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丽水要闻
“微改造”带来“大变化”盘活“大幸福” ——丽水市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样板剪影
发布时间:2021-04-19 10:08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2021年是美丽城镇创建的攻坚之年。美丽城镇不只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升级版,更是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版。为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全市美丽城镇建设,2020年以来,丽水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城镇建设工作总体部署,以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为抓手,在“美丽城镇”创建道路上,突出一镇一特色、一镇一规划,深挖潜力和内涵,做足“美丽+”文章,以“治理美”为目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产业美”为抓手振兴乡村富民兴业;以“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为重点,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文体项目,深挖历史延续文脉,全面绘就高质量“美丽城镇”建设“五美”图景。

特别是今年以来,美丽城镇创建工作突出一个“微”字,着重下好“绣花”功夫。在外在风貌上,不搞“大拆大建”,追求精致精品,使风格整体性与局部多样性有机统一,乡土风情与文化创意协调融合,景区景观风貌、视觉形态得到全面提升。在发展内涵上,保留原有产业特色和基础,微调发展方向,优化发展模式,在全市树立起一批景观精美、设施精良、体验精致、服务精心、运营精细、产业优化的“微改造”样板,让群众共享精细化治理成果。

优化交通网络 筑牢发展硬支撑

为大力推动具有丽水特色的项目建设,筑牢乡镇发展硬支撑,丽水市美丽城镇建设致力于补齐基础设施功能短板,尤其是针对乡镇普遍存在由于路网规划缺乏、道路市政配套设施不全带来的群众出行难、游客进来难、农产品运输难等问题,将路网优化提升与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提速相结合,全市美丽城镇建设共编排191个道路交通类项目。项目涉及人行道建设、道路拓宽延伸、道路亮化、停车场建设、道路配套设施安装、公交车站建设等,用小变化、小改善、小更新打通小城镇交通“毛细血管”,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出行安全。

同时,做好资金拼盘,把全市7个“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1个省级精品道路建设工程纳入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库,其中,通往“中国畲乡之窗”4A级景区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溪杉线上榜2020年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该道路串联起7个节点村,全面展示出浓郁的畲族风情和传统乡村的原生态魅力,在增强镇域人口集聚、打造全域旅游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丽水美丽城镇建设持续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控,持续加强村镇道路沿线“乱堆物”“车乱停”“车乱开”等现象的制约和管制,打造美丽城镇“环境美”。

去年,莲都区大港头镇先后建成1号、2号停车场及黄头庄停车场,镇区停车位达到1125个,极大缓解了停车难问题。玉河路至53省道连接线、丽云卫生院西侧道路已基本建成,S328省道景观提升工程、丽云路路面修复工程、大港头乡镇运输服务站正紧锣密鼓建设,镇区初步构建起“四纵四横”的路网结构。

缙云县舒洪镇积极完善内部路网,相继完成平黄公路(姓王段)大中修改造、兰舒公路、岭横公路等多条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实现所有行政村到镇区中心10分钟车程。特别是群众期盼20余年的盘溪中学路口改造工程,全镇干部集体攻坚,坚持“情、理、法”兼容,全力以赴完成道路改造,获百姓称赞。

云和县崇头镇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公路,三年来改善提升村庄公路7.65公里、大中修38.058公里,建设安全生命工程52.44公里,后交线被评为美丽公路。镇内现有28个客车公交停靠站,分别位于镇区和各中心村、景区村,城乡、景区公交体系逐步完善。

构筑绿道系统 感受城镇生命力

丽水美丽城镇建设把绿道建设作为美丽城镇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打造满足城乡居民、游客、驴友等多群体需求的绿道慢行系统,切实增加群众的幸福感。目前,全市美丽城镇已经在原有绿道基础上加以完善优化,三年再编排71个绿道建设项目。在规划阶段,丽水充分做好沿线在建拟建项目与绿道建设的有效结合,优化组织,统筹协调,避免了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资金浪费,如青田县的瓯江治理二期、四都港综合治理、北岸至湖边公路等项目,均与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充分对接,统一规划绿道建设内容。

与此同时,丽水市秉承“因地制宜”原则,依托原有路网资源,充分利用森林古道、农村公路、沿江防洪堤、国省道外沿路基等,按绿道标准进行改造提升,以“提升式微改造”串联起河流湖泊、山体森林、特色村落等。例如,青田县山口镇统筹推进方山溪栈道建设、镇区夜间亮化、小平坑水库提升、四都港山口段片综合治理等工程,沿230省道打造大安工业观光园区、雅陈休闲养生基地、大田农业体验基地等文旅业态,形成“石雕广场-滨水绿道-花旗街”生态绿道线、“大安、雅陈、大田”乡村旅游线、“千丝岩景区—小平坑库区”人文观光线,预计全年观光人次超70万。

缙云县舒洪镇在2.8km仁岸一期绿道基础上,新增岭口忘忧骑行田园及长5.2km的麦香绿道,其中麦香绿道现已完成舒洪段1.2km,并增设绿道驿站、绿道导视系统等,走完全程预计可消耗600卡路里,成为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庆元县竹口镇竹口镇共建成绿道7.9公里,每万人拥有绿道7.2公里。作为瓯江绿道的源头,该镇规划了枫曹段瓯江绿道。结合美丽城镇样板镇建设,今年,投资360万元,建设了镇区西岸1.8公里滨江健身绿道;结合甜桔柚特色农业强镇,投入100多万元提升了5.7公里的黄坛现代水干果园区骑行绿道,绿道覆盖面和群众受益在不断提升。

传承历史文脉 老城焕发新活力

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上,丽水美丽城镇建设涵盖甚广,大规模的包括松阳县13个传统村落的修复,中等规模的包括缙云壶镇老街改造等,小规模例如龙泉的红色旧址修复、庆元的古廊桥修复项目等,丽水美丽城镇建设始终秉持“微改造”理念,避免大兴土木重复建设和奢侈装修,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充分尊重小城镇的记忆空间。同时,通过将旧祠堂、闲置校舍大会堂等改造成文化活动中心或文化礼堂等途径,积极探索对古村古建的再利用,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例如,松阳县大东坝镇以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发展为目标,整合资金投资900余万元推进传统村落项目建设;以客家契约文化为基础,完成契约博物馆布展提升;在原有客家文化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民俗文化、契约文化和非遗文化,启动非遗传承人培养工作。依托已建成小港绿道,配套完成了小港漂流、观景平台、文化长廊、麒麟山公园以及泉沚白丰高端民宿综合体等项目,结合客家文化节、祭祖和乡村春晚,谋划客家文化节、漂流节、酒文化节等节庆活动。

龙泉市宝溪乡持续深入挖掘宝溪生态文化、竹建文化、龙窑文化,积极开展“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系列活动,有机创建龙窑烧制手作体验文创工坊。注重加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完成李家大院、陈家大院等古民居、乡文化中心、旅游接待中心等修缮改造提升,不断优化特色风貌,成功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并结合休闲绿道建设,串点成线,以“小村居、大邻里”概念积极构建便民便捷、层次分明、功能全覆盖等乡村生活圈。

遂昌县王村口镇坚定不移聚焦红色,深入挖掘本土的红色记忆,做好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串点成面开发的“穿越1935百里红军古道越野赛”项目,被纳入去年浙江省生态运动会。该镇持续推进,开展干部培训工作,用好省级研学基地这块金字招牌,开发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课程,提供沉浸式的教育体验,活态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不仅如此,该镇还进一步丰富古镇红绿特色,加快旅游、文创、商贸等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深度开发红色古镇旅游产品,不断挖掘红色文化,推出红军帽、手工布鞋、手工蓑衣、手工扫帚等旅游产品,不断延伸“红色培训”的产业链,让到王村口的游客装满后备箱。

雕琢精致空间 城镇展现新图景

丽水在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一直突出不同的地域特征、风情特性和乡愁特味,不追求造价高昂、占地面积大的节点装饰,而是在小城镇入口、街角空地,村民庭院、菜园等地点,见缝插针,打造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微公园”和花园庭院。目前,云和赤石的玫瑰花园、龙泉住龙镇的红色节点群等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名片。此外,各地在景观设计中广泛使用本土建材,运用卵石、毛竹、青瓷碎片等打造节点,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还突出小城镇个性和地域特色,构建出韵味各异、特色鲜明的微空间体系。

同时,种植易成活易打理的本土果树、蔬菜等,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备经济价值,景宁深垟村的多肉巷道,缙云胡源乡正在打造的入村口菜园,造价不高又演绎出浓浓的乡愁。全面发动人人参与。充分发动群众,推广庭院造景,把美丽城镇“微改造”的触角延伸到农户家中,各地纷纷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标准户”创建、老街花卉评比等行动,打造出一大批风格协调、各有特色的小且精致的农家小院、小巷。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远近闻名的多肉村,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深垟村近半数的村民喜爱种养多肉植物,不仅建成大棚多肉基地60多亩,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墙里墙外、天井花坛处处种满多肉植物。如今,种植在村里的多肉植物既是景观,又是富民增收的产业,年产值超过450多万元,户均增收2万多元,每年吸引游客达10万多人次。

缙云县壶镇镇打响花满壶镇品牌,围绕“十个道路交叉口、四条主干道、五处闲置用地”建设花网,勾勒出百姓群众出门见花、步步美景的城镇环境。村一级开展“一二三四五”创建,每个村有一种主题花,卫生保洁、养花护花两张网,围绕村主入口、主线路、主节点打造景观小品,一年四季有花可赏、有景可看,推广花廊、花厕、花海、花墙、花艺点五处花景。湖川茶花、工联月季、联丰荷花、农兴绣球、胡宅口玫瑰,一村一主题,处处闻芳香。

提升传统产业 打造“产业美”新高地

美丽城镇建设是小城镇环境整治的升级版,着眼点已经从消除“脏乱差”转变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因此,推动产业高质量多维度发展,打好地基,显得尤为重要。

丽水市以美丽城镇创建为契机,加快对全市老旧产业点位改造,加大力度推进“三改一拆”“低散乱”整治和小微企业园建设,通过科学谋划布局盘活存量用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和集约利用,使丽水城镇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功能配套更加完备。

不仅如此,丽水市通过构建新业态,多模式创新产业链,以融合带动振兴。以“特色小镇”为依托,聚焦优势产业,围绕其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多类型融合业态,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真正打造起“产业美”的新高地。

实例为证。

青田县山口镇坚持石雕产业主导方向,“低散乱”切石坊集中搬迁至小微企业园,创作工坊整合进板石区块,改造提升石雕城、金石花苑等传统市场,精致打造名师路精品市场,形成集原石交易、精品创作、成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群落,不仅提升了产业带动力、辐射力,更是迈出了小镇“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坚实步伐。

庆元县竹口镇在创建过程中,坚持推进工业发展作为美丽城镇的第一要务,持续推进转型提升步伐,擦亮美丽城镇的底色。按时完成“低散乱”整治提升目标年度任务,大力推进园区“腾笼换鸟”,倒逼低效企业、“四无”企业腾退规范。2019年以来,大力推进老旧厂区改造提升,完成竹口老造纸厂区块到景竹苑商住小区的蝶变重生、完成竹口老黄粿厂到竹下村文体中心改造提升、完成乡村小学到牧器工坊的华丽转身。小微企业入园率达到100%。占地近20亩的铅笔文化公园也成了竹口美丽城镇创建的重要节点。

松阳县大东坝镇以创建省级样板镇为工作目标,围绕“产业美”开展特色产业培育。以创新油豆腐、白老酒两个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为基础,积极探索构建以发展集体经济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开展豆腐作坊、酿酒作坊“低小散”整治提升建设,同时,加大原种农业、水稻、大豆、油茶、果蔬基地和中药材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家庭农场和农业基地28家,建成民宿45家,农家乐12家。培育“乡趣农产品”“横樟土蜂蜜”“叶掌柜白老酒”“水墨石仓泡豆腐”等农村电商企业8家。

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产业,推进“十个第一镇”建设,其中白茶、香榧成为全镇主导产业,2020年亩均产出分别为0.87万元、0.46万元,比创建前增加12.7%、15.5%,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18.4%。

来源:丽水日报 文/叶江 吴飞 彭晓梅 刘爱丽 王行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