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青田石平川:昔日红色堡垒 今日绿色钼都
发布时间:2021-06-11 09:29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献礼建党百年·寻访丽水百个“红色地标”大型融媒体报道

青田县黄垟乡石平川村,是黄垟乡政府所在地,一个美丽宁静的小山村。在这里,承载着百年钼都的成长印记,见证着浙西南革命史,记录了许许多多不能忘却的记忆;在这里,革命老区的乡亲们铭记历史,化蛹成蝶,绘就了“红绿”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画卷。

79年前,石平川党群英勇抗日护矿

6月初的石平川村,青山葱茏,溪水潺潺。这个偏远的革命老区村,如往常一样,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前来参观学习的干群。

在石平川村口路边,有一个护矿遗址公园。公园里的11幅浮雕,无声地述说着79年前石平川群众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护矿的红色记忆。

1942年7月,日军入侵青田、温州,国民党矿业公司在青田石平川开采钼矿的办事机构撤离,留下几百吨已经粉碎的钼矿矿砂和矿石,以及采矿、碾矿的机器设备。由于钼矿是稀有的重要国防工业原料,日军得此消息后,准备将它掠夺至日本,制造武器。

从石平川矿区到船寮码头或溪口码头均为山间小路,运送物资只能由人力挑运。因此,日军从温州和青田沿路抓来200多名劳工,押至石平川,强迫他们将矿砂装袋,挑到船寮码头或溪口码头,用抢来的船装载到温州港,再由轮船运到日本。劳工们在日军的皮鞭、枪托之下忍气吞声挑运,稍有不慎即遭日军毒打,几天时间被害致死劳工20多名。日军不仅掠夺钼矿,还在石平川一带烧杀掳掠,作恶多端。

日军犯下的罪行激起了石平川群众的无比仇恨,当地党支部及民兵队成立了一支30多人的抗日自卫武装队,决定予以还击。

当年7月31日,党支部带领抗日自卫武装队连夜翻山越岭,成功地把几十袋待运的钼矿矿砂全部抬出,倒入山间溪坑、田间。然后把采矿、碾矿的机器零件拆下,使日军无法再碾运钼矿。

8月1日,日军打开仓库,发现矿砂和机器不见了,于是集中部队疯狂报复,放火烧了石平川、底项、万路三个村的民房。埋伏在后山的民兵,举起土枪向日军开火。日军摸不清底细,逃窜到万路村时,村民在山上推下早已准备好的巨石,此时,民兵在密林中开枪射击日军。面对巨石和子弹,日军狼狈地向船寮逃窜,护矿斗争取得胜利。

今年95岁高龄的王永汉,是石平川抗日护矿战争的亲历者。当年年仅16岁的王永汉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护矿的行列,誓死保卫自己的家乡。

经历护矿这一革命斗争,1944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隔半个多世纪,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仍记忆犹新。王永汉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为有关部门收集整理这段革命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百年钼都”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力量

石平川村距离青田县城52公里,被巍巍钼矿山脉环抱着。据资料显示,黄垟乡是中国四大钼都之一,矿资源丰富,品位高,是我国重要的钼资源生产基地。由于开采历史已有104年,黄垟也被称为“百年钼都”。

钼产业兴盛,给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力量。据统计,黄垟有6家矿山开采企业,各村给企业提供了生活生产上的便利,企业盈利后又反哺村庄。秉持“村企结对、共享资源红利”的思路,采取项目强村、山林出租、工业兴村、捐赠帮村等措施,有力促进薄弱村持续增收。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过去,石平川由于矿业工业企业集中,矿山治理不规范,沿途工棚乱搭建;矿渣乱丢乱弃,走在村道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长期存在企业污水和生活废水直排现象,严重污染了河流,带来了交通、环境等各方面的许多问题。

近年来,黄垟乡以“实现GDP和GEP两个较快增长”为目标,围绕“钼产业振兴”核心主题,借助五水共治、小城镇治理等契机,全力打造“红绿”融合的美丽宜居中心村。

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矿山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治和提升,建设了大量节能减排、复垦绿化、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等工程项目,实现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建起了弃渣复绿工程、钼矿公园等,做到了污水零排放、资源全利用、矿区全覆绿,把“百年钼都”建设成真正的“绿色钼都”,真正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而石平川村也实现了普通的小山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蝶变。

如今,走在石平川,沿路再也看不到工棚乱搭建、矿渣乱丢乱弃的现象。村道整洁,空气清新,路边小溪里小鱼畅游,一派美丽宜居的山村景象。

擦亮红色堡垒招牌,石平川儿女书写新篇章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但不褪色的红色情怀和坚定的革命信仰,依然留存在石平川儿女的心间。

在石平川的黄垟革命纪念馆,石平川村党支部书记王锡臣多次给支部党员讲解革命史。王锡臣告诉记者,追寻革命记忆,学党史,悟思想,早已成为石平川村党支部每个月的规定动作。

传承信仰力量,奋进新时代。近年来,石平川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创新打造一批“红绿”融合文旅项目,村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作为青田的革命老区,黄垟乡是红十三军一团、中共永青区委、江北中心区委和浙南游击队第十三区队的常驻地,红色底蕴深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红色堡垒”。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如何保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成为该乡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近年来,该乡深入挖掘浙西南革命文化内涵,挖掘提炼“抗日护矿战斗”“红色十姐妹”等一批红色故事;建成抗日护矿遗址、红十三军一团旧址等一批红色项目,创新打造“红色传承党建教育路线”;编辑出版了10万余字反映黄垟革命斗争史的《风云钼都》;在石平川,建成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等于一体的钼都小镇党群中心,包括不忘初心筑梦园、红色革命纪念馆、引凤还巢聚贤阁、钼业互动体验馆、党建廉政文化长廊等。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迎七一·颂党恩、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暨青田县全民登高健身走推进大会、红色故事巾帼讲解员大赛等活动,以此推动党建文化与生态、人文、历史等相融合,实现红色党建与生态文旅互动双赢。

红色堡垒,奋进正当时。

近年来,黄垟乡特别是石平川村结合红色资源价值转化,以“红色传承、绿色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红、绿、文、旅”四要素大融合,推进红色美丽村庄、红色示范阵地、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带动了矿区游、红色游等农旅产业。

革命老区村石平川已然蝶变,迎来了勃勃生机。而石平川儿女面对新征程,正不断书写“红色堡垒、绿色钼都”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雷晓燕 叶礼标 通讯员 厉春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