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敕木山麓的鹤溪河,自南向北蜿蜒穿过景宁,沿途山高水险,曾是一道难以越过的天堑。
如今,单是在县城段五六千米的鹤溪河上,便伫立着永定桥、鹤苑桥、景商桥、寨山桥、府前桥、晋仙桥、永安桥、廊桥、凤凰桥。每当夜幕降临,一座座桥上亮起璀璨的明灯,流光溢彩地点缀着整座城市的缤纷夜景,醒目直观地呈现出四通八达的城市格局。
有着千年畲族文化底蕴的景宁,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闻名,而巍然耸立的一座座桥,则跨越了地理的鸿沟,将两岸广袤的土地和灿烂的文化紧密相连,拉近了通行的距离,也打开了交流与发展的崭新空间。
历久弥新的时空记忆
夏日傍晚,凉风微微吹过,晚饭过后,景宁县城里的人们迎来了一天中最休闲的时光。他们或在永安桥、晋仙桥、府前桥的凉亭里坐着,听一听民间乐队的演奏;或沿着鹤溪河边走边看,观赏掩映在两岸绿水青山间的畲乡风景。
“再晚些时候,两岸各处的灯光亮起,真是美不胜收。”市民雷荣平的家,正对着鹤溪廊桥的山坡,2014年鹤溪廊桥竣工后,他便将自家老宅改造成了农家乐,接待往来的游客。站在雷荣平的家门口向外看,鹤溪廊桥霓虹点缀,凤凰灯、马鞍墙、虎头门窗古色古香,充满畲族风情。
同在2014年,府前桥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这座全长71.5米、宽17.5米的桥上,设有桥头堡和观景平台,在当时堪称“城市新地标”。
而此前被拆除的老府前桥,对景宁人来说,充满了乡愁记忆。它地处县城中心,桥头西面就是老客运中心,人流车流非常密集,也让景宁人对“桥”形成了最朴素的概念——交通要道。
在原址新建的府前桥,扩建成双向车道,两侧建起了精美的绿化带,栽种名贵罗汉松和常绿花草,桥身还建了两座高大的桥楼,秦砖汉瓦,古风古韵,飞檐翘角,质朴庄严。
“过去谁也想不到,桥能这么漂亮。”据雷荣平回忆,几十年前,对岸是大片的菜地,当时鹤溪河水浅,村民在河上支起木板当桥,每天过河种地,老府前桥建成后,交通条件极大改善,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进城谋发展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桥变得气派了,县城的面貌也完全变了样,就像大伙儿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鹤溪河桥系改造于2013年启动并陆续建成,与滨水绿化带结合,形成畲乡独具特色的鹤溪滨水风景线。鹤溪河桥系改造建设是近年来景宁打造“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形象风貌的缩影。
“这些年来,景宁城一直在变——县城内,八座廊桥,造型各异;全城建筑统一外立面,换上畲族‘新衣’;22公里长的‘畲乡绿道’串起了城乡融合的幸福路。坐落于景宁外舍新城的畲乡古城,是建在城市里的古朴风景。”景宁畲族自治县建设局城乡建设管理科科长徐丽霞说。自此,景宁完成了由“鹤溪老城”时代向“一新一老一副一环”,即外舍新区、鹤溪老城、澄照副城、环敕木山风情旅游省级度假区组团布局的新跨越。
鹤溪河上,一座座桥历久弥新,承载着几代畲乡人民的记忆,见证着景宁这座城的拔节成长。
时代发展的鲜明烙印
桥,是时代发展的鲜明印记。在畲乡景宁,一座座桥横跨鹤溪河,它们让人们的出行更加顺畅、快捷,城乡生活因此而更加美好。
2019年1月10日,备受瞩目的寨山桥重建工程正式落成,上万名畲汉群众相聚在鹤溪河畔,一同见证寨山桥的“涅槃重生”。
始建于1967年的寨山桥是一座双曲拱桥,承载着景宁县城的交通重任。随着时代发展,老桥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2017年底,寨山桥重建工程破土动工,新桥长64.2米,廊桥高10米,还设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在改善交通功能的基础上,营造出舒适美观的交通环境。
“这座桥在建筑设计上一改以往的桥梁风格,将桥面设置成双层风雨连廊,分钢结构和仿古木质结构,是一座集‘交通通行’和‘景观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水上景观桥。”徐丽霞介绍,重建后的寨山桥提升了城市桥梁景观、城市风貌,同时连接了鹤溪中路、浮丘路,成为景宁至寿宁、泰顺、文成等公路的重要桥梁。
这几年来,景宁不仅新造改建了寨山桥、畲乡廊桥、凤凰桥、府前桥,还对永定桥、晋仙桥、永安桥、鹤苑桥等鹤溪河上的桥系实施了改造提升,并将畲族图腾元素、廊桥建筑元素相互融入其中,凸显畲乡特色。
随着鹤溪河桥系改造的全面完成,一代人的记忆留在了老桥,新一代人的记忆从新桥开始。穿城而过的鹤溪河上,这九座桥成为景宁城市建设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建筑——
从云景高速出口进入景宁县城,不过一百多米就是凤凰桥。这座公路桥桥面宽大,雕刻着凤凰、鱼、花等图案,颇具畲族韵味。
凤凰桥以北的鹤美桥虽不通车,却是千峡湖与鹤溪河的连接桥,在这里可以欣赏千峡湖的美景;鹤美桥也是连接畲乡绿道的桥,是畲乡人民强身健体的通道。
凤凰桥以南,是畲乡廊桥。这座仿古廊桥桥身两侧围起楦木栏板,加上错落有致的长条木凳,以及廊檐下悬挂着的宫灯,桥两头的长亭,古色古香、娴静雅致。而廊桥外的霓虹屏幕,则是畲乡夜晚最亮丽的地方。
……
清晨,站在鹤溪河的桥上,映入眼帘的有在河畔边挥洒自如的晨练者,有在路上欢声笑语的莘莘学子,抑或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以及山间日出而作的勤劳人民,无不展现着新时代畲乡一派生机勃勃、繁荣富强的景象。
畲乡风情的诗意表达
从云景高速公路出口进入景宁县城,放眼望去,一路凤凰灯柱林立,畲族彩带飞舞;灰色的琉璃瓦顶、精致的挑角飞檐,在小县城内如涟漪般荡漾开来,随处可见。在穿城而过的鹤溪河上,一座座桥梁兼具廊桥建筑、传统民居与畲族图腾等元素,每座桥都形态各异,白天雄姿英发,夜晚流光溢彩,散发出独特的“畲风畲韵”。
“以前客人来景宁,都喜欢到乡村去。现在不少客人来,同样喜欢在县城观光。”景宁诗画畲山旅行社负责人罗承说。
桥,是诗意的建筑,它既是实用的,更是美丽的。在畲乡,桥的诗意表达不仅在于桥的造型设计,而是通过一座座桥的连接,延伸到了诗画畲乡的每一个畲寨,勾连出独特的畲族文化底蕴。
通过寨山桥来到澄照乡金坵村,这里是一处典型的畲汉群众聚居的特色村落,村内畲族风情蕴藏丰富,婚俗演绎活泼风趣,畲族文物保留众多,是景宁环敕木山旅游度假区的重要节点。
每到周末,金坵村沿清潭飞瀑蜿蜒的游步道上就游人如织,稍远处,彩虹滑道沿封金山而下,落入一大片花海中,吸引不少人节假日前来“打卡”。
“几十年前,金坵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和外界相连。村民以种稻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那时候做梦也想不到,我们村会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金坵村党总支书记兰文忠告诉记者,村里和旅游公司合作,由村民本色出演,走进田间向游客展示封金山婚俗,并通过农历“三月三”吃乌饭、办歌会等方式,营造浓郁的畲乡氛围。如今,金坵村年游客量超过2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30万元。
环敕木山一带遍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畲族村落,常年生活着占景宁全县畲族人口一半多的畲族百姓。如今,这条路又被人们称为“浙南最美畲族风情线”。
行走在环敕木山旅游度假区里,从茶文化产业、畲族风俗体验,到民宿经济、农耕文化创意、康养度假等新业态,各种产业要素纷至沓来,并在连片集聚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动能。
“在这片风情度假区里,目前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余山百鸟朝凤旅游综合体、金坵畲族风情康养度假综合体这三大项目落地,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这个彰显畲族风情的风情度假区,绘就着景宁人民心目中的‘富村山居图’,也将带动形成景宁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全景图’。”环敕木山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条鹤溪河,九座畲族风情桥,将畲族文化勾勒展示,构成了景宁整座诗画畲乡的独特气质,展示着一幅幅畲汉人民共建共美共富的美丽画卷。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沈隽 徐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