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食安办)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 E012 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7-22 15:19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市场监管局

徐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我市冷链流通基础建设的建议》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冷链流通基础建设和生鲜食品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经我局研究,并综合市交通运输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扎实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2020年以来,我局牢固底线思维,着力构建进口冷链食品物防体系。一是推进网格化监管,采用市县联动的方式,覆盖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超、提供生食类水产品的餐饮单位、冷库,完成全市食品冷库摸底建档。加大对进口和重点疫情防控地区入丽水的生鲜、冷冻畜禽肉及水产品的管控力度。二是全面推广“浙冷链”赋码、扫码工作。通过召开约谈、专题培训、签订承诺书、指定专人指导等方式,督促经营主体启用“浙冷链”小程序进行进口冷链食品赋码、扫码,落实首站赋码管理和扫码追溯源管理,实现进口冷链食品逆向可溯源、顺向可追踪。配备专人负责“浙冷链”监管端异常数据预警处置工作,建立“预警-提醒-解决-反馈”机制,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应急处置及时到位。先后紧急排查处置进口冻南美白虾、莲都龙泉涉事产品、遂昌冻带鱼等,实现监管工作闭环。三是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工作,把好人员管理关;加强对经营主体的规范化经营指导,提升主体自身风险管控水平。四是10天建成丽水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设,2020年12月25日,集中监管仓如期开仓使用,实现人、物流合理分流、视频监控全覆盖,仓储、检测、消毒、工作、生活各区域实行物理隔离。同步组建集结监管、检测、消杀、装卸四支队伍,为进入我市进口冷链食品进行“体检”,查验、补齐“三证一码”,为进口冷链食品构筑一道有力防线。五是定期开展重点单位巡查,检查进口冷链食品的“三证一码”,核对各项记录是否完备一致。今年全市共输入1445.5吨进口冷链食品,主要来源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市场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均取得“三证一码”。今年以来,开展进口冷链食品专项检查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3902人次,行政处罚7件,立案17起。“浙冷链”系统应用运行至今,全市累计激活主体1060家次,累计赋码73984个,累计扫码226365个,浙冷链系统赋码率和扫码率保持在98%以上。

(二)推进食品经营单位“浙食链”系统建设。为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体系,提升食品安全全程监管能力,让老百姓“买卖明白、消费透明、吃得放心 ”,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推进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简称“浙食链”系统)建设推广。一是成立专班,加强指导考核,为系统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推行每周通报制,通报各地“浙食链”激活数和活跃度等情况,要求各地做好本周小结,制订下周计划,比学赶超氛围浓厚。二是加强对接,探索各系统融合。积极促进“浙食链系统”和“丽水山耕”溯源系统、浙南茶叶市场溯源系统、“预包装食品电子台账追溯系统”、“丽水溯源”等原有食安系统的融合对接。三是以新一轮农批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全市5家农批市场100%建立入场销售者电子档案,并全部上链使用“浙食链”系统,强化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截至5月10日,全市全年新增全程可追溯食品经营单位任务指标150家,已在省民生地图管理系统激活录入170家,完成率113.33%。

(三)巩固“丽水溯源”体系建设。2016年,在全省率先推出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我局与省农信联社丽水办事处合作,以“互联网+”“金融+”思维,运用信息技术将许可、生产、经营、监督各环节信息和各级平台信息互联互通,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等制度,着力构建“市场准入、快速检测、智慧支付、实时预警、信用管理”为一体的食品安全“丽水溯源”体系;并已升级到第三代溯源系统,覆盖农贸市场43个;截至2021年7月,全市累计18369户市场主体使用溯源系统,累计实现追溯交易笔数6364.2万笔,交易金额214.18亿元。制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丽水市场销售环节食用农产品信息分类编码》,推行标准化管理,初步实现食用农产品从田园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全流程溯源模式基本搭建完成。出台全省首个地标《市场销售环节食用农产品快检规范》,全市农批、农贸市场快检室共有57家,对生鲜食用农产品的溯源源头定性检测已检2368865批次,检出 1616批次,检出率为0.07%,有效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加强道路冷链运输营运企业监管。根据交通运输部《营运货车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载货汽车》(JT/T1178.1—2018)和《道路冷链运输服务规则》(JT/T1234—2019)等相关行业标准,围绕道路冷链运输营运企业的从业人员、车辆设施、运输环节等方面,督促道路冷链运输营运企业规范运输,保障食品流通安全。

(五)实行冷链物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2009 年以来, 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784 号) 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紧急通知>》(交公路发〔2010〕715 号)文件精神,实行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的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畜禽、新鲜肉蛋奶等产品,免收车辆通行费政策。

(六)分区分类疏导流动摊贩。一是坚持“有序、可控、开放”的原则,主要街区按高标准管理,不得设立疏导点;其它街、区在不影响群众生活、不影响交通通行、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度放开,划定区域范围,分区、分类设立临时疏导点。二是规范管理疏导点。规范管理早餐、果蔬等各类疏导点(亭),对违反疏导点管理要求设摊经营的,加大管理处罚力度;清理疏导点乱堆放、脏乱差等影响城市市容的行为;对各类疏导点区域标识不清、管理制度(规定品种、经营时间及规范要求)不全或缺失的情况及时整改补齐。

(七)制定方案加强长效治理。一是制定了《丽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流动摊贩、跨门占道专项整治方案》。开展取缔马路市场专项整治。消除城区马路市场回潮现象,对易形成马路市场的点位建立错时上班制度,重点时段定人定责蹲点管理;落实日常网格管理,加强区域内流动摊贩的监管、处置和处罚力度;持续做好继光街夜市的管理;组建成立机动队伍,加大非公时段流动摊贩、夜间露天烧烤、排档的打击力度。二是开展跨门占道现象专项整治。严禁跨门、出店(占道)经营,有的放矢,加大重点整治区域内洗车店、花店、水果店、铝合金加工、电动车、摩托车店等易出店经营行业的监管力度,发现一处整治一处,确保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二、下步工作

(一)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根据省市场监管局部署,80%大型食品冷库企业、60%中型食品冷库企业接入食品冷链风险智控系统。今年,全市7家大中型食品冷库企业将100%纳入食品冷链风险智控系统链接;第三方冷库已完成网上备案全覆盖。

(二)支持冷链流通环节基础建设。配合主管部门,在出台乡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相关惠农政策方面,支持生产端冷链基础设施、标准化体系、数字化监管等方面建设,补强冷链流通体系短板。

(三)扶持完善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农投公司共同为“丽水山耕”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提供深加工、仓储、运输的标准化和定制化服务,拟在生产端盗链物流网络建设争取中央、省级项目支持,目前项目正在申报当中。

(四)积极落实“菜篮子”市长责任制”。根据《关于丽水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实施办法》,相关部门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工作,落实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培育、引进“菜篮子”生产经营主体,加强产销对接,积极做好肉类蔬菜生产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药化肥管控,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取缔非法交易场所,引导、安置商户至规范的场所经营,开展规范合理、长效监管,为冷链流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五)强化考核巩固治理成效。市综合执法局不定时进行全域抽查,对发现的“非法马路市场”等各类问题立查立改;未按要求及时开展整治工作或工作拖沓、整治不力的单位、个人,依问责条例进行问责通报,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对丽水众信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等提供外包服务的公司每月考核不少于3次,明查与暗查相结合,每次扣分予以累计,并在月底时根据当月扣分情况,扣除服务费。

再次感谢您的建议,欢迎您今后对我市冷链流通基础建设和生鲜食品监管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叶旭华;

联系电话:2298770。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7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丽市监建〔2021〕6号关于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E012号建议的答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