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教育局 >> 政策文件及解读 >> 行政规范性文件
索引号 11332500002645451w/2012-30709 文号 丽教基〔2012〕178号
组配分类 规范性文件库 发布机构 丽水市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12-09-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1-09-03 08:1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教育局办公室

各县(市、区)教育局、开发区分局,直属学校(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关于对盲、聋、弱智学生开展随班就读提高残障儿童少年入学率的有关要求,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143号)和《浙江省关于轻度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现就我市切实加强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提高认识,充分明确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任务

(一)随班就读有利于残障儿童少年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我市残障儿童少年入学率与正常儿童少年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只有莲都区(设在丽水市特殊学校内)、缙云县和青田县有培智学校,其它县(市、区)还不具备独立建特殊教育学校的条件,在边远的农村山区,残障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更低,短期内难以全部通过特殊学校教育解决他们的就读问题。丽水市特殊教育学校也不能满足所有残障学生的入学需求,只有依靠普通中小学,才能有效提高残障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保障他们与健全人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二)随班就读有利于解决残障儿童少年入学难的问题。由于肢残、智障、盲童等儿童少年行动不便,特别是在交通条件比较差的山区、农村,上下学存在更大困难。随班就读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他们就近入学,而且也减少了因住校、食宿、交通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

(三)随班就读有利于残障儿童少年和正常儿童少年的教育融合。开展随班就读,需要在着力建设好特殊教育学校,提高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指导作用,有利于促进普通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而轻度残障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有利于残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四)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残障儿童少年接受教育需要。加强随班就读工作,让轻度残障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幼儿园)普通班级接受普通教育的同时,获得补救教学、技能训练和康复训练等特殊教育帮助,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实现多元智能的发展,有助于促进这些学生跟班学习,有利于切实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

二、健全机构,努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五)建立丽水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丽水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设在丽水市特殊教育学校,设主任1人(由市特校校长担任),副主任1名(由市特校分管领导担任),配备2~3名专职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承担全市随班就读对象的普通学校教师的短期培训工作;指导教学研究工作,并开展巡回辅导活动;指导全市各学校健全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档案;帮助各县(市、区)做好随班就读对象的鉴定和复查工作;承担特殊儿童少年家长(学生)的辅导、咨询工作。

(六)各县(市、区)应在教育科确定专门人员,负责特殊教育的协调工作。同时,设立县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设主任1人,1~2名专职巡回指导教师,缙云县、青田县可将指导中心设在本县培智学校。其他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将随班就读指导中心设在教研机构。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应成为本区域的业务管理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资源建设中心和服务中心。县(市、区)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建立工作规范制度,开展专题研究,加强资源库建设,加强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巡回管理、过程性指导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在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学生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七)有残障学生的普通中小学应建立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长、教导主任、随班就读教师等组成,随班就读人数较多的学校还可专门成立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教研组。指导各学科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在课内课外辅导随班就读学生,在生活方面给残障学生提供帮扶,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要负责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学会特殊的家庭教育方法,并能正确对待残障儿童少年,积极鼓励帮助孩子。

三、规范管理,切实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科学性

(八)随班就读对象的确定应严格执行残障标准(参照第二次全国残障人抽样调查《残障标准》),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具有相应资质的残障鉴定医疗机构鉴定为轻度的盲、聋、弱智的,并具有随班就读学习能力的残障儿童少年,由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应将学生情况、家长申请及学校拟办意见在每年7月底前上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对学生情况、家长申请及学校意见进行审核,如果学生情况符合残障标准可同意其作为随班就读学生,取得随班就读学籍,如果学生情况不符合残障标准则不能作为随班就读学生。学校应根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做好学生的安置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每班安排随班就读学生1~2名为宜,不超过3人。

(九)残障学生(除了重听、低视力、肢体残障等有存在明显残障的学生以外)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申请随班就读。此类随班就读学生一般两年进行一次复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对复测结果进行审核。如果学生的残障情况有所好转已不符合残障标准,应视为普通学生,如果学生的残障情况仍然符合残障标准,应继续视为随班就读学生,保留随班就读档案,学校应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小学六年级和初中学生一般不再新申请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对象的确定、撤销工作在暑期进行,学生从新学期开始取得或撤销随班就读档案。

(十)对随班就读学生实行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双重档案管理的办法,县级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要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档案,进行跟踪管理。随班就读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可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为他们提供一定年限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为其就业创造条件。

四、遵循规律,努力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

(十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积极培养情感,丰富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适应社会能力,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十二)遵循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教育学与医学、语言学、运动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的语言、感知、运动、心理等方面的障碍得到补偿。坚持“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潜能开发”的原则,整合学校各方面力量,对随班就读学生实施有效教育。

(十三)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为每个学生制定随班就读方案,整体设计学生在随班就读期间的课程(康复训练)内容、实施途径与方式,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加强个别化教育,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享有不少于30分钟的个别训练(含补救教学、技能训练和康复训练)。

(十四)建立个别化的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为基础,确定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缺陷矫正和补偿、特长培养与开发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发展情况。

(十五)创设有利于残障学生发展的支持性环境。要积极利用学校、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为残障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和生动的、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支持性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十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学校应主动为家长提供有利于其参与学校教育的条件,充分发挥家长和社区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五、建立机制,保障随班就读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十七)加强领导和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规划和有关规定,建立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目标责任制。要加强对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研究,认真解决。

(十八)加大资源教室建设力度。随班就读学生超过6人以上的学校应设立资源教室,设立资源教室的学校应当积极发挥辐射作用,有计划地安排一定区域范围内其他学校随班就读学生接受康复训练。

(十九)加强专职教师配备和教研交流力度。配备专职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学生在8人以上的学校,可增编配备1名特殊教育资源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学校应建立以资源教师为核心的随班就读补救教师团队,把不同学科、不同特长、热心于特教事业、具有较好教育教学指导经验的老师吸纳到这个团队中来,以切实保证随班就读补救工作的全面性、合理性、有效性。同时要组织各校随班就读班级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为随班就读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十)注重教师教育培训。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随班就读的教师和巡回指导师的培训工作列入计划,设立培训基地。将特殊教育纳入新教师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特殊教育学分应占继续教育学分的一定比重。采取各种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开展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能力。

(二十一)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经费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高中段随班就读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5倍以上拨付。市级随班就读指导中心日常公用经费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中开支,市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向市教育局提出申请,由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协同解决。缙云县、青田县随班就读指导中心日常公用经费在各自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县教育局给予保障。其他县(市、区)应设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专项经费。

(二十二)重视随班就读督导评估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把随班就读工作列为年度督导评估重要内容,纳入教育现代化县考核。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组织对随班就读学校进行一次特殊教育考核,结果要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的整体考核,定期表彰和奖励在随班就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附件:1.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2.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职责

          3.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4.丽水市资源教室设备配置标准(试行)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三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工作职责


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是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职能部门。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应由特殊教育专业人士组成,市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责为:

一、建立随班就读管理网络,规范工作制度。建立县(市、区)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学校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教师的三级管理网络。建立县(市、区)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工作制度、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普通学校资源教室管理制度,加强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规范管理。

二、加强对各县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过程指导和技术支持。对各县(市、区)的随班就读教育安置、课程安排、康复训练、个案训练、评价方式、测试评估等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学校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协同召开学生能力发展综合分析研究会,指导随班就读教师开展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和个案指导。

三、组织开展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师资培训,提升普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理论水平和随班就读工作专业能力。加强教科研工作,深入学校听课、评课,了解和指导随班就读课堂教学,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组建随班就读学校教研网络,每学期定期开展随班就读教研活动;加强校际联系,搭建交流平台,总结实践经验,推广先进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成果。

四、提供专业测试与服务。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应协助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学生的筛查与诊断,指导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教育评估,提出教育建议,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需求。根据随班就读学生康复需求,利用区域内康复资源,为随班就读学校提出康复训练建议与康复训练服务。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与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对随班就读学生家长进行培训,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五、建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库,为随班就读学校教师提供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共享先进地区随班就读工作成果。


附件2: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职责


一、落实国家以及浙江省关于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按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特殊教育要求,整合学校各方面力量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

二、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计划制定和实施;建立由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等组成的随班就读工作小组和筛查小组,研究随班就读生的筛查、评估、安置、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及对随班就读的具体教育、教学和管理。

三、负责随班就读对象的筛查认定。随班就读对象主要指三类适龄的残障儿童少年,即轻度视力残疾、轻度听力残疾、轻度智力残疾以及自闭症、脑瘫儿童。有条件学校的随班就读对象还可以包括其他障碍儿童,即学习障碍、语言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以及肢体残障的儿童。

显性的残疾认定(如听力残疾、视力残疾)需要家长递交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的残疾类别和程度检测报告,轻度智力残疾和自闭症儿童的筛查认定要严肃慎重,流程如下:

1.学校必须经过两个学期以上的教育观察,在广泛征求任课教师、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由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对疑似随班就读对象进行病史、家属史、认知水平与行为习惯表现等方面的调查记录。

2.在征得家长签名同意的基础上,学校筛查小组对疑似随班就读对象就病史、家属史、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心理能力和适应行为等方面逐一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告知家长。

3.由家长自愿带领学生到县级以上有资质的医院进行残障医学检查和测试,并将诊断结果报给学校。

4.各县(市、区)残障儿童少年鉴定小组依据学生诊断报告,逐一听取学校筛查小组的情况汇报,审阅有关资料,接触对象,慎重作出评判,签署随班就读对象认定意见,该生方取得随班就读学籍。在暂不具备筛查鉴定条件的农村地区,对疑似随班就读对象的学生,可以作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接收其在普通班就读,暂不作定性结论。

5.随班就读学生的筛查鉴定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依据,不得移作他用。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当严格保密,仅由有关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和家长中扩散。

四、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教育安置,确定随班就读学生的主要责任人(可试行随班就读学生导师制);教导处要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双学籍管理工作。随班就读指导教师对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要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补救教学,科学设计康复训练课程。每学期应对每位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做到期初有研究、有讨论,期末有检查、有反馈,确保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学校的资源教室要做到专人负责,切实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应配置必要的教具、学具、康复训练设备和图书资料;资源教师要为进入资源教室学习的随班就读学生设计教育方案,具体规划随班就读学生的补救教学和康复训练内容,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支持性环境。没有建立资源教室的学校必须建立随班就读学生辅导室,在时间、空间、设备、设施、师资等方面充分保证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

六、要研究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多元评价内容,综合评价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测试应同普通学生有所区别,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不能简单套用普通学生的学业评价方法。除了参加班级的统一学业测试外,班主任、任课老师还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每学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学生知识能力现状,为学生单独设计目标范围内的评价内容。在学科抽测、学期考试时,随班就读学生不列入学生基数,但所取成绩的增减指数可计入随班就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考核。

七、随班就读学校可设立随班就教研组,教研组活动要经常化、规范化。要积极开展随班就读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积极选送教师参加特殊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化水平和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

八、学校要为随班就读学生营造融合、平等、尊重的支持性校园文化和无障碍的心理环境。应当有效组织残障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使其受到适合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使其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九、班级要积极引导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之间建立接纳互助、学习交流、合作欣赏的成长氛围。应当对随班就读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品质。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障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班风。



附件3:

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一、随班就读班主任工作职责

1.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责任心强,有爱心。能关心、爱护随班就读学生。愿意承担随班就读班主任工作,乐意为随班就读学生服务,做随班就读学生的知心朋友。

2.认真学习特殊教育理论,了解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和特殊教育规律,掌握特殊教育基本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

3.制定和实施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认真填写《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档案》,并在班级工作安排、整体教学计划和日常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中落实个别化教育。

4.定期与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研讨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情况。做好随班就读学生教育跟踪记录卡和家校联系卡。

5.建设随班就读学生的班集体。营造尊重、帮助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氛围;建立关心随班就读学生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缺陷矫治的小伙伴帮扶小组;选择适当的随班就读学生的座位和好的学习融合伙伴;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班队活动的帮助,创设展示特长和成功的机会,培养随班就读学生自信、自尊、自强的健康的心理。

6.为随班就读学生配置学习与训练的辅助用具,加强课外的辅导工作,充分肯定、帮助、激励随班就读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7.每学期对随班就读学生在身心健康、学业进步、能力发展、特长个性培养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过程性评价。

8.积极参加特殊教育培训,并主动开展随班就读个案研究。

二、随班就读学科教师工作职责

1.有良好的师德,对随班就读学生有爱心、耐心,乐意为随班就读学生服务,做随班就读学生的知心朋友。

2.学习特殊教育理论,了解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和特殊教育规律,掌握特殊教育基本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3.制定和实施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了解随班就读学生在该学科学习中原有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分析其在该学科学习方面的优势和弱势,找出其在学习该学科时的特别需要,制定其学科学期目标,提出对教材适当的处理建议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做好每学期的教学效果评估。

4.在针对全班学生的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及批改和考察考试中,要对随班就读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注意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好随班就读学生课前、课后的有效辅导工作。

5.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肯定、激励和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并即时为他们提供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以及作业与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要求。

6.为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学科学习的帮扶小组,并提供恰当的辅助工具。

7.及时与班主任沟通联系,参加随班就读学生情况综合分析研究会,共同商讨教育教学策略。

8.积极参加特殊教育培训,并主动开展随班就读个案研究。

三、随班就读资源教师职责

1.负责对普通班级转介来的学生相关的评量工作和学校随班就读校本培训。

2.制定资源教室工作制度,建立资源教室工作流程和资源教室随班就读学生个案工作规范。对于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小组推荐进入资源教室辅导的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全程规划,全程跟踪管理。

3.应在学生入班2至4周内,根据学生的评量结果,会同普通班级教师共同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可采用抽离式或附加式的补救教学和康复训练。

4.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需要,选编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制作实用的教具。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和康复训练。

5.应建立与原班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及追踪辅导。在本校开展班级的巡回指导服务,为本校的随班就读指导教师提供咨询和指导。


附件4:

丽水市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设备配置标准(试行)


类型

编号

名称

数量

一、办公

用品

1

办公桌椅

1~2

2

学生课桌椅

5-8套

3

电脑

1~2

4

文件柜

1~2

5

特殊教育影像资料

50套以上

6

特殊教育书籍

50册以上

二、感觉

统合

7

感觉统合发展核对表(量表)

1

8

万象组收拾袋

1

9

团队协力板/4人

1

10

独脚椅(个)

4

11

跳跃世界(中)

1

12

魔术环(个)

1

13

摇滚翘翘板

1

14

踩踏石

1

15

跳袋

1

16

88轨道(小)

1

17

视力环(2个/对)

1

18

羊角球(46CM)

2

19

颗粒大龙球(85)

1

20

大龙球(95)

1

21

花生球(40*80)

1

22

吊缆系列

1

23

大滑板

1

24

圆形小滑板

3

25

阳光隧道

1

26

乌龟垫

1

三、言语

语言康复

27

特殊儿童听觉功能的评估与训练(软件DVD光盘)原理篇、评估篇、应用篇、案例篇

1

28

特殊儿童言语功能的评估与训练(软件DVD光盘)原理篇、评估篇、应用篇、案例篇

1

29

语言康复训练指南(软件CD光盘)词语篇、语法篇、会话篇、礼貌篇、词汇与概念

1

30

特殊儿童语言能力的评估与训练(软件DVD光盘)原理篇、应用篇、案例篇;内含:语言康复训练指南


31

沟通辅具

1~3

32

沟通任意贴纸

3~6

33

临床康复用具(音位习得训练、词汇概念训练、认知训练)

1~2

四、心理

和行为干预器材

34

心理干预

——心理障碍干预(男)指导卡片A5(共27张)

——心理障碍干预(女)指导卡片A5(共27张)

1

35

早期行为干预积木玩具,卡片A5

1

36

社会行为障碍干预

——日常生活指导卡片A5(共53张)

1

37

沙盘游戏

1

五、认知

干预

38

特殊儿童认知能力的评估与训练(软件DVD光盘)原理篇、应用篇、案例篇

1

39

蒙特梭利教具

1

40

福禄贝尔教具

1

41

聪明伶俐木脑袋

1

六、补救

教学

42

儿童书籍


43

绘本


44

生字卡片


45

教具


46

学具


47

课件


备注:

1.其中项目一、二、四、六,以及项目五的38为合格资源教室必备器材。

2.项目三、五为示范性资源教室必配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