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002645451w/2021-32455 | 文号 | 丽教复〔2021〕2号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教育局 |
成文日期 | 2021-08-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A
丽水市教育局关于市四届人大第六次
会议G007号建议案的答复
范寿仁代表:
您在市四届人大第六次会议的G007号建议案《关于积极引进知名高校来我市合作办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案为市政府领导领办的建议案,由丽水市副市长卢彩柳领办。我局在收到建议案后,立即召集相关会办单位共同协商,成立了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平为组长的市四届人大六次会G007号重点领办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办理工作步骤及内容,并出台了办理工作具体方案。
正如您所言,近年来,丽水市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崭新面貌,城市知名度不断提升。同时,我市的高等教育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在合作办学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与全国各大高校等资源对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以“人才金桥”工程为载体,与40所高校和21家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丽水学院作为浙江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和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与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共建全球首家“中国青瓷学堂”,与瑞典耶夫勒大学学院合作举办护理学本科专业,成为地方本科院校中为数不多的获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与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宁波大学四所高校建立帮扶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起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举办林学(林业技术)本科专业,2019年启动与德国柏林职教集团合作,搭建了中德(丽水)职业教育基地、中德(丽水)教育工程师培训认证中心、中德(丽水)跨企业培训中心三大平台,均已落户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与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合作共建了“日本农村研究中心”,为丽水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丽水电大目前跟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进行合作办学。但我们也确实看到我市高层次人才缺乏、高等教育资源仍相对匮乏等问题,依然对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形成制约。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在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落实“双招双引”,积极争取和谋划支持政策,打好“组合拳”。借助国家政策东风,积极与上级加强政策资源的统筹协同,利用好《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结合我市“双招双引”战略,持续推进“人才金桥”工程,引进一批优秀博士、硕士和急需紧缺人才。深入推进我市与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实施浙江大学市校合作“13950”五年行动计划,加强与高校深度联系,积极凝聚发展建设人才。
二是制定“招引计划”,认真研究和部署推进措施,建好“项目库”。制定“高校招引建设计划”,明确合作办学的方向举措,筑巢引凤,积极开展引进“双一流”大学、研究性专业性科研机构合作项目,大力吸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近期经过多方努力,我市与中国药科大学基本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合作共建“丽水市中草药产业学院”(共建产业学院、共建研究院、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共建特色人才培养基地)。
三是借鉴“他山之石”,全面考察和学习先进范例,聚长“经验值”。组织人员赴山东威海、广东珠海以及省内嘉兴、绍兴、舟山、衢州等地考察学习知名高校异地办学的成功范例,找准我市合作办学的方向定位,形成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合作办学特色。依托各类对外交流平台载体和学术论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吸引更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丽水高校,助力我市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加快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高等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陈海香(丽水市教育局职成高教处)
联系电话:2626028 传真:2351535
邮编:323000
丽水市教育局
2021年8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送:范寿仁代表。
抄送:市府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举任免工委,市财政局,市委人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