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丽水要闻
喜迎二十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2-10-13 08:5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丽水是一座红色之城,这里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诞生地,这里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丰沃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

丽水是一座青春之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进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这里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水持续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改革发展等重大任务,大力实施“红耀绿谷、强基共富”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锻造驱动发展“红色引擎”,打造新时代山区党建统领高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共同富裕。

提升人力的鲜明导向

秋收时节,位于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小忠村的“小畲味”直播间订单不断,直播间粉丝数量不断增长,农产品的销量持续增长。联合附近8个村搭建直播平台,通过网络销售农特产品,收益纳入各村集体收入,这样的“消薄”好点子出自村党支部书记程卫星之手。

从“当村书记压力大,担子重啊!”的本领恐慌,到“我要打造一批让人留得下、记得住、想来玩的好项目。”程卫星自信挑起乡村振兴“领头雁”这个重担的背后,是“领雁学历提升计划”的不断赋能。

担子重在哪?“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是群众发自内心的期盼;锻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工作作风过硬、廉洁自律的“头雁”队伍,这是组织的期望。

2019年以来,通过乡镇党委推荐、县委组织部审核、市委组织部比选,全市每年滚动排摸100名左右有潜力的对象,纳入市级“领雁”学历培训班,到丽水开放大学读取大专学历。经过层层选拔,程卫星成为当年全县5个入学学员之一。

程卫星介绍,有别于普通电大开放式教育,“领雁班”学员不仅要完成网上远程教育的课业,每学期还要集中封闭式授课一周。专业课程涉及基层管理的各个方面;技能实训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为重点内容,开展各类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交流研讨。

过去3年,通过开展“上学赋能”行动,市级“领雁班”共招收学员346名,示范带动各县(市、区)举办各类村(社)干部学历提升班100多期,全市累计帮助1900余名农村基层干部从田间地头走进大学课堂。与此同时,还有150多名省市县兴村名师下沉到450多个重点村、潜力村,通过面对面的导师帮带,培育了一大批好的“头雁”苗子。这些得到提升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正不断加速推进丽水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助推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建设。

实践证明,人是共同富裕的主体,人力是最重要的资源。围绕提升基层队伍人力质量,我市在村社换届中坚持优化结构与强化功能相统一,新一届村社班子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4.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较上届提升21个百分点,5916名农村产业链中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推行“张榜招贤、揭榜挂帅”,村村制定“五有+X”榜单,2208件“开门一件事”全速推进,新一届村级班子一产生就形成战斗力。在乡镇换届中,把优化班子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摆在突出位置,新一届班子平均年龄比换届前降低3.1岁,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较换届前提升16个百分点,一大批熟悉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新型城镇化等领域专业干部进入乡镇班子,与共同富裕新要求更加匹配。

共同富裕,思想先行。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市实施“共富铸魂”行动,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市级层面每年对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轮训1遍,县级层面每年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1次集中轮训,基层党委每年组织村社党员进行集中培训,通过“万场党课下基层”“党课开讲啦”等教育载体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沉到一线宣讲共富、谋划共富、推进共富,全市上下在深学笃行中同心奋进。同时,全市还建立“共富赶考”机制,对标强基指数,分层分领域建立“红耀绿谷、强基共富”榜单指数,市县层面组织镇街亮绩、村社擂台100多场次,以指挥棒激励乡村干部奔跑在共富最前沿。

在注重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提升的同时,我市将基层人才一并纳入“后继有人”范畴,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在中国茭白之乡缙云,以茭白产业带头人、省党代表李春萌为主建立的共富学堂,自5月16日成立至今,已培训党员群众300多人次,后续将全面铺开“村集体+合作社+大户+小户”的茭白产业模式助力共同富裕。

今年以来,聚焦全域化布点、全链条管理、全方位赋能,我市积极探索“共富学堂”建设模式,推动共同富裕向基层群众走深走实。目前,已打造“共富学堂”350个,累计举办各类技能培训和比拼活动1330余场,完成各类技能人才培训4万余人次,发展2120余名优秀学员成为技能师傅。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我市编制“共富学堂”产业目录,做到每个重点产业至少建成一个“共富学堂”,实现缙云烧饼、青田石雕、龙泉宝剑等36个重点产业全覆盖。同时,大力推动乡村干部学技能,增强创富带富能力。

在教学质量上,“共富学堂”通过构建“师资+课程+平台”闭环管理模式,从外部引进电商企业高管、农业专家,从内部挖掘兴村治社名师、乡土人才以及各类产业国家级、省级大师,打造拥有647人的高质量讲师队伍,将培训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精准对接。

我市还着力做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后半篇文章,在下山移民安置小区、外出流动人口集聚地、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等地,有针对性地布点建设来料加工、电商等“共富学堂”38个,推动搬迁安置居民安下心、住得下、富得起,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

强村共富的有效路径

今年6月,松阳县古市镇召开生态强村公司股东大会,对2021年的收益进行分红,15个行政村共计分得322万元。

近年来,古市镇致力于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积极探索“政府引导、集体经营、市场运作、村民参与”方式,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集体经济增收之路。

在强化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整合资源抱团“消薄”的过程中,古市镇强村公司作为重要载体和平台,起到了关键作用。古市镇寺口村原先的茶青市场利用率很低,经营管理粗放,每年村集体倒贴管理费10多万元。2019年,由镇强村公司牵头,整合8个产茶村跨村联建茶青市场项目,寺口村取得土地收益300万元。2020年茶青市场部分经营权出让,强村公司年收益达到72.5万元。目前,市场为茶农提供农资、理发、农副产品交易等集成服务,市场交易火爆,年茶青交易量超4000吨,年交易额达2亿元以上,有效推进了富民增收。

就在前不久,缙云县新建镇举办的花海音乐美食节上,27个行政村、2个镇街强村公司以及“西乡”党建联建企业搭起40多个专属摊位,乡镇主要领导站台鼓劲,村主职干部掌勺摆摊,驻村联村干部吆喝卖货,党员干部齐上阵招揽顾客,现场人山人海,生意火爆。据统计,仅3天营业额就超47万元,利润超14万元,其中最高村营业额超5万元,打开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

如今的丽水,到处都是党建领航助力乡村共富的生动探索。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丽水所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已全部入股各级强村公司。

丽水市大部分农村地处山区,数量多,规模小,资源呈碎片化,靠“单打独斗”难以有效致富增收。针对这一情况,丽水市率先以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组建县级和乡镇级强村公司,通过抱团发展,盘活各方资源,助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在公司成立过程中,我们既鼓励各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部分村集体闲置资金入股强村公司,同时,也指导各地、各行政村在清产核资基础上,将碎片化的闲置固定资产、山林耕地以及河塘水库等资产、资源折价入股强村公司。”丽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松阳县三都乡上田村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该村实物资产、资源的经营权和使用权作价100万元,同时出资400万元与强村公司合力进行旅游开发,预计年收益将超50万元。

为解决经营人才短缺问题,强村公司既可向地方国资部门、企业等“借”人才,也可以社会化招聘的方式招纳“职业经理人”。强村公司组建后,可以自主开发农旅经济、物业经济、能源经济等项目,还可以在“山海协作”合作框架下投资“飞地”项目,探索多种发展模式,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此外,丽水市还在部分乡镇设立试点,从政府生态产品采购切入,让乡镇强村公司逐步承担起生态产品提供者的重要责任。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对外发布了乡镇GEP核算报告,县政府根据GEP增量的2%向该乡购买188万元的生态服务产品,实现GEP增长的变现。

据统计,目前丽水全市各级强村公司已实现盈利8500余万元,年分红7135.80万元。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资源整合,实现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我市还大力推进党建联建机制,通过乡村党组织牵头,推动村与村联合发展,推动村与机关、村与企业、村与金融机构等结对合作,有效打破区域领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目前全市已打造682个实践案例,源源不断地聚合起共同发展致富的强大动能。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建的红色美丽村庄党建联建机制,吸纳了中央级和省市县级共100个红色美丽村庄,撬动投入各类资金5.25亿元,去年这些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45%,带动村民人均增收同比增长21%,推动强村富民取得明显成效。

“共富工坊”的“红色密码”

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缩小地区差距领域的首批试点,丽水坚定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的目标,着眼解决山区群众增收致富中存在的资源整合难、产销对接难、物流运输难等问题,坚持党建统领,整合部门、乡村、企业等力量,盘活资产资源,探索打造党建引领“共富工坊”丽水模式。“共富工坊”正成为基层的发展之坊、富民之坊、数字之坊、强基之坊、暖心之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建成“共富工坊”394家,带动4万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年均增收2万余元。

在畲乡景宁,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畲族手工特色布鞋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巧手畲娘“共富工坊”牵头企业畲艺坊请来畲族布鞋技艺传承人、专业设计人员等12人担任共富导师,不定期对工坊职工、有就业意愿群众开展畲族包、布鞋、彩带等加工技能培训,做大能人队伍。

共同富裕,是从“输血”到“造血”的富,丽水本着“部门集成、乡镇主导、村企联动”的工作原则,引导全市422家企业和村(社)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成功打造8家县级“共富工坊”服务中心、68个乡镇“共富工坊”服务站以及300多个村社“共富工坊”服务点,建立红色志愿服务队54支,提供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关心关爱等各类服务6500余次。

年初,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青田石,有了属于自己的抖音直播基地。青田石雕抖音基地以党建为“媒”,与当地农村合作,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超3000人,日均销售额超200万元。一边是红色专员的结对服务,一边是青电协开展电商主(助)播培训孵化,靠着靠前服务,青田本土网红主播和专业电商直播团队已小有名气。

据悉,依托38个电子商务专业村、16个专业镇、20个电商园区,丽水正紧锣密鼓布局共富直播间。2021年数据显示,全市网络零售行业解决直接就业岗位2万个,带动间接就业岗位5.3万个。

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我市统筹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因地制宜构建了农旅融合型、来料加工型、流动供销型等“6+N”的“共富工坊”发展模式。

“嘉兴粽子,有40%的遂昌味。”在浙南箬叶市场,络绎不绝的采购商是遂昌县箬叶产业发展的最好见证人。今年,遂昌县创新成立箬叶产业党建联建机制,以“总站+分站+农户”模式推动箬叶共富工坊集群建设,打通全链条管理模式,形成了品牌效应、延长了用工周期,帮助异地搬迁户、茶农年平均增加3个月-4个月的就业时间。如今,箬叶“共富工坊”已辐射近8000名农户就业,增收近5800万元。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执政之基更牢固、力量之源更充沛,筑梦前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