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学习时报刊发《浙西南革命精神:“丽水之干”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浙江省丽水市“2021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综述》一文。
全文如下:
6月19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浙江省社科联、中共丽水市委在浙江省丽水市联合举办“2021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在全党全国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本次论坛旨在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以此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并为“丽水之干”这一丽水当前最为紧要的具体行动注魂、赋能、立根。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龙新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社长许宝健通过视频致辞。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陆发桃出席并致辞。为更好提升论坛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次论坛首次在主论坛基础上增设了“红军长征与浙西南革命”“浙西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两个专题进行研讨,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副司长王心同分别围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专题讲座。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郭华巍主持。吴晓东、李锋、陈瑞商、郎文荣等丽水市四套班子领导,粟裕大将长孙粟志军出席。来自北京、福建、江西、陕西等12省21市,共计240余名党史、军史、革命史和发改领域的国内专家学者、嘉宾参会。
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在致辞中表示,在喜迎党的百年华诞来临和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时刻。我们连续第三年如期举办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一方面是为了表明我们对过去那段光辉灿烂的浙西南革命历史中作出丰功伟绩的先辈先烈的无限敬仰;另一方面也是充分表明我们将矢志不渝传承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坚定意志决心,同时也是以此方式表达浙西南儿女对党的百年华诞的热烈庆祝和无限美好祝福。
丽水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是浙江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自2019年以来,丽水在全市组织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一是通过持续深化理论研究,推动理论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建立浙西南革命精神联合研究机制,聘请省内外党史、军史领域33名专家组成专家组,邀请闽浙赣3省8市有关专家联合参与,就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形成基础、历史地位、时代价值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并成功入选第三批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有力推动浙西南革命精神全面进入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二是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红色精神得以入脑入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确要求把浙西南革命精神作为丽水最鲜活本土教材,会同中央党校、省委党校编写《浙西南革命精神简明教程》,积极推动浙西南革命精神进入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全市已举办1108期培训班,培训干部6.4万人次。浙西南革命精神不仅深深融入处州儿女血脉,更成为处州儿女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能,“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业已成为宣传丽水的最闪亮金名片。三是持续推进红色资源价值转化,推动“红绿融合”发展渐入佳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统筹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全省率先开展并完成《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地方立法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有机融合,使两者相得益彰。相信随着“红绿融合”发展路径不断拓宽,一定会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老区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增收致富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观照现实、砥砺前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庆祝建党百年与推进‘红绿融合’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旨在提升论坛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在深入研讨中多建睿智之言,多提宝贵建议,共同推动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阐释、宣传教育、弘扬践行再上新台阶。也衷心希望大家对红色资源价值转化、高质量绿色发展提出更多创新实现路径,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贡献更多“金点子”。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龙新民在视频致辞时表示,浙西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出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生动诠释了党的初心使命,不仅是丽水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年来,丽水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拓展延伸,细致扎实推动弘扬践行活动走深走实,工作有成效、有特色、有创新、有影响,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树立了榜样,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今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支持“浙西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这是对丽水市委市政府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的最大鼓励和肯定。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浙西南是较早由党领导武装起义的地区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作出了重大贡献。浙西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伟大浙西南革命精神。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建议丽水要持之以恒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研究,深入挖掘资源,收集红色故事、革命文物和珍贵史料,守好红色根脉,取得更多更好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讲好诠释和彰显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党的故事;持之以恒推进红色资源价值转化,把红色文化和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思想动力转化为强大的力量,从而找到一条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把丽水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振兴示范区,为全国其他革命老区先行探路、先行示范;持之以恒深化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宣传教育,紧紧抓住庆祝建党百年的大好机遇,继续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生动教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江山千秋永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社长许宝健通过视频致辞说,在迎来我们党百年华诞的一个关键节点上,举办“2021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缅怀革命先辈和英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举措。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的一分子,我为此生能赶上党的百年华诞,与百年一遇相遇,和所有的党员一样,感到特别自豪。在这样的时刻,也特别怀念在各个时期包括在浙西南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英烈和共产党员,他们没有机会与百年华诞相遇,但是如他们所愿,我相信,也如他们所知,看看今日之中国,看看今日之浙江,看看今日之丽水,现在的世界,正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世界,现在的生活,正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生活!
近年来,丽水市委高度重视挖掘红色资源,下功夫总结和提炼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的绿色发展注魂、赋能、立根,并连续举办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在革命精神的传承中激发新时代发展新动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我两次到丽水调研,一步一步加深了我对这片革命的热土开放的热土的理解。这两次调研分别确定了两个主题,一个是继承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一个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两次调研如果用两个字概括的话,一个是红,一个是绿。事实上我发现,红和绿又是根本分不开甚至分不清的,在红的调研中也有绿,在绿的调研中也有红,只要你一踏上丽水的土地,山山水水之间无论你的视野里,还是你的脑海中,就是红绿的转换,红绿的交响,红绿的融合,而这正是今日丽水正在践行的主题——红绿融合发展。自然的红绿融合,生成的是黄色,发展的红绿融合,迎来的无疑是一个难得的黄金期。
是的,当下丽水就处在这样一个黄金期。今年2月,《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公布,首次提出鼓励“浙西南革命老区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深入总结浙西南革命老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果经验”。这既是对浙西南革命历史的最好回顾、对浙西南革命英烈的深情告慰,也是对丽水市近年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高度肯定。
随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发布,标志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丽水实践在中央层面获得全面肯定,标志着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从全国试点走向全国示范、全国推广。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开发布。这个文件对丽水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一幅山海协作、红绿融合的新时代新发展的大美画卷已经铺展在丽水的大地上,铺展在世人的眼前。学习时报将进一步发挥理论资源、中央媒体等优势,为丽水的“红绿融合”发展赋能,为全国、全世界更多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丽水添力。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盛世豪在致辞时表示,浙西南革命精神从浙西南的革命斗争历史中孕育,是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与红船精神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同时丰富了浙江精神的理论内涵,融入了浙江发展进程,不断将精神动力持之转化为发展实践之功。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浙江人民从中不断汲取昂扬向上、求是奋进、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理论力量、实践力量,站在时代的前沿奋力探索,在实干笃行中创造了敢为人先的发展之路。特别是丽水深入挖掘革命历史孕育的红色遗产,开展丰富的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为改革发展凝聚力量,在“红绿融合”中不断取得新突破,提供了精神力量向实践成果转化的典型例证。浙西南革命精神中关于信仰的磅礴伟力、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一直是党性锻造的核心内容;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韧劲,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的胆魄,一直是推动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重要精神动力;以群众为根基、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智慧,矢志不渝坚持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时刻牢记根本立场,一直是今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要传承好、弘扬好这些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经验财富,使之成为支撑浙江勇立潮头的精神力量。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新时代继续奋进的不竭动力,要深化研究宣传转化,持续彰显其新的时代价值。我们要把学习党史、传承精神与推动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国家所需、浙江所能、未来所向、群众所盼”要求,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发展优势。期望丽水作为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区的唯一的地级市,更要在传承红色基因、推动革命老区跨越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上为全省全国作探索、先突破,打造推动共同富裕的标志性工程、标志性成果。
浙江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陆发桃在致辞时说,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厚植了浙江“红色根脉”的底色。在23年革命历程中,浙西南革命斗争的极端残酷性,淬炼了革命先辈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特别忠诚的政治品格;浙西南革命斗争的使命崇高性,铸就了革命先辈们追求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坚定革命意志;浙西南革命斗争的复杂艰巨性,折射出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这种精神同红船精神在思想底蕴上一脉相承、相互融合,在价值导向上前后相接、高度一致,在精神追求上理念相通、同心同向,共同构筑起浙江坚实的“红色根脉”,也为中国革命精神提供了独特精神坐标。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财富,饱含了永葆初心使命的信仰信念。浙西南革命斗争承载着我们党在浙西南地区的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厚重而特殊的分量。特别是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播下革命的火种,建立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这种生生不息的斗争精神是对我们党初心使命的最好坚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生动写照。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新时代“重要窗口”建设的奋进力量,赋予了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的动能动力。丽水天生丽质,是一座“红”与“绿”相得益彰、交互辉映的魅力之城、活力之城。一方面,丽水是全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红色资源丰富,革命精神丰沃。深深植根于丽水大地、静静流淌在处州儿女血脉中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激励全市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推进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丽水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先行实践地,率先探索红色文化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争当全国革命老区全面振兴示范区,生态环境指数连续17年领跑全省,“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金名片更加光彩夺目。奋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丽水必将以忠诚使命的坚强气魄、求是挺进的奋斗姿态、植根人民的坚定立场,书写出“丽水之干”的壮美篇章。
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围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作专题讲座时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各有其内涵和鲜明特征。同时这样一系列的精神,又是一个整体,是一脉相承的,构成了一个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这样一个同根同源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我们承载伟大精神,不是单一的主体,它既有伟大的人物,也有一些地域或地点,比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等。当然还有以一些会议的名称、一些事件名称等命名的,所以它承载的主体是丰富多彩的。
精神谱系,之所以这么牢固,之所以这么庞大,是因为有坚实的根基。每一种精神都来之不易,都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厚重的理论根基。第一,革命精神是在实践当中孕育,研究精神,必须史论结合,必须研究伟大斗争实践。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革命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在书斋里想出来的,而是在伟大的实践当中孕育出来的。比如说我们很多精神,它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第二,革命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所以我们的精神当中都有这样一种为民的情怀体现出来。观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我们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第三,革命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我们的革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研究革命精神的时候,要深入挖掘当地的这种优秀文化,跟中华民族的文化结合起来。第四,革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吸收和借鉴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的一个产物。革命精神不是封闭的,从它的形成到传播都带有国际视野,都是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每个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都有独特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个谱系,它又是个整体,具有一脉相承的这样一种共同的特质。它犹如一根一根的红线,把我们的精神给串起来。第一个叫理想。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浙西南革命精神忠诚使命,也是一种理想信念的一种具体体现。第二个叫情怀。贯穿了对党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浙西南革命精神当中的植根人民,也就是这样一种情怀。这也是我们的初心使命的一种体现。第三个叫奉献。舍生忘死、舍生取义、牺牲奉献、大公无私。第四个叫奋斗。我们所有的精神都是在伟大的斗争当中形成的,都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五个叫创新。从道路的开辟到理论的创新,到科技的攻关,都体现了我们的创新精神。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弘扬革命精神,才能够更好地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软实力,才能鼓舞起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副司长王心同作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专题讲座时表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其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抓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老区人民逐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革命老区考察,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有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发展阶段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支持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主要是对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统筹谋划、精准施策,解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堵点、卡点和难点问题,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支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明确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大别山、川陕、左右江、湘鄂渝黔、湘赣边、海陆丰、琼崖、浙西南、太行、沂蒙等革命老区的发展定位,明确了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第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推进振兴发展,包括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第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增强革命老区发展活力,包括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第三,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增进革命老区人民福祉,包括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弘扬传承红色文化、促进绿色转型发展。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健全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1+ N+X”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红色旅游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细化具体支持政策,共同支持革命老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