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船寮镇大路村通过村集体发展来料加工,村干部义务为村民提供服务,形成了一条蓬勃的发展路子,直接带动村内100余名闲散劳动力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劳动增收。
“农忙时回家管理庄稼,闲暇时间进行藤条编织,顾家赚钱两不误,每个月能多赚2000元左右。”4月22日,在青田县船寮镇大路村来料加工点,10多名村民聚精会神地加工藤条,正在手工操作的洪贵菊满脸兴奋地说。
大路村作为户籍人口2000多人的大村,村民收入大多依靠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内有许多留守妇女和老人,因要兼顾家庭等原因,没有增收的渠道。2020年底,大路村市联村指导员陈建生针对村内妇女无法外出务工、缺少收入来源的问题,通过多方了解,提供了解决思路——引进来料加工,让村妇在家门口实现劳动增收。
经过外出考察学习交流,大路村两委干部决定组建一支村干部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以师带徒,由黄金海、夏爱彬等村干部外出学习掌握来料加工技艺,并联系厂家签回生产加工的合同,再由村干部向村民传授来料加工技艺,带领村民走上增收之路。
在村干部和村妇联的共同努力下,不久,村内第一批妇女顺利学会了来料加工技艺,做起了来料加工。随着第一批村民赚到了钱,越来越多的村民也想学习来料加工技艺,这让村干部黄金海又欣喜又担心:“我们从加工厂签回的订单少、利润薄,远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必须寻找新的稳定的订单。”
在指导员陈建生和村干部的多次协商努力下,大路村村集体成功与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进村开设来料加工点,第一批订单就达一万多只圆规和5千多支礼品笔,鼓励了村民积极性,带动了村民增收。“这样一支简单的礼品笔半成品组装好就有2毛钱的收益,一天下来能赚60多元,多亏了村干部,让我们不出门就能挣到钱”,村民张翠丽开心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金海发现,圆规和礼品笔的加工虽然简单易上手,但十分费眼,考虑到从事来料加工的村民均为妇女和老人,他又与企业联系,换做加工藤条藤椅。藤椅的加工利润高,每把藤椅工酬有16元,一天能做3-5把藤椅,正常每个月能收入2000余元。黄金海说:“编织藤椅很受村民的青睐,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活儿,农忙时下田干活,料理家务,空闲时就坐下来编织藤椅,可以说是农活、家务、赚钱三不误。”在大路村的大街小巷中,如今随处可见三三两两坐在门口编织藤椅的妇女和老人。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大路村通过村集体发展来料加工,村干部义务为村民提供服务,来料加工产业逐渐有了起色,形成了一条蓬勃的增收发展路子,直接带动村内100余名闲散劳动力就业。陈建生表示,在做大做强来料加工产业的基础上,下一步该村计划发展多元化来料加工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孙晓敏 通讯员 张明敏 王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