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秀山丽水 >> 绿谷风采 >> 廊桥庆元
生态庆元 寻梦千年
时间:2021-11-30 14:1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政府
 
  在浙西南,有一片1898平方公里的翠山绿园,她就是浙江绿色屋脊,浙江绿谷之源,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庆元。 

  这里是食用菌王国,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销售集散地,素有“中国香菇城”的美誉。庆元香菇以历史最早、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市场最大而闻名遐迩,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并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香菇生产示范基地。

  这里是“中国廊桥之乡”,九十七座庆元廊桥,每一座都在讲述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向你尽展中国建筑的奇迹。

  这里更是生态旅游王国。在东部高原——神奇百山祖上,藤绕苔掩的原始森林珍宝无数,第四纪冰川的活化石百山祖冷杉在丛林中昂首伫立,珍稀濒危的华南虎神秘出没……

 

  这里,是青山绿水环绕的城市

  在浙江,哪里的山最绿?哪里的水最清?哪里的空气最清新?肯定会有人告诉你:那就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庆元,一块难得的生态净土,浙江绿谷中的绿谷。

  始建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的庆元,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山水神秀、冬暖夏凉的庆元,境内山岭连绵,群峰起伏,溪流纵横,植被类型众多,独特的浙闽之交地理位置和亘古的越闽相融的历史背景,形成了庆元幽雅清新的生态环境。

  真山、真水、真仙境,生物资源的丰富,植被类型的众多,地理环境的特殊,地形地貌的复杂,构成了庆元独特的自然景观,是生态旅游的绝好胜境。即将大规模开发的江浙第二高峰——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巾子峰省级森林公园,是天然的生态资源宝库,是动植物物种的基因库,至今仍保留大面积的原始植被,活跃着2000多种兽、鸟、昆虫及两栖类动物,繁殖着1462种种子植物,几乎占据了全国一半的种子植物。

  全球仅存三株的百山祖冷杉孤傲的身姿,横空出世的华南虎啸,香菇发源地浓郁的香菇文化,千年古廊桥和古寺庙,这些让庆元人骄傲的自然财富和人文财富,让中外游客不止一次踏行千里,寻梦庆元。

  这里,八百年香菇文化绚丽多姿

  第八届中国(庆元)香菇文化节将于10日如约举行。

  庆元,是世界香菇的发源地。早在5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块山灵仙秀的庆元大地上繁衍生息。香菇文化就是淳朴勤劳的庆元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独具魅力的文化财富,现在还在不断充实、丰富着这份财富。

  庆元,还是一个被人们称为世界香菇之源的地方。菇民的制菇史与庆元的建县史不相上下,菇民的足迹遍布全国11个省200多个县,菇民至今仍保留着色彩浓重的民间文艺二都戏、唱灯、菇神庙会。

  被全球菇民膜拜为“菇神”的就是800多年前的庆元龙岩村农民吴三公,是他开创了人工栽培香菇的先河——发明了“砍花法”和“惊蕈术”。常深入深山密林采集野生菌蕈的吴三公发现,伐倒的阔叶木表皮被砍伤后,伤处常长出香菇,此法屡试屡验,这便是人工栽培香菇“砍花法”的由来。后来,吴三公发现一些树木虽经砍花却多年不出菇,无奈之下吴三公以斧猛敲树木,这一敲不经意间惊动了菌丝的萌发,数日后菇出如涌,这便是后世菇民的不传之秘“惊蕈术”。

  从野生转变为人工栽培香菇,吴三公为山区菇民开辟出一条良好的生存途径。菇民先后建起灵显庙、西洋殿,供奉吴三公。因为香菇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明代宰相刘基就把家乡的香菇进贡给朱元璋,品尝了香菇的朱元璋赞不绝口,刘基就趁他高兴的时候,请他把生产香菇的专利批给庆元、龙泉、景宁一带的菇农。

  香菇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延续至今,更加绚丽多姿。如今,庆元兴建了全国唯一的香菇专题博物馆;投资建设了全国最大规模的香菇专业市场,成为全国香菇的集散地;2002年,又相继成功申报庆元香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并注册成功“庆元香菇”文字和图案证明商标;庆元香菇国家强制标准出台,随着一系列标准化生产的推行,庆元香菇在生产技术和规模上始终保持着全国领先的地位。 

 

  这里,千年廊桥在诉说梦中情愫

  庆元,是廊桥的天然博物馆。美国小说和电影《廊桥遗梦》,使美国的温特塞特闻名于世;一幅中国古画《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构建让学术界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留下千古之谜。而庆元的廊桥,与《清明上河图》的虹桥构建极为相似,时间上却比虹桥早了100多年。底蕴深厚、构造独伦、保存完好的庆元古廊桥,目前因为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迅速引起世人关注。

  廊桥,又称屋桥和风雨桥,是在桥面上盖建廊屋而形成的特殊桥梁。古廊桥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当属木拱廊桥,它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早在宋、元、明时期,庆元建造木拱廊桥的技术已登峰造极。木拱廊桥,表面看似简单,却显示着科学的力学原理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桥底下的木拱架用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型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却能抗弯、承重、抗侧移;桥两端四根将军柱,从木拱架底垫木到廊屋顶部,使廊屋重心下移至底,坚而不摧;桥面板上先铺箬叶,再铺木炭、砂石料、鹅卵石,有效防止底下木拱受潮霉烂。

  至今,庆元仍保存着风格各异的古廊桥97座,其中现存的22座木拱廊桥,艺术价值堪称当世一绝:如龙桥是全国有确切记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桥,也是目前全国木拱廊桥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溪桥是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桥;总长为54.3米、共有廊屋21间的黄水长桥是全国现存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而大济的双门桥和莆田桥始建时间距今近千年,比《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还早100多年,庆元因此而成为木拱廊桥的发祥地,《中国桥梁史》的古桥部分因庆元古廊桥的发现而改写。

  座座廊桥如瑰宝镶嵌于庆元的群山之间,无声无息,如梦似幻。每一座廊桥都伴随着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登临廊桥,临风怀想,你会想到青年男女待月西厢,幽会廊桥;你会想到少妇送郎,依依惜别。廊桥展示着她别致的风韵,诉说着梦中的情愫,风雨廊桥几多梦想,走近廊桥,感受她古今脉搏的跳动吧。

 

  这里,散发着神秘的文化气息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漫回,檐牙高琢;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虹卧波,无云何龙……”在钢筋混凝土普及的今天,人们已很难见到古代美丽建筑的真面目了。但在离庆元县城不到3公里的松源镇大济村,却还能见到巧夺天工的明清古屋、木屋廊桥、接官亭、青砖和鹅卵石镶嵌成的金瓷街、古道等。置身其间,会误以为是历史时针倒转到宋明时代。

  走进村里,小弄纵横,旁边既有高耸的青砖墙,也有经雨水洗刷满是凹坑的泥墙,这些古屋里刻着的字迹和雕花已经模糊,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

  据当地长者口述和有关史料记载,到此建起村落的吴氏先祖,不惜重金兴办文教事业,从而使这个小村自宋朝至明代陆续涌现出26名进士,尚有非进士出身、涉足仕途者100余人,被誉为“历史上的进士村”。

  纵横交错的古地道是大济村的一大特色。迄今为止,已发现7处古地道口。地道两壁下部分用鹅卵石作为墙基,上部分用青砖错缝叠砌,顶部用若干扇面形拱砖并列砌筑而成。

  关于古地道的作用,有说是富家怕劫而筑,有说是官家拒敌而修,有说是妇女遮颜而建,但是由于史料上并无记载,至今无从知晓,仍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

  月山村位于庆元县举水乡,村中的廊桥如龙桥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县级文物单位更有多座,包括廊桥“来凤桥”“步蟾桥”“白云桥”“秆谷桥”“吴文简祠”“圣旨门”“云泉寺”“荐元塔”,村子山水秀丽,民风淳朴。

  一提到月山村,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月山春晚”。“月山春晚”,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中国最牛”的民间春晚。它诞生于刚刚改革开放的1981年春节。那时,村里几个爱好文艺的村民,为了抒发解除思想禁锢、渴望美好生活的心情,在村民吴绍利的家中,用简单的乐器和朴质的歌声渲泄着自己的情感。从此,“月山春晚”就作为月山人民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独特形式延续下来,演出形式不拘一格,场地从村民家中到公路边、操场上、会堂里,继而走向县城、省城,以最直接、最朴素的方式传承着山里人的情感。这台春晚,甚至比央视春晚还早了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