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我市第五场“‘红绿融合’老区振兴打造‘重要窗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云和县崇头镇举行。该发布会通过讲述4个生动的故事,介绍了云和加快推动“红绿”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云和的生动实践。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北京人的‘第二故乡’”。石塘镇长汀村村民王秀华北漂时,与北京房东陆红波结下深厚友谊,陆红波初来长汀时,被“云里看海、山里玩沙”的金点子打动,租下王秀华家老屋改建成民宿,长汀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像陆红波这样的新云和人还有很多,得益于“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云和成了全省少数的人口净流入的山区县,全县近40%的农民下山转移、80%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93.4%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96%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城镇化率达73.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只老雪梨的复苏振兴”。云和雪梨是云和传统名果,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铜质奖,经雪梨产业振兴及原生环境保护,其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其单价也在逐年提高,“云和雪梨”还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生态果”到“致富果”的华丽转身,得益于云和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孕育。云和综合环境质量列全国第十,是丽水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入选了全国首批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古村落的美丽蝶变”。“养在深山无人识”的崇头镇坑根村,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底蕴,不起眼的老宅和灰寮“变废为宝”,村里办起了民宿、开出了乡村酒吧、兴起了乡村旅游。目前全村已有农家乐民宿11家,仅今年“五一”小长假,总营业就达50余万元。这是云和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业的生动体现,云和获评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县,成为最受欢迎的浙江十大旅游目的地。
第四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守信者的生态畅游”。龙泉游客王怡武是丽水首位达到AAA级个人信用评级的用户,他凭生态信用绿码,享受到了云和梯田半价门票和半价民宿等优惠。在云和,“生态信用+”全域旅游应用场景随处可见,云和“两山贷”现已发放贷款150余笔4600余万元,生态产品政府补偿性采购金额5200余万元,出让的6宗“生态地”生态环境增值140余万元。
“这4个故事,只是云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践的一个缩影。”云和县委负责人表示,云和将致力拓宽“两山”高效通道,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建设项目(云景生态产业园),谋篇布局“科创绿谷”,推动木玩产业向价值链两端攀升,培育壮大以钢压延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以生态产品为核心要素的生态利用型、生态赋能型、生态影响型产业;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的调查监测机制、价值评价机制、经营开发机制等,加快形成政府管理者、生态保护者、价值受益者多元共建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和体系,努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倍增、高效转化和充分释放;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最佳实践,深化推广崇头、雾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推进“两山银行”实体化运营,创新推出“农权贷”“数字生态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持续拓展康养指数、水雾指数等应用场景,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麻萌楠 通讯员 程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