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32500MB1664458R/2021-31458 文号 丽农发〔2021〕72号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1-06-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关于下达2021年度市农业丰收计划项目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6-30 15:3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南明山街道办事处、局属各单位:

丽水市2021年度农业“丰收计划”项目已经研究通过,现将项目任务下达给你们,请各实施单位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使“丰收计划”得到全面顺利实施。


附件:浙江省丽水市2021年度农业“丰收计划”项目表

丽水市2021年农业丰收奖计划项目申报表
序号类别项目名称内容及主要技术措施预计指标及效益推广范围(落实到县、乡)主持单位项目
负责人
1水果云和雪梨优良种质的筛选评价利用及针对性技术研究与示范(省项目续报)1.云和雪梨优株筛选;
2.优良种质的综合评价、利用;
3.栽培与贮藏等针对性技术研究、示范;
4.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推广。
1. 建成1个云和雪梨优良种质母本园;
2. 筛选优株1-2个。
3. 示范基地200亩,推广面积2000亩;
4. 果品贮藏至2月底(春节后),好果率达到90%。
5. 减少农药使用20%,减少化肥使用25%。
云和、景宁、松阳、莲都等九县(市、区)丽水市经济作物总站周晓音
2水果枇杷差异化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省项目续报)1. 利用地方优质种质资源,示范推广适栽品种;
2. 示范推广设施栽培、轻简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综合技术;
3. 建立示范基地,开展观摩培训;
4. 采后商品化处理及枇杷附产品开发,提高综合效益。
1. 制定1个技术规程;
2. 智能设施大棚延长枇杷供应期,采收期达30天,优质果率80%以上,亩产值3万元以上;
3. 减少农药使用20%,减少化肥使用25%。
4. 示范基地600亩,亩产值1万元;技术辐射推广6000亩;总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莲都、青田、龙泉等九县(市、区)丽水市经济作物总站吴宝玉
3蔬菜黄花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应用(省项目续报)1.黄花菜品种资源调查;
2.黄花菜品种选育与提纯复壮;
3.对黄花菜新病害进一步进行田间药剂筛选,实施黄花菜药肥减量技术;
4.研究黄花菜不同低温强度对黄花菜开花的影响,探讨多模式栽培技术;
5.黄花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1.调查黄花菜品种资源5个以上,累计10个以上;
2.黄花菜品种选育与提纯复壮1个;
3.田间筛选防治黄花菜病害高效安全杀菌剂2种以上;
4.黄花菜化肥减量15%,农药减量5%;
5.集成黄花菜生产关键技术规程1个;
6.建立黄花菜生产关键技术栽培示范基地500亩以上,亩增产5%以上,累计推广面积1.5万亩次以上。
缙云等县(市、区)丽水市经济作物总站周锦连
4蔬菜天露二号西瓜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续报)1.天露二号引进试验。
2.研究集成总结天露二号在丽水地区的高效栽培技术。
3.研究总结天露二号在丽水地区的高效栽培模式。
4.天露二号在丽水地区的示范推广。
1.引进西瓜新品种1个(天露二号)。
2.集成总结天露二号在丽水地区高效栽培技术一套。
3.示范推广天露二号高效栽培模式3个以上。
4.通过高效栽培技术和高效栽培模式的实施,实现化肥减量10%以上,农药减量5%以上。
5.建立示范基地100亩以上,累计推广面积2000亩以上,累计增效100万元以上。
云和、缙云、庆元、青田和景宁等县(市、区)、乡镇丽水市经济作物总站张哲
5种业丽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利用(续报)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主要针对水稻、玉米、豆类、薯类、杂粮等粮食作物,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优先调查具有地方特色、具有开发前景、稀有及濒危的种质资源,并将相关种质资源名录进行汇编。同时,对有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全市调查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300份,开发利用10个以上,建立10个示范基地,累计推广面积1万亩以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10%以上,增加值300万元以上。九县(市、区)丽水市种子管理站陈超
6粮油优质稻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续报)1、在品种上提升丽水优质稻米比例:通过品种引进与筛选,选取一批适合丽水本地生产优质稻米品种;
2、在生产技术方式上提升丽水稻米品质:
推广种养结合技术、绿色生态生产“肥药双控”绿色防控技术、高山“600”生产技术,提升稻米指标;
3、在产业提升上提高粮食优质稻米影响力:通过产加销一体化与品牌建设,做好宣传,培育丽水优质稻米生产主体,打造品牌,实现大米优质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提升稻米价值。
引进品种20-30个,筛选适应丽水生产需求优质米品种5-8个;培育优质米生产示范基地20个;肥药双控技术实施6万亩,亩减少化学肥料农药15%以上;累计推广面积20万亩,亩增值30%以上,稻米产值4亿元。丽水市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云和县、庆元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景宁县、莲都区碧湖镇、龙泉市、庆元县黄田镇、缙云县壶镇镇市农作物总站范飞军
7茶叶丽水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
(省项目续报)
1.从茶产业品种结构调整、品质、品类、品牌、产业融合、区域结构优化调整等促进我市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转型升级速度和力度;
2.科技支撑、人才培养、主体培育、政策支持等要素保障我市茶产业转型升级;
3.培育打造新业态、新动能激活我市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转型升级广度。
1.全市茶业综合利用率持续提高,产业分工更趋明确,综合效益继续提升。                              2.通过本项目实施全市茶园生态更加优美、产品更加丰富,市场竞争力更具优势,总增值2亿元以元。其中茶园减肥减药20%以上,生态控制,品质提升等可增产节支增收5000万元以上;                                 3.通过茶叶新品种引进,新产品开发,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建设等增加效益1亿元以上。                 4.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新创意,增加效益5000万元以上;                            5.我市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九县(市、区)丽水市经济作物总站;马军辉
8植保浙南山区单季稻优质绿色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省项目)(续报)主要内容:
1、优化山区单季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减少化学农药投入量;
2、通过控肥措施减轻病害的发生,达到肥药减量的目的,减少生产成本;
3、通过肥药双控提升稻米品质,提高种粮收益,增加农民收入。
主要技术措施:
1、开展病虫监测预警,精准指导农户适期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
2、推广生态工程技术,提高天敌数量和控害能力,减少害虫防治次数。
3、推广单季稻控肥减害技术,提高植株抗性,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
4、推广应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性诱捕器,降低害虫繁殖基数,减少防治次数。
集成山区单季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和山区单季稻控肥减害技术规程,推广面积10万亩;技术覆盖区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常规减少30%,化肥使用量减少20%;核心示范基地稻米品质达到优质米品质;累计新增产值8000万元。九县(市、区)丽水市土肥植保能源总站李阳
9渔业山区稻田多型高效生态种养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充分利用高山水田资源,拓展渔业养殖空间。因地制宜发展稻鳖、稻鱼和稻虾等共生模式,实现化肥和农药减量化,提升种养殖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指导建设集中连片种养基地,对山区稻田设施进行改进,提升种养型稻田建设标准;二是对种养殖关键环节技术进行优化,包括农业良种选择、渔业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等;三是开展稻田多型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通过种养技术集成创新优化,计划到2022年,建设多型高效种养示范基地2000亩以上,其中,甲鱼亩产300斤以上,田鱼亩产200斤以上,亩产综合增效10000元以上;推广多型高效生态种养面积20000亩以上,亩产综合增效5000元以上。亩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20%以上,实现良好生态效益。并通过机制创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努力打造山区亿元生态种养产业,树立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典型。九个县(市、区)丽水市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管理中心丁小丰
10农产品质量安全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集成及应用推广(省项目续报)    依托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创建,对标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的理念、技术、标准、产品、市场、消费个要素环节的关键控制点要求,通过产业化推进、精准化管控、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服务、品牌化营销、组织化提升等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使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更加成熟,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高品质农产品供应更加稳定,农产品品牌效益持续显现。    到2021年累计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0个,累计新增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生产经营主体50家,累计新增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生产经营主体30家;省级例行抽检合格率达到99%,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追溯管理、合格证覆盖率100%;绿色食品累计达到200个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20个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69%,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达61%,主体信用档案建档率达100%;累计创建绿色精品基地3个以上,地理标志保护工程3个以上;深耕品牌和营销体系建设,构建供销平台,品牌农产品销售额达100亿元,经济效益显著。九县(市、区)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蒋凯亚
11畜牧丽水市生猪高质量发展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省项目)1.以标准化为基础,建立从选址、猪舍建设、环境监测到种猪、投入品管理、饲养、防疫、质量管控等全过程标准体系,推动生猪生产科技进步。2.以绿色化为导向,坚守不污染环境的底线,深化美丽牧场建设,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养殖技术、实施兽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行动,鼓励采用环境控制和综合减臭技术,确保产品绿色、生态环境绿色。3.以规模化为方向,支持培育和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养殖场。4.以循环化为支撑,加强农牧对接,构建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循环体系,全面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5.以数字化为手段,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生猪产业深度融合,推广应用生猪电子标识,实行智能化管理。6.以基地化为依托,优化生猪产业要素布局,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要素集聚、分工协作、产业链完整的生猪产业基地。通过三年建设实施,到2022年底全市生猪出栏达到80万头以上,生猪自给率超过90%,完成保供任务走在全省前列。新培育10个以上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现代化猪场(养殖基地),新增加产能50万头以上,年新增产值15亿元以上,新增就业300人以上,构建起绿色安全、生产高效、环境友好、布局合理、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格局,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九县(市、区)丽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胡理明
12畜牧丽水中蜂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1.中蜂成熟蜜生产技术2.多层蜂箱应用于传统蜂群饲养3.中蜂授粉技术4.蜜蜂源普查技术通过项目实施,预计能新增饲养量5万群以上,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新增总效益6000万元以上,带动低收于农户增收600户以上新增授粉蜂面积1万亩以上。通过项目实施,预计能较好提升了丽水蜂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为山区农民依托本地蜜蜂资源增收致富提供了绿色通道。同时通过蜜蜂授粉,实现了农作物增收和生态平衡,对于促进丽水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九县(市.区)丽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顾佩佩
13畜牧非接触式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示范与推广本项目对非接触式发酵床养猪模式(楼式和异地)中的(1、栏舍设计;2、翻耙机械选择;3、垫料维护;4、配套养猪技术;5、垫料资源化)等主要技术进行集成和示范推广,解决生猪养殖中的排泄物处理难题,成为丽水特色的畜牧业污染治理的零排放养殖模式,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加快我市的畜牧业转型升级。1.项目实施期内,在莲都范围内建立2个非接触式发酵床生态养猪试验示范基地(2000平方米发酵床),全市其他县推广应用40个示范基地(楼式和异地),建成4万平方米发酵床,形成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规模,年销售收入2.6亿,年利润总额7800万元。
2.节本增效,通过项目实施,每头猪每年可节省3.6吨污水处理费用。
3.年生产高效有机肥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
九县(市区)丽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汤丽波
14渔业棘胸蛙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针对目前我市棘胸蛙养殖业存在的一些关键技术共性问题,总结提炼出成熟的技术方案,促进全市棘胸蛙养殖技术的整体提升。实现产业水平上一新台阶。项目主要技术措施有:1.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棘胸蛙种质的提纯复壮:一是驯化野生蛙或野生蝌蚪获取纯种基因;二是通过本地养殖种蛙与异地引进的种蛙杂交,实现种质复壮;2.通过种植水菖蒲等水生植物,搭养底栖杂食性、刮食性的水生动物,泼洒微生物制剂等方式实现减排,以生态环境调节改善的手段预防疾病;3.把生态养殖与集约化养殖技术进行融合,提高单产水平,并在石蛙池中套养溪鱼,形成蛙鱼共生技术模式。1.在全市建立棘胸蛙养殖基地100家,基地面积400亩,实现年产量180吨,年产值2880万元,新增产值15%以上;
2.基本解决棘胸蛙种质退化问题,创建优质种蛙供应基地3家;
3.形成比较规范的生物减排与生态防病技术方案,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4.总结提炼蛙鱼共生模式与技术;
5.实现全市棘胸蛙养殖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以遂昌、龙泉为重点,覆盖全市九个县(市、区)。其中:遂昌县基地35个,龙泉市基地45个,其他县(区)基地20个丽水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陆君
15土肥植保浙南茶园肥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围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的茶产业发展目标、以“肥药两制”改革为指引,以高效功能性肥料、先进施肥技术、有机替代等手段减少化肥用量;以绿色防控技术、精准施药、恢复茶园生态为核心,以先进植保器械示范推广为辅助,减少农药使用量,并达到稳产增效的目标。1、建立茶园肥药减量增效示范方15个,核心示范面积3000亩以上,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0万亩;
2、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15%以上;
3、应用肥药减量技术后,茶叶产量稳定或小幅增产,亩均节本增效380元,新增经济效益7600万元以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九县(市、区)丽水市土肥植保能源总站吴东涛
16综合丽水市特色农产品营销工程建设及品牌提升(申报省级项目)
依托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创建,立足生态环境优越的特色,围绕“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创新实践、名特优新农产品及电商人才培育,创新制定农业农村展会管理规范,通过产业化推进、标准化制定,规范化培育、示范化引领、新型化营销、数字化整合等体系推广应用,扩大特色农产品营销推介,不断显现农产品品牌效益,提升区域公用品牌的生态附加值,有效助力农民增收。项目实施期两年,主要完成的指标:1、累计培训电商主体3000人次以上,培育农播达人50人,市级以上农业主体电商普及率达90%以上;2、制定农业农村展会管理规范1个、处州特色小吃系列生产标准10个;3、累计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0个,培育“丽水山耕”拳头产品10款;4、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总额同比增加20%以上。5、持续创新线下线上双向营销,开展有影响力的“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为主的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组织农博会、茶博会、农民丰收节、年货节等展示展销平台推介会30次以上,拓宽线上云展会、直播带货、抖音等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增加农民收入1亿元。九县(市、区)丽水市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廖小丽
17水果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及高效栽培示范与推广(省项目)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猕猴桃野生资源和引进国内外优新品种,填补浙西南山地适宜种植水果品种少的现状。1. 种质资源收集优株筛选评价利用。2. 引进国内外优新品种种植试验。2. 开展肥药减量试验。3. 生态高效生产技术集成。4. 示范推广。
1. 建设优良种质母本园,收集引进优新种质10个以上。2. 试验种植集成生态高效生产技术一套。3. 肥药减量技术实施,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4. 生态高效生产技术推广面积1000亩以上。
温州、衢州、丽水莲都等九县(市、区)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刘南祥
18蔬菜茭白生态循环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省项目续报)项目以“生态、提质、增效”为目标,通过茭白品种引育、生态高效栽培、茭白叶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推进茭白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1、适栽品种引育、示范与推广。
2、孕茭调控技术和种植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应用。
3、病虫草害生态控制技术集成模式推广。
4、节肥节药技术推广。
5、茭白叶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茭白新品种引进与选育3个以上;茭白产业生态循环型集成技术5项;茭白叶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年推广应用面积3万亩以上,亩均节肥节药10%以上,年产值增值1500万元。浙江省丽水市、金华市、台州市、嘉兴市、衢州市等地市茭白主产区。缙云县五羊湾果蔬专业合作社王来亮
19综合莲都区农业绿色发展生产模式集成与示范推广(续报)1、实施内容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目标,集成七大农业绿色发展生产模式,并建立一批农业绿色发展生产模式示范基地,在全区开展示范推广,推动全区基本形成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2、主要技术措施
畜禽养殖排泄物利用生态循环模式、食用菌农作物循环利用模式、秸秆综合利用模式、茶园清洁生产模式、莲田套养循环模式、农作物绿色防控模式、农业节水生产模式。
一、预计指标
1、建设畜禽养殖排泄物利用生态循环模式不同类型生产模式的示范基地5个,建设美丽牧场10家。
2、建设食用菌农作物循环利用模式示范基地2个,在全区示范推广100万菌棒。
3、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乡镇一个,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示范企业2个,在全区推广面积10000亩。
4、在全区建设个茶园清洁生产示范基地2个,在全区推广茶园清洁生产模式10000亩。
5、建立莲鸭等生态套养模式示范基地1个,推广1000亩。
6、建设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个,全区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模式20000亩。
7、建立农业节水示范基地2个,全区推广5000亩。
二、效益
   1、通过项目实施,推进全区的农业绿色发展,促进生态价值转变为经济效益,推动乡村振兴。
    2、通过七大农业绿色发展生产模式在全区示范与推广,提高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减少农业投入品的成本投入,节省人工成本,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预计全区年增加经济收益1亿元。
莲都区莲都区植保与动植物检疫中心罗雅慧
20综合莲都区“丽水山耕”数字化平台建设(省项目续报)建设莲都区“丽水山耕”数字化平台,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莲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产品营销中的运用,以技术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茶叶产业数字化、蔬菜产业数字化、“丽水山耕”品牌等数字化示范基地。
主要内容:1.建设莲都区“丽水山耕”数字化平台1个;2.建设智能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智能供应链体系建设;3.茶叶产业数字化应用;4.蔬菜产业数字化应用;5.提升莲都区农产品智能化加工水平。
主要技术措施:1.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等;2.蔬菜产业数字化生产技术;3.智能茶园数字化生产技术等。
1.建成莲都区“丽水山耕”数字化平台,集成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2.建成莲都区智能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智能供应链体系;
3.建设茶叶产业数字化基地3个,节约水电20%、肥料20%、劳动力30%、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受冻害面积大幅减少,茶叶产量和质量较大提升,示范带动茶叶面积1万亩;
4.建设蔬菜产业数字化示范基地2个,实现蔬菜生产投入(包括生产资料、人工及管理)减少10%;产量增加20%;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方面增收10%,示范带动蔬菜面积1万亩;
5.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深加工,提升茶叶、蔬菜农产品附加值。
莲都区莲都区乡村产业发展中心赵应苟
21农机山地轨道运输机增收提效的示范与推广内容:①完善推广体系,成立项目小组,出台补助政策。②推广建设山地轨道运输机,解决农村年轻劳动力紧缺等问题,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③加强宣传培训。召开轨道运输机应用现场会,开展宣传培训。④强化安全监管,确保安全有序生产。
主要技术措施:①主要由传动装置、制动装置、载物拖车和行走轨道等组成。通过设立立柱及相应配件进行固定等。②单轨轨道运输机长度≥500M,采用齿轮齿条式传动,载重能力≥200kg。③设不同制动方式,单轨手动和紧急制动距离不超过1m。
①经济效益。到2021年底,累计推广山地轨道运输机13000余米,辐射面积2500亩。运用山地轨道运输机,提升田间工作效率40倍左右,降低采后田间运输成本0.24-0.4元/公斤。
②社会效益。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减轻劳动强度;直接降低农民生产用工成本;加快推进我区“机器换人”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③生态效益。山地轨道运输机在铺设轨道过程中不需要开辟专用线路,能有效解决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中对山体、植被和原有生态环境破坏的难题,促进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
莲都区岩泉街道、紫金街道、大港头镇、碧湖镇、太平乡、丽新乡等各乡镇(街道)莲都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
刘慧剑
22水果精品水果设施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1、不同水果品种选择不同设施栽培技术。
2、筛选适合莲都栽培的水果品种,延长或提早果品供应期,提升精品园建设。
3、探索不同品种肥水管理技术;完善设施大棚温度、水、肥等管理技术;开展设施栽培防寒、防热、防鸟、防虫等适用技术;栽培上达到“树体矮化、产量控制、品质提升”的目的;探索适合莲都不同地形的山地大棚建设模式;开展设施水果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4、开展相关技术培训。
5、建设示范基地4个。
6、开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增加产业附加值。

1、全区推广精品水果设施栽培1500亩以上。
2、建立设施水示范基地2个以上,智能化水果示范基地2个以上;推广示范品种3个。
3、果品的精品率达到80%以上;商品率达到90%以上。
4、经济效益:实现设施水果产业全面提质增效,平均亩产值1.5万元以上;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
5、生态效益:实现肥药双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每亩用量减少30%以上。
6、社会效益:带动全区设施水果产业发展,促进水果产业技术进步,增加农民就业300人以上。
莲都区碧湖镇、老竹镇、太平乡、仙渡乡
、紫金街道
莲都区农业特色产业推广中心叶小林
23蔬菜龙泉市蔬菜产业集约化育苗嫁接及减肥减药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1、建立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育苗嫁接苗厂,集成集约化育苗嫁接技术,制定蔬菜瓜果集约化育苗嫁接技术规范和模式图;        2、集成推广嫁接苗栽培、使用有机肥、肥水一体化、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轮作等蔬菜产业减肥减药增产增效技术。1、两年累计推广蔬菜产业减肥减药增产增效技术6万亩。其中每亩推广使用有机肥1000公斤,应用面积1.8万亩,推广微蓄微灌、肥水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1万亩;集成水旱轮作、品种轮作栽培技术,应用面积1万亩;集成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应用面积1万亩。
2.嫁接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蔬菜瓜果1000万株,种植面积1.2万亩。3、通过项目实施减少化肥用量2500吨,化学农药3000公斤,总增产4.1万吨,总增收1.23亿。
龙泉市19个乡镇(街道),丽水市其它县区,温州市平阳县、苍南县、龙港市等浙江省内种植户。龙泉市科教与农作物服务站张世法
24食用菌南方黑木耳清洁化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省项目)1.黑木耳品种的选育与筛选包括:(1)自主选育新品种;(2)引进筛选新品种。          2.清洁化高效栽培技术包括:(1)菌包集约化培育技术;(2)培养基配方优化;(3)机械接种试验示范;(4)设施化养菌技术(包含控温设施养菌和大棚设施养菌);(5)刺孔催耳技术;(6)免除草剂防草技术;(7)液体菌种制备与接种、菌包(窝口短包)培养与出耳管理技术。3.技术推广方式包括:(1)“龙泉菌师”推广新平台;(2)黑木耳大户培育工程。2019-2021年,计划在龙泉市八都、竹垟、锦溪、上垟、住龙等19个乡镇(街道)累计推广代料黑木耳24000万袋(折30000亩),产干耳14400吨,创产值86400万元,净产值43200万元,增收21600万元,带动农户15000户,户均年增收9600元。龙泉市19个乡镇(街道)龙泉市食药用菌产业办公室叶晓菊
25茶叶“龙泉红”茶产业提质增效综合技术示范与推广(续报)1.推广标准生产技术。实施龙泉红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引进红茶适制品种,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有机肥+复合肥”配套施肥技术;
2.推广机采茶园培育和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生产综合效益。
3.推广花香型红茶加工技术模式                     4清洁化加工技术。
5.开展红茶等多茶类生产试验研究。                6.积极探索茶产业营销模式。
通过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和推广面积2万亩以上,建立机采茶园核心基地3000亩以上,引进适栽优良品种不少于3个,推广有机肥种植10000亩以上,减少化肥用量250吨,核心示范区茶园实现平均亩产值达10000元,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2次,减少农药用量0.9吨,每亩增收节支达600元以上。辐射带动全市6.4万亩茶园科学种茶。兰巨乡、塔石街道、龙渊街道、剑池街道、竹垟乡、八都镇、岩樟乡等龙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刘善红
26土肥植保绿肥种植生产示范与推广应用将绿肥种植与耕地质量提升相结合,与花园乡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与冬季农业开发相结合,拓展绿肥生产的多种功能,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乡村美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绿肥生产,不断巩固和拓展绿肥功能,加快构建不同农业生态区和种植制度的绿肥生产格局。稻区巩固发展紫云英,适度发展“肥用油菜”。果园和茶园鼓励间作或套种苕子等豆科绿肥。种植推广绿肥面积2.3万亩,减少化肥用量200吨以上,有效提高示范区农田土壤肥力,促进耕地质量提升,保障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培育良好蜜源。力争形成农旅结合、种养结合的区域性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充分发挥绿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化肥减量增效。龙泉全市区域,重点乡镇(查田、锦溪、城北、小梅、兰巨)龙泉市种子管理站游春红
27土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与应用(省项目续报)围绕“耕地质量保护行动”和“农作物定额施肥技术”,研究集成主导产业杨梅、水稻、蔬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和测土配方基础工作,探索智慧施肥,完善耕地质量保护与化肥减量增效的组织方式和服务机制,推进主要农作物化肥减量技术集成示范。2021年化肥使用强度不超过27.5kg/亩,推广各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该技术实施以来累计减少不合理化肥使用量190吨,肥料利用率达40%以上,在杨梅、水稻、蔬菜上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面积2万亩,主要农作物减肥不减产,每亩化肥减量5公斤以上,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总增经济效益400万元以上。各乡镇青田县土肥植保站夏娇娇
28粮食再生稻关键技术研究及其模式推广应用 通过再生稻品种、育苗、农艺农机结合、生态种养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选用甬优1540、甬优4901等优质品种,统一基质育秧,科学生态管理,稻鱼共生技术,农机农机结合等技术措施,示范推广再生稻种植新模式和再生稻鱼共生模式,化肥农药使用量比传统稻作减少10%,挖掘生态和技术潜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超高产。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再生稻新模式、新技术示范推广600亩,建立示范方3个。头季稻450公斤,再生稻250公斤,两季亩产700公斤以上,与单季晚稻相比亩增稻谷200公斤以上,亩产值增700元以上,总增产值40万元以上。船寮镇、仁庄镇、方山乡、季宅乡、章村乡青田县农作物站赵玲玲
29中药材中药材+稻鱼共生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1.集成浙贝母、百合+稻鱼轮作技术推广,皇菊+稻鱼轮作技术推广,铁皮石斛+稻鱼立体种植等生态高效栽培模式1套,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单位面积产出率,改善中药材生长环境,延长中药材生长时间,减少病虫害发生;
2.通过推广秸秆焚烧炉,优化中药材种植栽培技术包括草木灰施用、空气湿度管理、植株长势等提高产量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经过2年实施,集成中药材+稻鱼轮作、共生生态高效种植模式4种,全县推广面积7000亩,通过栽培技术优化及种植模式创新,亩产值超万元,实现产值1.2亿元以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60%以上。青田县各乡镇青田县农作物站陈辉
30水果云和雪梨提质增效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续报)主要内容:1、示范推广云和雪梨授粉、套袋、清园等优质高效综合系列技术,建立建设云和雪梨示范基地。
2、筛选适宜的云和雪梨授粉品种;云和雪梨的贮藏技术研究与推广。
4、提高基地地力和肥力,示范推广以草防草、增施有机肥、石硫合剂等矿物源农药等系列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肥药”双控。
5、提高云和雪梨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发挥云和雪梨地理标志产品作用,制定果品分级标准,包装,提高云和雪梨的附加值。
1、实施核心示范基地4个,面积共300亩,平均亩产量750公斤,产值12000元/亩。推广辐射云和雪梨的人工授粉、果实套袋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面积3000亩,平均产量 650公斤/亩,产值8500元/亩。
2、雪梨品质指标:平均TSS达到12%以上,优质果率达到80%。
3、明确云和雪梨鲜销果、贮藏果采收指标。
4、化肥使用量减少25%,农药使用量减少20%,实现“肥药”两制。
云和县元和街道、安溪乡、崇头镇、雾溪乡、紧水滩镇、赤石乡等。云和县经济作物站练美林
31水产中华鳖无抗生态养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续报)根据水产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对苗种培育、饲料改良、中草药预防、模式创新等影响中华鳖健康生长的因子进行研究,提升中华鳖传统养殖技术,构建一套中华鳖无抗生态养殖体系。主要技术措施:1、开展以温室循环水、苗种健康繁育及水质调控等内容,进行苗种无抗培育技术研究。2、饲料营养改良技术研究。在中华鳖饲料中添加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并进行科学饲养。3、利用中草药替代抗生素防治疾病研究,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减少病原体,形成中华鳖全程无抗生素使用的健康养殖。4、中华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与推广。包括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水库生态放养技术、稻田(茭白田、莲藕田)养鳖技术等模式。1、制定1-2个中华鳖养殖地方标准,发表论文3篇、专利3件。2、建立温室无抗养殖示范基地1个,池塘生态养殖和稻田(茭白田、莲藕田)生态养殖示范基地5个,面积500亩,推广面积1000亩。3、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促生长、中药材预防疾病的中华鳖无抗生态养殖,使中华鳖抗生素使用量降低到0,产品抽检合格率100%。4、无抗商品鳖通过1项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项目完成后,年产优质中华鳖100吨以上,产值1000万元,增收300万元。云和县紧水滩镇、崇头镇、凤凰山街道;青田仁庄镇;景宁梅岐乡、英川镇;莲都区碧湖镇;松阳县古市;福建三明市等云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武建平
32综合云和农业产业数字化应用与示范推广主要建设内容:按照“系统观念、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示范引领”的总体要求,围绕云和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统筹推进农业生产管理数字化应用,搭建县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仓,创建“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试点3个,培育“肥药两制”主体33个,建立1-2个数字工厂(数字牧场、数字渔场),提升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革3个。主要技术措施:1.推广省级“肥药两制”改革应用模块,数字化管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库、农业投入品数据库、肥药定额标准测算、肥药“进-销-用-回”闭环管理、决策分析等,实现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农产品治理安全追溯等。
2.借助大数据分析、图像识别技术、数字可视化技术等手段,对基地环境和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数据、气象环境数据、病虫害数据、视频监控影像等对基地实行精准化预警与防控。
3.提升基地智能化生产管理水平。
县域内规模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革实行物联网全覆盖,精准施肥用药,化肥农药较常年用量减少10%以上,人工成本减少10%; “肥药两制”主体种养基地实行“数据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农业产业数字化示范面积500亩;全县推广面积3000亩,通过节省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及产品质量,本项目实施可增收10%以上。云和县各乡镇街道,重点在石塘镇、紧水滩镇、元和街道等地。云和县数字农业科教服务中心陈素艳
33 综合云和县“肥药两制”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   主要建设内容:到2022年,1.建设“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10家主要通过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功能,通过农资监管信息平台,打造操作简便、功能实用的应用系统;2.培育“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89个,建立农产品生产追溯体系﹔.3.创成肥药定额制施用示范区2个;4.结合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推进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深化提升各项创建指标体系,全县受益面积1万亩。主要技术措施:1.绿色防控:太阳能杀虫灯、黄板、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草驱虫、清洁田园、乡村改造等;2.沃土工程:秸秆还田、推广有机肥、畜禽粪便利用、配方施肥等;3.农作制度创新:菌稻轮作、稻鱼(鳖)共育、粮经套种、果药套种、水旱轮作;
4.废弃物利用:“基质化、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四化利用;5.物理控草:机械化割草、覆盖控草、以草控草等。
1.创建并形成 “肥药两制”改革机制;
2.集成化肥农药减量配套技术,同时化肥农药比项目实施前分别减量10%、5%;
3.创三高:高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5%,秸秆综合利用率95%;高品质,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56%,实现初级农产品质量省级检测抽查合格率98.5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比重55%;高产出,亩节本增效5%以上。
云和县各乡镇街道云和县土肥植保能源站王伟平
34水果庆元甜桔柚提质增效综合技术推广与应用(续报)1. 通过控产、控肥水、树体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提高品质和优质果率;
2.通过果园草种的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以草防草技术。
3.通过实施甜桔柚标综合技术试验示范,从生产、分级、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改善和提高,实现甜桔柚高品质高效生产;
4.获得庆元甜桔柚地理标志认证,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
5.通过对甜桔柚生产技术规程的修订,使得业主对果园的生产管理更规范。
1. 实施推广面积7000亩,亩产量1200公斤,亩产值6200元,产值达4300万元。其中示范基地200亩,亩产量1800公斤,亩产值18000元。
2. 果品可溶性固形物12%以上,优质果率85% 。
3.筛选甜桔柚园草种1-2个品种。
4.示范区内农药化肥减量2%以上。
庆元县松源街道、濛洲街道、屏都街道、黄田镇、竹口镇、淤上乡、隆宫乡、安南乡等8个乡镇(街道)庆元县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王梦萍
35食用菌庆元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利用与高效栽培示范推广(续报)充分挖掘利用庆元野生菌资源,建立食用菌种质资源“一区一馆一库”(保育区、标本馆、种质资源库),筛选驯化食用菌优良品种。1.种质资源收集与筛选;2.优新种质选育与综合评价;3.优新种质利用与推广;4.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1.建设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育区2000亩;2.建设菌物多样性标本馆300平方米,收集标本500份以上;3.建设食用菌种质资源库1个,保藏菌株400份以上;4.筛选或引进优质食用菌新品种5个以上;5.建设新品种示范基地3个,示范推广优质新品种5000万棒以上;6.集成生态高效生产技术一套;7.实现总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庆元县松源街道、屏都街道、濛洲街道、黄田镇、荷地镇、岭头乡、淤上乡、安南乡、竹口镇、举水乡等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中心陈俊良
36综合浙南山区六万亩新增耕地多模式栽培技术推广内容:1.引进适宜浙南山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建立示范点、示范基地,推广水稻+油菜(绿肥)种植模式;2.推广马铃薯、大豆、番薯、花生、龙爪粟、油茶、茶叶+绿肥多种栽培模式;3.选育经济作物新品种1-2个并通过省级新品种审(这条是否去掉,)定;4.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提高新增耕地质量。    主要技术措施:1.浙南山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2.大豆高产栽培技术;3.粳稻品种在海拔800米以上高产栽培技术;4.油茶、茶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5.浙南山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6.高山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7.测土配方施肥和统防统治技术。引进适宜浙南山区种植的水稻品种4个,建立示范点6个,示范基地500亩,推广水稻+油菜(绿肥)种植面积3.2万亩,新增粮食1.1万吨;推广马铃薯、大豆、番薯、花生、龙爪粟、油茶、茶叶+绿肥等作物多模式栽培3.5万亩 ,增加经济收入4000万元以上,选育经济作物新品种1-2个并通过省级新品种审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下降到27千克/亩,统防统治覆盖率50%以上,农药施用量同周边耕地比下降12%,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庆元县、龙泉市、云和县、景宁县、松阳县庆元县土肥植保能源中心吴通兴
37能源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与推广根据大气污染治理、蓝天保卫战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农民信箱、 等多种形式开展推广“五化”利用技术宣传工作,典型带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秸秆露天焚烧控制。全面宣传、落实、出台县政府相关政策和技术措施,提高资源化利用率。主要技术措施:宣传推广“五化”利用技术,因地制宜示范推广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示范推广稻草—草菇—有机肥—果蔬生产模式,生产生态有机肥、机械还田技术。开展秸秆生态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全面控制秸秆露天焚烧,2021年秸秆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其中肥料化率85%、饲料化率3%、基料化率1%、燃料化率5%、原料化率1%以上。年项目实施秸秆肥料化利用面积6万亩以上,提高土地肥力,可增收(节支)1200多万元;通过收贮、利用秸秆3万吨,资源增值达1500万元,减少秸秆资源化废弃,控制面源污染,降低对大气污染,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庆元县各乡镇(街道)庆元县土肥植保能源中心吴锦妫
38农机庆元县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1.围绕茶叶生产“机器换人”目标任务,在茶叶生产主要环节推广应用机械化作业。2.通过太阳能杀虫灯、粘虫纸等物理防治和机械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实现“肥药双控”,减少面源污染,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3.在生产、管理、加工等各个环节推广应用机械化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茶叶生产经济效益。1.推广应用机械化中耕、施肥、植保、修剪1.2万亩以上,机械搬运、加工1500吨以上,实现机械化率75%以上。2.肥药使用减少10%以上,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生态社会效益明显。3.通过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茶叶生产直接经济效益3500万元以上。庆元县龙溪乡、举水乡、松源街道、黄田镇、竹口镇、岭头乡等乡镇(街道)庆元县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吴友海
39蔬菜茭白绿色优质高效种植模式集成示范与推广(续报)1.新品种引进与推广;
2.化肥减量技术;
3.农药减量技术;
4.茭白秸秆利用技术;
5.茭白田尾水生态修复技术;
1.引进新品种,筛选出1-2个适宜本地茭白新品种,推广应用3000亩以上;
2.推广茭白专用肥1种,化肥投入量比2019年减少10%,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减量10%,
3.制定茭白秸秆发酵堆肥技术规程1个,茭白秸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4.建立茭白田尾水生态修复示范基地1个,形成茭白田尾水生态修复技术1套,
5.集成茭白绿色优质高效种植模式1套;
6.建立茭白绿色优质高效种植模式示范基地1个,亩增产5%以上,亩增效5%以上,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
缙云县各乡镇及相关县缙云县植保植检站施德云
40综合缙云县万亩垦造耕地质量提升及高效种植利用技术示范推广1.内容:围绕垦造耕地建、管、用“一件事”,大力推进垦造耕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补助标准,实行田长制管理,确保应种尽种。通过后续种植和地力培肥,加快耕作土熟化,土壤有机质明显提升、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实施推广面积2万亩,涉及全县各乡镇、街道。             2.主要技术措施:增施商品有机肥与农家肥;推广生物覆盖;推广种植绿肥;推广高效种植技术;推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采取农艺措施;建立示范方;开展垦造耕地快速培肥及高效种植利用技术研究,形成一套可复制能应用的集成技术。1.技术指标。亩施商品有机肥1.5吨或农家肥2吨面积1万亩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10%以上;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1万亩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8%以上;秸秆还田面积全覆盖,冬闲田种植绿肥占80%以上;项目区耕地可耕性明显提高;形成一套垦造耕地快速培肥及高效种植利用,可复制能应用的集成技术。                               2.效益。                                        经济效益:预计项目区年水稻种植面积12000亩,增收594万元;茭白种植面积1000亩,增收80万元;旱粮等其它作物7000亩,增收105万元;计年增收779万元。
生态效益: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冬积增加绿色覆盖,减少表土裸露,减轻水土流失。
社会效益:提升新增耕地质量,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减少甚至杜绝抛荒,实现新增耕地的持续利用,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相占补平衡,利于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缙云县各乡镇、街道缙云县土肥植保能源站周文斌
41粮油丘陵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节损”为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制订丘陵山区特色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优化水稻耕、种、植保、收、烘干等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模式,带动农户开展水稻机械化、集约化生产。
1.推广植保无人飞机,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播种应用试验示范;
2.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穴直播、喷直播、飞播技术,形成不同地形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模式;
3.开展水稻机械化收获环节损失率调查,提出解决方案,形成指导意见;
4.集成水稻生产各环节机械化技术,建立全程机械化技术方案,建设示范基地2个,示范面积1300亩;
5.开展技术应用培训、推广。
1.机耕水平≥90%;
2.机播水平≥50%;
3.机收水平≥60%;
4.高效植保水平≥50%;
5.水稻烘干机械化水平≥30%;
6.引进水稻生产先进适用机具≥50台套;
7.推广应用机械化耕地10万亩,机械化栽植6万亩,机械化收割8万亩,高效机械化植保6万亩,机械化烘干1.3万吨,预计可节约用工成本3300多万元,机械化小苗移栽及直播技术实现10%左右增产。
8.通过项目实施,育秧环节减少薄膜用量10%、减少化肥用量30%,植保环节减少农药15%,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效益显著。机械化高效作业提高水稻生产抵抗自然风险能力,缓解水稻生产用工难题,提高水稻生产安全保障能力,社会效益明显。
新建镇、新碧街道、五云街道、东方镇、壶镇镇、东渡镇、大洋镇、舒洪镇、前路乡、大源镇、溶江乡、双溪口乡、胡源乡、三溪乡缙云县农机管理站卢江平
42中药材缙云县米仁健康栽培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一、内容
1、建立提纯复种基地和集成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2、归纳总结各项技术成果,撰写米仁健康栽培集成技术;
3、开展技术培训。。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缙云米仁”本地种提纯复壮;
2、在不同海拔高度,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3、开展米仁轮套种栽培模式推广;
3、肥药减量增效技术应用;
4、旱地米仁实施茭白叶覆盖。
1、建立提纯复种基地1个20亩、集成技术推广核心示范基地1个200亩,全县总推广面积2800亩。
2、产量亩增10%,亩增产增效350元;肥药减量10%,亩节本45元,总增效110万元。
缙云县大洋镇、双溪口乡、舒洪镇等缙云县经济作物管理站丁丽玲
43加工缙云爽面全天候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续)1、本项目通过两年的实施,改变缙云爽面加工过程中的拌面、压条、挂丝三个加工环节,选用机械替代手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
2、面条在拉伸晾晒环节,利用机器控制局部温湿度小气候,达到全天候生产,不受气候影响,实现按需即时组织生产。
1、爽面制作加工环节人工成本费比实施前降低60%以上,日生产量提高5倍。
2、生产时间从不到90天增加到全年可操作,周年供应新鲜面条,拉平全年供需曲线,年产能提高15倍以上,年产量提高6倍以上,新增效益1.1亿元。
3、建立科技示范户50户(每户两人的规模),进行机器操作和人工操作对比试验及现场观摩会。
缙云县舒洪镇、新建镇、新碧镇、东渡镇、溶江乡等乡镇。缙云县农业机械管理站朱国兴
44畜牧缙云县湖羊养殖技术示范推广1、引进湖羊优质种羊200头,提升本县湖羊的整体水平。                      2、建设湖羊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5家,以点带面,做好示范带动作用。        3、利用秸秆、药渣等农副产品饲喂,降低养殖成本。1、全县湖羊年饲养量1万头,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2、湖羊的年繁殖数从2.5头提高到2.7头以上。                    
3、养殖成本比实施前每头节约50元以上。     
4、推广应用肉羊粗饲料贮存新技术1项,推广秸秆及中药渣等农业生产副产品资源饲料8000吨,羊粪有机肥2000吨等。
缙云县前路、大洋、新建、七里、五云等乡镇缙云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麻秋霞
45水果中华樱桃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1、完善新引进的樱桃品种的栽培技术示范和推广。2、示范推广清园、病虫害综合防治、修剪、果园种草等系列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3、开展避雨设施的推广,提高樱桃产量和品质,提升产业效益。建立核心示范基地3个,辐射推广1000亩,亩产效益约12000元,累计效益1200万元。技术培训3期。舒洪镇、胡源乡、双溪口乡舒洪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胡健梁
46中药材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遂昌三叶青”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1.积极推进遂昌三叶青三产融合发展;2.推广当地优良品种;3.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多种生态高效种植模式;4.开展遂昌三叶青标准化种植业务培训;5.推进遂昌三叶青深加工,延伸产业链;6.推进遂昌三叶青中药材示范基地和道地药园建设,促进农旅融合,提高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1.全县推广遂昌三叶青种植面积3000亩以上;
2.建立遂昌三叶青省级道地药园1个500亩,市级示范基地1个700亩;
3.建成三叶青精深加工厂1个、建成三叶青产地趁鲜初加工厂2个;
4.开展三叶青培训,培训200人次以上;
5.购置配备4台无烟草木灰炉,推广无烟草木灰技术1000亩以上,施用草木灰合计增效5100元/亩以上。实现三叶青产值亿元以上。
遂昌县金竹、石练、云峰、三仁、垵口等乡镇遂昌县中药材开发研究所马方芳
47茶叶遂昌县茶叶全产业链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采取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的方法,主推各类先进生产实用技术,引导带动全县8万亩以上茶园科学管理生产。1.重点开展茶园肥药减施增效技术、茶园机采机制配套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山地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无人机植保技术等茶园高效栽培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2.开展茶业创业园示范建设,优化现有茶厂提升改造,提高茶叶生产加工的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3.以“数字茶业、现代流通”为目标,开展遂昌高山茶叶市场建设,打造集茶产品信息中心、物流中心、电商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交易中心及茶叶冷冻技术中心等多功能的、能够辐射周边的高山名优茶现代流通交易的集散地。通过2-3年努力建成生态标准茶园示范基地2000亩以上,集成推广应用山地茶树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技术为主的茶园3万亩以上,示范推广植保无人机作业茶园面积6000亩次以上,示范推广机采茶园5000亩以上;核心示范区茶园实现平均亩产值超过9000元;通过实行茶园农药减量技术,示范推广茶树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措施,采用飞防新型机械施药方式,大大降低害虫虫口密度,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次以上, 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5%以上,每亩节约病虫防治成本50元以上,预计年可减少150万元防治成本;通过主推茶园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技术模式,改变茶叶基地施肥结构、施肥方式,调减施肥用量,实行精准施肥,预计每亩减少化肥用量减少10%以上,每亩至少增施有机肥150公斤,土壤地力得到明显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得到有效提升,通过产能对比分析,增减抵消后,每亩增收节支达1000元以上;至少建成一个集研发、加工、物流及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加工小微园示范区,预计可入驻茶企40家以上,可新增就业200人以上,入驻企业年可增收入5000万元以上;通过建设集加工、冷藏、交易、物流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流通交易中心,有利于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进一步带动融合交通、商贸、旅游等附带经济效应。遂昌县20个乡镇、街道遂昌县茶产业服务中心雷永宏
48畜牧兽医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技术示范应用与推广   非洲猪瘟的防控难点,目前还没有效的疫苗在短期内投入使用,基于非洲猪瘟疫病的传播规律。本项目实施的重点是要全面落实猪场动物防疫设施设备、提高规模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生物安全隔离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病传入猪场,可有效地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保障我县规模猪场的安全生产,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完善规模养殖场的防疫设施。新建和改建消毒室、消毒池、出猪中转台、安装车辆自动消毒系统 、购置人员消毒通道、消毒机、场区生猪摆渡车等防疫设施设备,提升防疫能力和水平。2.有效建立清洗、消毒、隔离等制度,严格出入场区的车辆、人员、物资的消毒管理。3.推广养殖场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落实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等饲养管理制度,提高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屏障。4.开展规模猪场非洲猪瘟检测,及早发现和处置可疑病例。5.加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确保养殖场清洁安全。6.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与应用。  预计指标及效益:建立防控非洲猪瘟生物安全技术应用示范场3个,年饲养生猪1.8万头,出栏生猪1.2万头,年产值3696万元,效益840万元;推广应用规模养殖场35个,年饲养生猪6.6万头,出栏生猪4.1万头,年产值12628万元,效益2870万元。
   通过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技术示范应用与推广,完成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技术路线, 落实非洲猪瘟生物安全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地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对我县生猪保供稳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遂昌县生猪规模养殖场遂昌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叶军林
49综合遂昌县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技术示范与推广    因地制宜探索适合遂昌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模式,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并举,以点带面,切实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促进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建设成为我省山区县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可示范推广的样板。建设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中心2个、建设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基地8个、开展农业废弃物创新特色应用开发。
 1.推广运用农作物秸秆机械收割、打捆、粉碎、切片,以及科学发酵处理;2.推广运用农作物秸秆粉碎深翻直接还田以及山区果园秸秆覆盖技术;3.利用水稻秸秆、油菜秸秆等接种微生物好氧发酵,利用堆温来杀灭秸秆内的病菌、虫卵等,同时增加腐殖质,提升土壤地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4.推广运用农作物秸秆青贮、微贮和揉搓丝饲料技术;5.推广运用农作物秸秆栽培草腐食用菌技术、果园冬闲期套种食用菌技术、高山地区反季节草腐菌生产技术;6.研究农作物秸秆原料粉碎粗细比例,以及生物质颗粒成型的压缩比、从而提高生物质颗粒的坚硬度和燃烧值,提升秸秆附加值。
1.筛选总结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利用主推技术各1个;2.编写遂昌县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3项;3.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其中肥料化率85%以上、饲料化率2%以上、基料化率2%以上、燃料化率5%以上、原料化率0.5%左右;4.全县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4万亩以上,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等实现亩增收400元,年增收1600万元。
通过本项目实施,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成为遂昌县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治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促进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环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遂昌县20个乡镇(街道)遂昌县土肥植保能源站张素娥
50综合山地果园标准化生产示范与推广1、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生产。2、技术培训。推广绿色、精品、高效栽培系列技术。3、示范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应用,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4、完善检测手段和追溯管理,实行合格证管理制度。5、提升山地水果标准化水平,提高果品品质和安全。1、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面积600亩,辐射推广12000亩。2、通过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每亩增收500元,全年增收600万元。3、规模以上主体按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组织生产,实现肥、药双减,化肥用量减少15%以上,农药用量减少12%。生产主体70%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提升果品市场竞争力。4、山地水果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规模主体追溯率100%,全面推行“二维码+合格证”使用管理。5、新增3家水果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遂昌县20乡镇(街道)遂昌县现代农业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章红霞
51水果猕猴桃产业效益提升综合技术示范与推广(省项目续报)1、示范推广猕猴桃适栽品种;
2、推广水平棚架栽培,高光效整形修剪技术;3、推广人工授粉技术;
4、示范推广避雨栽培技术;
5、示范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6、建立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
推广面积8000亩,其中建立示范基地800亩;示范基地亩产量1000公斤,亩产值10000元;项目区亩产量750公斤,亩产值8000元,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化肥用量减少12%以上,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遂昌、龙泉、莲都等丽水市九县(市、区)遂昌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鲍金平
52农机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与推广1、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装备,补齐茶叶生产关键环节短板,推进茶叶生产加工向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推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在茶叶种植、加工环节应用智慧农机装备,建设智慧茶园、自动化生产加工流水线等示范基地。3、开展茶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农机安全巡查力度,为茶产业“机器换人”提供安全保障。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素质,完成茶叶产业农机化培训200人次以上。1.茶叶产业主要环节机械化率稳步提高。茶园中耕除草、高效植保、茶园运输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名优茶加工机械化率、茶叶修剪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提高大宗茶机采率。2.完成创建省级茶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1-2个、示范基地3-5个,100亩以上茶叶机采示范点3-5个。3.建设智慧茶园、茶叶自动化生产加工流水线等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3个以上。4.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开展茶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农机安全检查力度,不发生较大以上农机安全事故。5.茶产业“机器换人”推广应用10万亩,年节本增效达0.5亿元,化学农药、化肥使用量年减少5%以上,茶叶质量安全检测达标率98%以上,具有较好生态、社会效益。松阳县松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施伟强
53粮油优质加工型大豆生态生产技术示范和推广主要内容                                  1、引进高蛋白加工型大豆浙春8号、浙秋5号等新品种;                                    2、建设示范基地3个,面积200亩;           3、大豆生态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          技术措施                                        1、优选良种、适时早播;2、科学精播、合理密植;3、开展测土配方施肥;4、实行病虫害绿色防控;5、科学田间管理;6、适时收获、土法直收。推广优质加工型大豆与生态生产面积3000亩,亩产比对照矮脚黄豆增加10%以上,提高经济效益100万元,化学农药、化肥减少10%以上,取得一定社会和生态效益。松阳县大东坝镇、象溪镇、裕溪乡、板桥乡等松阳县农村经营管理站何火娣
54茶叶古市镇茶叶高品质绿色示范基地培育和技术推广项目1.古市镇有机茶示范基地培育和技术推广;2.古市镇岗下村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建设;3.古市镇农业服务平台建设;4,推广植保无人机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5.推广机采茶园培育和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6.推广茶园土壤酸化改良技术、有机肥+复合肥配套施肥技术;通过岗下村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建设,建成680亩茶叶农药减量及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降低农户打药次数5-8次,农药化肥比项目实施前减量10%,茶叶品质有效提升;培育有机茶示范基地1个100亩;推广无人机植保680亩;推广茶园土壤酸化改良技术、有机肥+复合肥配套施肥技术1000亩;建成一家农业服务中心开展技术培训2次累计150人次参加;建成区亩均效益13000元,增收节支500元。古市镇区域松阳县古市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李帮富
55土肥松阳县茶园酸化土壤调控及地力提升技术应用1.开展茶园土壤调酸调控技术研究;2.开展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究;3.开展茶园土壤综合地力提升技术集成示范推广。1.完善松阳茶园土壤调酸技术措施;2.探索松阳茶园土壤重金属治理的技术;3.集成松阳茶园土壤地力培肥与提升的集成技术;4.对松古盆地8万亩大田茶园进行提升,增加经济效益2000万元。在松古盆地的新兴镇、古市镇、赤寿乡、樟溪乡、斋坛乡、叶村乡、望松街道、水南街道、西屛街道等9个乡镇(街道)松阳县农业农村局土肥植保能源中心吴林土
56茶叶“养羊控草肥园”生态种养模式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开展山地茶园养羊控草技术试验研究,有效控制茶园草害发生,发展化学除草替代技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管理成本,变革生产方式,创新生态种养模式。主要技术措施:1、建设养羊控草规范网格;2、制订标准放牧管理措施;3、综合循环利用羊粪返园提高土壤肥力;4、研究发展化学除草替代技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5、开展产品安全检测,保障产品质量安全;6、通过培训现场会等方式全面推广“养羊控草肥园”生态种养模式。1、制定养羊控草生产技术规程1个,编制标准化生产模式图1幅。                                        2、化肥使用量减少60%以上,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3、建立“养羊控草肥园”示范基地6个、面积4000亩,推广面积10000亩,亩均综合效益提升2070元∕亩,直接增加经济效益2000万元以上。景宁县澄照乡、鹤溪街道、郑坑乡、渤海镇、东坑镇、标溪乡、沙湾镇、梧桐乡、景南乡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叶发宝
57蔬菜"景宁600”高山蔬菜提质增效综合技术示范与推广“景宁600”高山蔬菜产业是景宁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示范推广高山蔬菜提质增效综合技术,加快产业发展,把高山蔬菜产业培育成乡村振兴经济增长支柱产业。1、引进优质、高产、抗病蔬菜优良种;2、集成改进蔬菜育苗、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水旱轮作等技术;3、制订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生产档案资料,开展“三品”认证,提高质量、增加产量;4、提升改造基地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水平,增加效益。1、归纳总结一套具有“景宁600”特色高山蔬菜提质增效生产综合集成技术并开展示范推广。2、年推广面积2万亩,每亩增效300元以上,年增效600万元以上;3、“三品”认证5个;4、建立示范基地10个,面积2000亩以上;5、制订标准、模式图3个;6、肥料减量10%,农药减量3%,蔬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大漈、景南、沙湾、大地、大均、澄照、九龙、东坑等15个乡镇。景宁县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林水娟
58中药材“高山畲药材”-多花黄精标准化技术示范与推广1、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多花黄精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
2、在雁溪、梧桐、澄照等地建设多花黄精基地2000亩;探索和总结多花黄精稻草覆盖绿色防控节本技术,实现化肥减量。
3、研发多花黄精加工技术;
4、“景宁600”多花黄精品牌营销与推广。
全县建成多花黄精标准化基地2000亩,研发多花黄精加工技术技术1套,通过多花黄精绿色防控技术,利用秸秆覆盖控草,秸秆腐烂转化有机肥,实现化肥投入量减少20%。实现产值2500万元,增加效益500万元。景宁畲族自治县雁溪、梧桐、澄照等乡镇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刘勇勇
59植物保护红火蚁高效监测技术示范与推广1.对红火蚁觅食行为进行观测,综合评估“红火蚁新型诱集器+监测专用诱饵监测”、“红火蚁新型诱集器+引诱剂”、“红火蚁新型诱集器+引诱剂+监测专用诱饵”等监测效果;
2.在景宁县红火蚁发生区内使用红火蚁高效监测技术,评估红火蚁防控效果,集成关键技术,并为红火蚁疫情根除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3.通过红火蚁高效监测技术在景宁全县范围内开展红火蚁疫情普查工作,对该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建立红火蚁高效监测示范点3个,监测面积累计5万亩;集成红火蚁高效监测关键技术,在红火蚁疫情根除及监测普查中示范推广应用;挽回经济损失950万元。景宁县范围景宁县农业农村局植物检疫中心刘丽华
60粮油景宁县优质稻米新品种引进及其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示范推广1、新品种引进与筛选:引进筛选适合景宁山区种植的优质稻品种,建立高产示范方5个、面积1000亩,以点带面促优质稻米新品种推广应用; 2、关键技术: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3、以有机养分替代、肥效提升、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为抓手,示范区內的水稻生产平均每亩单季化肥施用总量较上年减少8%以上,化学农药使用总量(商品量,下同)减少20%以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稻谷产量与当地不減肥、不减药同类田块产量持平,稻米品质有所提升;4、产品深加工:优质稻米进行深加工,做成景宁传统食品工艺(粉皮、麻糍、年糕和米酒等),增加优质稻米附加值;5、品牌建设:培育“景宁600”优质稻米生产主体,培育多家优质稻米品牌,延伸产业链,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引进新品种5-8个,建立高产示范方5个、面积1000亩,筛选适应景宁山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当家组合3-5个;建立示范基地5个(1000亩);水稻生产平均每亩单季化肥施用总量较上年减少8%以上,化学农药使用总量(商品量,下同)减少20%以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稻谷产量与当地不減肥、不减药同类田块产量持平,稻米品质有所提升;培育“景宁600”优质稻米生产主体3-5家,培育多家优质稻米品牌3-5个;累计示范推广面积5万亩,亩产550公斤以上,亩增产量8%,总产值1.54亿元。景宁县21个乡镇(街道)景宁县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吴星星
61中药材覆盆子标准化种植技术提升与示范推广1、覆盆子标准化种植技术提升
2、探索覆盆子套种套养高效种植模式,通过套种光叶紫花苕,实现化肥减量。
3、开发覆盆子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1、通过项目实施,全县推广覆盆子标准化种植基地5000亩。
2、通过2年项目实施,累计实现覆盆子产值2500万元以上,增加农民收益1000万元,减少化肥投入量15%以上。
3、开发覆盆子产品,促进农产品有效转化为旅游地商品。
鹤溪、东坑、渤海、梅岐、景南等乡镇景宁县鹤溪街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潘玲玲


2021年丽水市农业丰收奖计划项目申报表 .xls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22日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关于下达2021年度市农业丰收计划项目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