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千峡小镇的建设因为多种原因按下了暂停键,但围绕着这项明星工程衍生的乡村振兴计划并没有停滞。
一面等待项目重启,一面精心耕耘美丽乡村为未来发展蓄积动能——这是“千峡探源”美丽乡村风景线的沿线村镇三年来一直在做的事。
尽管从表面上看,这些村庄还没有完成乡村振兴的全部使命,但它们就如同矗立于北山镇千峡湖度假风景区的高端酒店一样,骨架已成,只待东风。
前不久,这条饱含着振兴期盼的美丽风景线再次升级,成为青田县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领域——“千峡探源”乡村振兴示范带。
走在这条并非坦途的振兴之路上,随处可见美丽乡村的蓬勃面貌,随时可遇坚定不移的发展信念。这背后蕴藏着的,是“千峡探源”关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三重密码。
从“风景线”到“示范带”
乡村振兴与时代同频共振
起初,打造“千峡探源”美丽乡村风景线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千峡湖度假风景区。
2017年,千峡湖度假风景区试营业,这个被青田乃至全市寄予厚望的旅游重磅项目,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
热火朝天的发展态势下,2018年,青田进一步助力其发展:打通了县城直达北山的交通要道——青景庆线让县城到北山的时间缩短了近一个小时;高瞻远瞩地谋划景区未来,对这条全新的“通景大道”进一步提升改造,建设内容除了美化道路两边的绿化带,还涉及沿线多个乡村的精品化改造。
“从前的密溪村,污水横流,鸡鸭满地跑,外地人看了直摇头。”直到现在,当时沿线乡村“脏乱差”的景象,依旧让青田县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邱利荣印象深刻,“一年间拆掉了160多个旱厕、牛栏、灰寮,仅从这个数字就可见密溪村当时环境之差。”
现在的密溪村,已丝毫没有过去的影子——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一个个别致的景观小品将村庄装点得更加靓丽。与密溪村不远的柿树湾自然村,则是另一番景致,遵循“修旧如旧”的微改造方案,村里尽最大限度保存了原始风貌,独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可以说,‘千峡探源’美丽乡村风景线的打造,为仁宫乡的美丽乡村建设开了个好头,也为走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奠定了基础。”仁宫乡组织委员陈锡伟说,这两年,凭借“欧洲城的后花园、千峡湖的东大门”的区位优势,仁宫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建设,并将“美丽资源”逐渐转化成“美丽经济”。
通过三年的改造,仁宫乡的密溪村、柿树湾自然村和巨浦乡的石寨村被评为2018年度精品村,巨浦湖云村、仁宫寺岙村入选2019年度精品村,巨浦西坑村则在2020年度晋级为精品村。
“尽管千峡湖度假风景区建设停摆,但是沿线的发展并没有停滞,一股强大的推力正推动我们变得更好。”陈锡伟说,自从今年青田将“风景线”升级成“示范带”,发展更有奔头了。
在这两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仁宫整理盘活了4000多亩用地资源。在此基础上,仁宫又规划了兰花体验庄园、柿树湾精品民宿、彭湖村主题爱情公园等八个大体量、大投资的乡村旅游项目。然而,在规划出炉之时,怀疑声曾层出不穷,“默默无闻的仁宫凭啥?”
“要看得远就必须站得高。”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式发展的仁宫乡,在“风景线”升级成“示范带”之后,有了更足的底气。一个鲜明的信号是,近半年来,前往仁宫考察乡村旅游的客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省内知名企业。
“乡村要振兴,就要与时代同频共振。”从六边办到乡村振兴办,邱利荣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有着多层次的理解,而“千峡探源”从“风景线”到“示范带”,正是对时代最好的回应,“这里的未来会更好。”
从最难处入手
彰显乡村振兴的示范价值
摇身变成“示范带”之后,沿线乡镇的振兴大业迈向了2.0版本。“升级版”更高的要求是“范围更广,乡村振兴的内涵也更为深远”。
为彰显示范价值,北山镇张坪村成为了“千峡探源”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首选”。
走进张坪村,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普通”。村庄不大,老旧的砖混房和泥墙黑瓦老房子混搭起一种杂乱感,着实让人难以将它与“美丽乡村”相联系在一起。
可就是这样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却被列入浙江省“美丽乡村振兴示范村”“共同富裕示范村”“未来乡村示范村”的创建点。在此基础上,青田县又给它加了两个任务——“侨乡经济示范村”“浙江一流示范村”。
“张坪村先天条件基础差,放眼丽水,绝大多数农村都像张坪村一样平凡无奇。从某种程度上说,把张坪村建设好,不更有示范价值吗?”邱利荣说,在示范带上,地理区位、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等条件更好的村庄,有很多。之所以选择张坪村作为重点打造的样本村庄,除了它靠近千峡湖度假风景区、人口相对集中,还在于它的创建难度大,“从最难处入手,花一些时间,将张坪村打造成一个样本,以一个村撬动一条示范带。”
在村庄的入口处,30亩土地正处于平整阶段,三年后,这里将变成一个集农民安居、民宿发展、数字创业于一体的农村安居工程项目。其中,民宿项目将引进市场主体来经营,带来的收益则由临近的八个村共享,确保惠及每个村民。
“半山腰上的30亩废弃梨园要再利用,开发成农副产品加工体验基地”“建一条2公里长的游步道,将村庄与千峡湖风景度假区相连”“整治复垦村庄附近的30亩梯田,挖掘梯田经济”“开发村后古枫林的观光游”“建一座吊桥,让游客在桥上能俯瞰景区的湖光山色”……关于村庄的未来建设,张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土平如数家珍,“别看张坪现在不起眼,但只要上下同心,麻雀也能变凤凰。”
透过张坪村的改造方案,可以看到青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胆识——以“经营乡村”的理念摸清乡村振兴的家底,重点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以“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重塑乡村肌理,既要留得住乡愁,又能体现未来乡村场景;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理念,着力引进有效市场形成示范,推动乡村加快跨越式发展。
“建设新张坪,还是一个塑形、塑魂、塑业的过程。”北山镇党委副书记吴林伟告诉记者,要塑好乡村道路、房屋的形,更好体现乡愁、留住乡愁;要塑魂,充分挖掘和创造场景,积极展现乡村文化;要大力发展乡村业态,加快推动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增进乡村产业活力,“唯有如此,乡村才能真正振兴。”
离开张坪村时,张土平在车窗外一边与我们挥手告别,一边自信满满地说:“欢迎你们三年之后再来张坪,看看乡村振兴的样子。”
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
“示范带”的乡村振兴方法论
这段时间,因为“千峡探源”党建示范带的创建,仁宫乡、巨浦乡、北山镇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创建“千峡探源”党建示范带,旨在通过全域统筹谋划,围绕乡村振兴,发挥党建示范引领功能,形成“以点带面”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生动局面。
这是“千峡探源”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打造“风景线”以来,官方层面的第一次互通有无。
尽管如此,“示范带”所显现的“整体大于局部”“抱团发展远胜单兵作战”的乡村振兴方法论,早已深入人心。
“瓯南街道、仁宫、巨浦、北山,自古以来一衣带水,但是从未像现在这样联结得如此亲密。”陈锡伟告诉记者,随着“风景线”的打造,从前各自为战的局面被打破,慢慢转向抱团发展,“我们将这叫‘跨乡统筹’。”
如何统筹?一个最直接的做法,是在千峡湖度假景区的龙头引领下,各地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在北山,各个乡村的发展思路截然不同,依托主景区,湖西、湖东等区域都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资源,延长着主景区的旅游链条。比如湖西的张坪村依靠古枫林营造静态乡村观光游,湖东的萧山村则凭借“千峡湖最佳摄影角度”的优势发展。
巨浦乡临近北山镇,从2019年开始,巨浦乡巨浦村就利用这个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承接景区溢出的客源。
仁宫乡则依托山水生态资源以及交通区位优势,在农旅融合上做文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仁宫的杨梅产业,据了解,仁宫杨梅是青田杨梅的源头,产值占全县的十分之一。目前,仁宫正致力于深度融合果蔬农业和休闲旅游,打造“溪上仁宫、采摘乐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正是沿线乡镇、村庄都立足各自特色和文化底蕴共谋发展,最终成功催生了这样一条多姿多彩的高质量绿色发展走廊——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串联奇峰林立的峡湾,这里有清澈见底的溪流、天下闻名的杨梅、乡愁古韵的村落、野趣十足的沙滩,形成了集生态体验、度假休闲、果蔬采摘于一体的康养业态,打造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休闲养生胜地。
如今,“千峡探源”美丽乡村风景线已逐步实现了以美丽风景带动美丽经济,以美丽经济提升美丽生活的美好场景。例如,公路沿线建有杨梅、桃、枇杷等农业产业基地,还打造了一批精品民宿、侨家乐、农家乐,其中杨梅、桃、枇等专业户已达155多户、杨梅种植15190亩,民宿农家乐从原来6家增加到了25家,全年枇杷总产值10万元,杨梅总产值0.82亿元,2020年度民宿农家乐营业收入超过750万元。
“从‘一村美’到‘连村美’进而实现‘村村美、村村富’,乡村振兴示范带效应正在逐步显现。”邱利荣说,乡村振兴示范带突破“一村一品”的小范围发展模式,集聚了几个相邻乡镇的多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抱团优势,“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正在持续形成‘燎原之势’。”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刘淑芳 叶礼标 通讯员 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