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庆元:甜桔柚果园里的“增收账本”
时间:2021-12-02 09:2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眼下正值甜桔柚采收期,在庆元县竹口镇黄坛村,一棵棵挂满橙黄色果实的甜桔柚绵延在群山间,把乡村装扮得生机勃勃。果园里,果农们麻利地将甜桔柚摘下、装箱,放进来回穿梭的轨道运输机上。

“这忙碌的丰收景象,过去难以想象。”黄坛村党支部副书记沈从寿告诉记者,当地有种植水果的传统,早在上个世纪,家家户户的山上都种满了蜜桔、杨梅。然而,单打独斗式的发展难以壮大产业,更别提增收致富了。

改变始于2001年。

随着5500亩省级现代水干果园区落户黄坛,富民增收的步伐开始不断加速。20年过去,黄坛村人均年收入从2043元提高至3.5万元,增长了17倍,这见证了“一亩山万元钱”的“甜蜜账本”里,最大的致富功臣,是漫山遍野的甜桔柚。

一果两味 乡村振兴找准新路

从最初12株果苗发展到种植面积1.53万亩,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众水果”到获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朱志东一路见证了庆元甜桔柚的“凤凰涅槃”。

作为培植蜜桔的专业技术人员,朱志东早在1998年就在自家的杂柑试验场引进了11个水果新品种,其中包括来自日本的“甜春桔柚”。没多久,一场低温冻害冻死了几乎所有果苗,幸存的只有12株“甜春桔柚”。

“当时庆元的水果品种比较单一,面临市场淘汰的风险,亟需打破这种被动的局面。”2001年,农、林部门组成的科研团队对“甜春桔柚”进行芽变选育,培育出了属于庆元的地方新品种——“无籽甜桔柚”。

这款味道独特的新水果吸引了不少收购商,见前景可观,朱志东又流转了200亩土地扩种,许多农户也瞄准了商机,庆元县齐圣水果专业合作社、庆元县“柚到你家”家庭农场、庆元县金蜜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甜桔柚种植业主也紧跟其后,使甜桔柚的年销售额突破了200万元。

甜桔柚在水果市场的异军突起,使庆元及周边县市的果农发现了致富新路,不少人专程到基地参观取经,而有志于推广这一新产业的朱志东则干脆当起了技术指导员,并在省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让更多人了解“甜桔柚”的种植特点和栽培技巧。

此后,朱志东每年都会向果农低价出售五六万株果苗,使甜桔柚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短短数年间便超过了一千亩。

但规模的迅速扩大,也带来了新的难题。“粗放式种植导致水果品质下降,果皮转黄迟、外观粗糙,让我们流失了不少消费者。”朱志东回忆,这一年柑桔类水果价格普遍下跌,甜桔柚遭遇了滞销的重创。

为了攻克品质难题,朱志东和周晓音等农、林部门专家合作开展了甜桔柚套袋试验,分三个时间段对幼果进行套袋,最终证实在9月初完成套袋处理的甜桔柚品相最佳、总糖最高。这一年,200万斤色香味俱佳的甜桔柚被抢购一空。

如今的黄坛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甜桔柚产区,产品价格保持在每公斤20元左右,并在上海、北京、江苏、福建、贵州等地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

漫山果树 薄弱村打开致富门

在甜桔柚生根发芽之前,黄坛村只是个地处偏远的贫困小山村,遍布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是省级认定的集体经济薄弱村。

2000年,甜桔柚项目选址黄坛,而彼时的黄坛村,可供种植的山地还是一片荒芜,唯一一条通山路,是只能让人肩挑手提的羊肠小道。

面对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黄坛村上下迸发出了强大的执行力:仅用2个月就修好了7公里机耕路,3个月内完成土地流转工作,确保了果苗按时落地。

“我从2013年开始种植甜桔柚,在一片荒山上建起近300亩果园,成立了枫树垄家庭农场,去年产值已经达到100万元。”20年来,5500亩省级现代水干果园区持续辐射带动黄坛及周边农村产业发展,村民组建了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沈从根便是本地创业者之一。

如今,黄坛村473户农户家家都种着甜桔柚,专业从事甜桔柚经营生产的合作社达26家。这项主导产业的变现方式非常灵活——村民既可以亲自上阵创业,也可以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转租给开发商以获得劳务收入。

与此同时,庆元县农业部门通过发放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民发展农产业,并开设技术培训班提升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为解决山地果园运输难、成本高的老大难问题,县农业农村局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新建山地轨道运输机给予每米40元的补助。

设备的投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人工成本,“粗略计算,一年可以省下人工费约3万元。”沈从根说。

在甜桔柚产业的带动下,黄坛村于2014年成功脱贫摘帽。2018年7月,国家农业部公布了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黄坛村以甜桔柚成功上榜,成为水果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组织化发展的样板。

2019年,庆元甜桔柚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随着“庆元甜桔柚”区域公用品牌的投入使用,产业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提升。去年,黄坛村荣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称号,人均年收入达到3.5万元。

如今的黄坛村,处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幸福画卷,正在硕果累累的山林间不断铺展。

标准引领 产业锚定新方向

甜桔柚的田间管理并非易事,低温冻害、干旱缺水、肥药使用不当等问题都会给农户带来不小的损失。为提升种植水平,庆元县于2014年制订了《甜桔柚生产技术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并在去年进行了修订。

“高品质甜桔柚必须满足两方面要求,一是外观,二是品质。等次分级越精细,越受市场欢迎,售价也越高。”庆元县农业农村局产业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合作社实行分级销售,提升甜桔柚的亩均产值。

庆元县“柚到你家”家庭农场成为首批“吃螃蟹者”——除了基地种植的160亩甜桔柚外,农场还向庆元县域内分散的农户进行收购并分级筛选,将品质高的果实装箱销售,品相较差的则销往水果加工厂用于深加工,使年销售量超过了100万斤,销售额超过650万元。

“我们根据不同品质把甜桔柚分为不同等级,10斤装的果盒分为18果一箱、21果一箱、24果一箱和30果一箱,以不同的价格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农场负责人陶卢明说。

“要提高‘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的成效和影响力,精细化管理必不可少。只有准确把控施肥、滴灌等生产环节,才能确保果形整齐、风味恰好。”据介绍,甜桔柚基地建设主要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的“五化”要求组织生产。

在位于黄坛村的齐圣水干果专业合作社基地里,130余亩甜桔柚已经成熟,金黄的果实浑圆饱满,光泽度特别高。记者了解到,每年2-3月,合作社都会组织工人修剪枝桠,以防营养分散。“施肥也有讲究,绝不能滥用尿素、氮肥等化肥,必须根据果树生长状况选用蚕粪、菜籽饼、豆饼等有机肥。”在农业部门的技术帮扶下,合作社负责人吴烨已成长为技术型能人,“要种出精品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目前,庆元已培育甜桔柚规模生产主体65家,其中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并建立了甜桔柚示范基地15个、标准化果园9个。随着统防统治、以草防草、避雨栽培、完熟栽培等创新技术不断涌现,甜桔柚的亩产值也在逐年提高。截至2020年底,庆元甜桔柚产量已达12180吨,实现产值14616万元,成为全县规模种植作物中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