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莲都:产业自强的山区县战略谋划
发布时间:2021-11-11 10:19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在去年全省山区26县排名中,莲都区GDP总量位居第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位居榜首。

正是凭着这样的底气,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莲都提出了“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中勇当‘排头兵’”的新目标——

到2025年,GDP达到630亿元,年均增速超9%,远高于全省5.5%以上的水平;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投资61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个;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企业160家、亿元以上企业38家……

实现共同富裕,产业是压舱石。乘势而上的莲都,正致力于厚植产业优势,驰而不息打造高能级产业生态圈,书写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三大主导产业链跨越提升

在位于莲都天宁工业园区的浙江乾麟缝制设备有限公司里,企业新研发的高功率密度电机格外引人注目。这款电机体积小、噪音轻、功率高,可应用于电动工具、液压泵、压缩机等多个领域。

“通过几十年接力创新,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正不断投入市场,还有多项研发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际领跑或并跑水平,尤其是在裁剪刀、电脑缝纫机和电动工具方面引领了行业发展。”董事长赵乾麟告诉记者。

始创于1993年的乾麟公司,如今已是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拥有国家专利90多项,其中以高效节能著称的“高速直驱式工业缝纫机电机”已累计生产320万台套,若按每台电机每天节电2千瓦时计算,每年约为社会节电19.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了新安江电站的年发电量。

在莲都区,以乾麟公司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不断以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生产力“由散到聚、以聚促变”,营造了良好的链式发展产业生态,为莲都生态工业落下了生动的注脚。

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山区县产业发展迎来新契机。如何“跨越”?关键在于找准产业升级的方向,扬己之长,借梯登高,乘势而上。

为破解长期困扰工业发展的“规模总量小、产业发展层次低”等难题,近年来,莲都区“咬定工业不放松”,坚持“工业就是第一经济”基本定位,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时尚轻工、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链,以生态工业的大发展推动莲都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省委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暨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上特别强调,26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每个县都要集中精力加快建设一个特色产业平台。“按照‘一县一策’的要求,我们全面梳理适合本地的产业,明确将装备制造业作为莲都重点发展产业,并制定《关于支持莲都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加快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提升发展》。”莲都区发改局规划科副科长钟梦冰告诉记者。

现代装备制造业是莲都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莲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2020年,莲都区本级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8.54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规上产值23.53亿元,同比增长5.6%,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0%。

聚焦低消耗、低污染、循环化、高效率,从现代装备制造、时尚轻工到生命健康,当前莲都正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生态产业网。根据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初步形成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使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

坚实构筑高能级生态产业平台

没有工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一个地区经济的现代化。

针对长期以来发展空间不足的制约,“十四五”期间,莲都启动“生态工业空间连片整合”,整体打造莲都区高能级生态产业发展集聚平台,着力构建“一主一副”空间发展格局,以高溪区块为核心,整合纳入郎奇区块,构成新高溪区块;以碧湖区块(不含碧湖镇区)为核心,整合纳入南山区块,构成新碧湖区块。

当下,深入推进平台“二次创业”成为莲都加快工业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

在位于丽水工业园区的浙江特利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四五条生产线同时开工,一名工人同时管理四五台机器。2019年,企业投入技改资金上百万元,如期完成了全产业链“机器换人”。2020年,企业启动“智慧工厂”建设,计划将所有机器连成数条皮带轮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企业“专精特新”等级,实现高度自动化。

像特利隆精密机械这样不断迭代升级生产出更贴合市场需求、更具附加值新产品的企业,在高溪工业园区也比比皆是。

在浙江法林电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多台注塑机正高速运转。在这种全自动生产设备中,原材料经过烘烤、注塑等工序后,就会源源不断地变成初具雏形的吹风机。

致力于转型升级、做精做强产品的法林电器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引进自动注塑机、彩色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去年7月,法林电器入驻高溪工业园区,短短一年多后,企业的电吹风日产能已达3000台,烘手器日产能1000台。

“相较于平台‘一次开发’以企业引进、规模扩张为主要任务,‘二次创业’更加注重产业链培育、价值链提升、集群式成长,追求的是质量、规模、速度、效益的有机统一。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驱动就是创新,这其中,像特利隆精密机械、法林电器这样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培育内生动力的每一家企业都至关重要。”丽水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科长李顺说。

丽水工业园区是莲都生态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主平台,而高溪工业园区则是莲都生态工业发展的主引擎。在发展壮大产业上深入推进平台“二次创业”的莲都外拓空间、内挖潜力,实现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以更高水平打造更高能级生态产业平台。

数据最具有说服力。“十三五”期间,莲都区本级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9.4%,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9%,累计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319家,淘汰落后产能26家。今年上半年,莲都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5%。

值得一提的是,在打造高能级生态产业平台的过程中,莲都秉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视为“生命线”,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上全面发力:推进“最多查一次”“最多评一次”、柔性执法等改革举措,推出全省首个24小时政银企集成服务平台、全省首个制造业金融服务站、全省首个税务“服务中台”等个性化平台……

今年前三季度,莲都区新设市场主体8484家,同比增长11.9%,其中企业1039家,增量居全市第一。

借势培育新动能再造增长极

丽水工业园区管委会与浙江申嘉焊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年产6000吨不锈钢焊材”项目,项目总投资额1.1亿元,新厂区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超3亿元,并将成为国内不锈钢焊材制造企业前三甲;

莲都区经合中心与宁波华漫模型有限公司签约浙江漫卡供应链平台项目,以头部IP为主题,建设集设计、制作、生产、销售、运营为一体的漫卡全供应链平台,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超5亿元;

丽水工业园区管委会分别与浙江省应用酶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旭辉、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系主任岳亚楠、浙江工业大学院长王旭签订生态工业首席专家协议……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莲都区人才科技峰会上,莲都汇聚科技、人才创新的强磁场效应全面显现。

相比发达地区,山区县依然存在人才短板;但与发达地区一样,山区县也同样面临着用地和用能两大产业发展瓶颈。作为典型的山区城市,莲都借“超常规”山海协作的春风,以“问海借力”搭建桥梁,不断打通平台开发发展新通道,变更多的不可能为可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莲都深入实施“双招双引”一号工程,成立温台、金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西部六个招引部及工、农、商贸等十个专班,充分调动全区力量,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会战,为加快跨越式发展增添新动能,再造经济增长极。

今年1-10月,莲都新引进项目45个,其中大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24亿元,新引进总部经济企业9家;引进高校毕业生4410人,入选市“绿谷精英”人才项目6个,新引进外国专家智力7人次,“画乡莲都·院士之家”新签约进家院士12位。

打开山门,问海借力,“山海传奇”正在不断上演。近年来,依托山海协作产业园、“飞地”园区等平台建设,莲都对外产业合作不断加深,培育协作激发着前所未有的新动能。

利用宁波电商经济、智能制造的优势,莲都区在江北区探索建立“飞地园区”,招引一批优秀企业进驻,为莲都区税收创造新的“增长极”。同时,江北区利用工业升级、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到莲都区进行项目投资和业务拓展,打造合作共赢新模式。数据显示,在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中,莲都区全面完成薄弱村清零,村集体农民收入上浮10%。

当下,在金华义乌市金融商务区,丽水市第一高楼“莲都大厦”已进入繁忙基建阶段。作为义乌与莲都区的“山海协作”项目,“莲都大厦”是目前浙江投资最大的山海协作科创飞地,这一莲都“借船出海”的重要平台,重点聚焦科创、金融、数字经济等方向,聚力服务时尚、信息经济、先进装备制造、食品生物医药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将充分结合两地优势,引导双方企业实现多领域合作,形成“创新研发销售在义乌、生产制造落地在丽水”的协同产业链。

东风已至,山呼海应。如今的莲都,正扬起新一轮山海协作的风帆,向着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乘风破浪、奋力远航。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沈隽 郑佳仑 通讯员 张雯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