新绘制产业链图谱,呈现出了崭新面貌。

而这受益于在奋力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新征程中,丽水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理念——积极构建引智桥梁,借梯登高用好高端人才。

其中,院士工作站的建立,让丽水站在了“智高点”上,成为了破解人才发展难题、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推动我市人才、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比如在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技术支撑下,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目前,丽水已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30多家,博士后(博士)工作站40多家。近5年,引进各类紧缺急需人才10000多名,高层次人才项目180多个。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不断深入实施“百名博士入百家企业”引领计划,全市四批共选派199名博士(专家)进驻183家企业挂职,让高校院所的博士与企业开展合作,找到新的发展平台,在人才、科技和企业间架起一座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

挂职纳爱斯集团的张文标教授邀请了国内外竹炭、竹醋液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和企业家代表120多人齐聚丽水,为纳爱斯集团项目推进及全市竹产业提升发展把脉问诊,帮助纳爱斯集团成功研发了三款竹炭、竹醋液洗涤产品。这是丽水市实施“百名博士入百家企业人才引领计划”的一个成果缩影。

像这样成功的例子,在丽水还有很多。挂职缙云县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应申舜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帮助企业开展省重大科技专项“多机器人协同汽车制动钳支架高速精密加工全自动生产线”研发。

与龙泉市金宏瓷业有限公司“结缘联姻”的浙江大学博士张鹤,致力于“龙泉青瓷增强胎体材料及其3D打印泥料制备与性能研究”,成功研发高稳定性高精度系列堆积法3D打印机。

此外,丽水坚持深化改革,启动实施“创新力提升工程”,设立科技人才产业基金,引进落地一大批“绿谷精英”人才项目。支持本地高校、科研机构发展,实施“绿谷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等。

围绕发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我市还成立数字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绿谷信息产业园、杭州未来科技城丽水数字大厦、数字经济双创园、数字经济天宁基地“三园一地”的运营管理,着力整合人才平台资源,做优做强丽水数字经济,有效提升各类平台的承载力和竞争力。

去年,丽水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支出增长57%,位居全省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创建均创历史新高。

构筑人才“最佳栖息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氛围尤其重要。引进创新人才和科研项目,比拼和检验的是一个地方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丽水秉持“弱鸟先飞、事在人为”理念,全力优化政策和服务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人才发展的浓厚氛围,让各路英才都能在这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都能感受到政策的力度、服务的温度、发展的速度。

特别是2019年以来,丽水整合组建市委人才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丽水史上力度最大的人才新政15条、科技新政26条,搭起了人才科技工作的“四梁八柱”。

同时,“跳出丽水抓人才工作”,用好三个“平台”,努力打造创新人才的集聚地。即建活海外平台,充分发挥侨乡资源优势,坚持以侨为桥,以才引才,推动建立海外人才驿站,打通海外丽水人才资源回流通道;用活域外平台,诸如杭州丽水数字大厦这样的“人才飞地”,让丽水引才留才难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激活市内平台,搭建更多本土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平台,挖掘培养一批本土科技和实用型人才。比如针对现实用才需求,面向本土人才,推出“绿谷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培育一批紧缺人才、实用人才,构建起“引育并举”的良好人才生态。

此外,丽水还在不断优化健全项目服务机制。服务讲“时效”,对已签约项目,一方面做到“及时”,第一时间跟进,实现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做到“全时”,全面推行覆盖项目全周期的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全流程代办,形成全方位的跟踪服务体系。对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政策兑现讲“时效”,建立一般政策线上即时兑现和专项政策线下高效兑现机制,以政策兑现的刚性赢得企业、人才的青睐。

就在不久前,丽水首个“人才驿站”建成投入使用,居住环境舒适,生活设施齐全,不仅可以使人才“拎包入住”,免费居住15天,而且能提供人才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补贴申领、社保迁移、落户、档案接收、管家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外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人才强则丽水强,科技兴则丽水兴。丽水将以最大的力度、最实的举措、最优的作风,用好人才“第一资源”,激发科技“第一动力”,为丽水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提供坚强保障和支撑。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刘淑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