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昨日下午,市退役军人事务中心二楼会议室里,原本雄壮的军歌声,很快被淹没在了饱含着崇高敬意的掌声中。来自丽水学院的师生代表齐刷刷起立鼓掌,用这样的方式欢迎97岁高龄、70年党龄的聂吉甫,他是一名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两次荣立二等功的退役老兵。
“1951年12月30日晚,我们参加了攻打‘三八线’的战役。”一个标准的军礼,宣告着这位老兵依旧昂扬的精神状态;胸前悬挂的军功章,透过历史的硝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简短的介绍之后,聂吉甫开始了自己的宣讲。
聂吉甫从“三八线”战役,讲到“板门店”战役;从被手榴弹炸伤、血流满面,到和战友们大无畏地冲向敌军阵地;从一把炒面一把雪,再到战斗胜利后分享三个洋芋的故事……一部雄伟的朝鲜战争史,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烽烟,从老人的嘴里娓娓道来。
“没有经历朝鲜战争,是不会知道这场战争的细节,更不会知道它对于新中国的伟大意义的。”得知丽水学院学生希望通过“老一辈”讲故事的方式,来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时,聂吉甫义无反顾地接受了邀请。当天的宣讲会用时十几分钟,聂吉甫全程脱稿进行。背后是他为此作出的充分准备。老人的女儿回忆,一有空聂吉甫就会翻阅相关最新的报道,部分重要内容会摘记下来。“我们很有必要把这部分历史、这笔宝贵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聂吉甫说。
台上,老人精神矍铄,台下,学生精神抖擞。丽水学院商学院学生付永辉老家在贵州遵义,“自带”红色基因。三年前投笔从戎,加入了陆军某边防连,驻地就在南疆军区中印边境。当天宣讲前播放的短片,一下子把他的回忆延伸到了喀喇昆仑地区。“得知这件事情后,我们班里的战友都写下了遗书。”24岁的他面对生死抉择坦言“也怕也不怕”:万一牺牲,一辈子都留在了雪域高原,既然选择了当兵,祖国的领土就一寸也不能在我们手里丢失。
宣讲中,老人讲得云淡风轻,聆听时,学生们表情严肃。商学院学生党员杨心茹边听边记,笔记本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一句“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成了年轻一代大学生的精神坐标,杨心茹说,牺牲烈士把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作为大学生就应该把这种精神注入到学习中,掌握更多更强的本领,把祖国建设好、发展好。
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学生们的兴趣点结合起来,是当下做好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务。丽水学院商学院党委副书记何蕾介绍,前去聆听汇报的18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曾多次提出创新学习党史的希望,“我们就和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取得了联系,大家不谋而合。”
简短而精彩的宣讲会后,这18名学生久久不愿离去,结伴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展厅,汲取精神营养,以备未来建设祖国之需。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