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部门动态
致富秘诀!丽水大学生放弃好工作,在农村“挖金”当老板,每年光支付工资就有70万
时间:2022-10-03 2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樨鄉記”生态农庄,见到邱黎辉正在建筑工地上忙活。这是他今年刚投资的项目,准备新建一所民宿。“樨为木樨,是桂花的别名;鄉为乡村,有‘郎’乡村才有未来。”邱黎辉这样解释“樨鄉記”这个名字的由来。

为了打造自己理想中的农庄,遂昌“95后”小伙邱黎辉毅然辞去银行的稳定工作,回乡创业。经过几年打拼,他将父母手中破旧的家庭农场,打造成了一个崭新的生态农庄,还带动了很多周边村民增收。

眷恋故乡山水

“农二代”从银行回归田园

邱黎辉是一个典型的“农二代”,他的父母在遂昌县湖山乡长安村经营着一个家庭农场。大学期间,他在无锡参观一个农业综合体时,被深深震撼。“原来农场环境可以搞得这么美,产品可以做得这么多元。”从那以后,“开一家这样的农庄”这个想法就在他心里发了芽。

2017年,大学即将毕业的邱黎辉,以优异的表现在当地一家银行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为了心中的“农庄梦”,他毅然选择辞职回家。“城市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我舍不下丽水的绿水青山。我想趁着年轻,回老家闯一番事业。”邱黎辉说,家乡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山里还种植了7000多棵桂花树,“这样的‘宝藏’如果被埋没了,多可惜啊!”

一开始,他的父母很不理解他的做法。“他们辛辛苦苦供我上大学,就是想让我逃离农村,没想到我还非要往村里跑。”邱黎辉表示,刚回家创业那会儿,他和父亲因为这事经常争吵。但邱黎辉并没有放弃,他将自己的思路和计划制作成详细的企划书,逐字逐句讲解给父母听,还试着在互联网销售土鸡。

很快,原本只在湖山乡销售的长安土鸡,成了邱黎辉朋友圈的“网红”产品,不仅卖进了县城,还拿到了不少来自杭州、上海的订单。见农场的土鸡第一次卖断了货,父母不再质疑邱黎辉的创业决心与能力,转而帮助他发展事业。

执着追梦

理想中的农庄已逐渐成型

在那之后的几年,邱黎辉一步步将自己的企划书化为现实。他父母经营的遂昌金菊家庭农场养殖基地经过重新定位、包装,已化身为“樨鄉記”生态农庄。通过努力,他们将原本脏乱、破旧的家庭农场改造成了崭新的农家乐,还增设了餐饮、观光、烧烤等功能区。在养殖方面,他不仅将土鸡养殖量从1000多只扩容至约5000只,还饲养了牛、羊等。“我的目标,就是把农庄打造成一个集吃住游娱购学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邱黎辉说。每到节假日,“樨鄉記”餐厅经常出现一座难求的局面。

邱黎辉的回归,不仅让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也带动附近不少村民走上了增收之路。

海带排骨锅、番茄炒鸡蛋、香菇炒肉……饭菜香中,在“樨鄉記”劳动了半天的工人们歇下来开始吃饭,他们都是湖山乡的村民,“在这儿帮工,每天能拿150元‘工资’,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两三万元收入。”65岁的罗樟宝是“樨鄉記”的“老员工”,他告诉记者,他的年龄已经不适合外出务工,“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既能安心工作又能兼顾家庭,比在县城打工好。”谢新洪接过了罗樟宝话茬。他是这群人中的“包工头”,原本在县城工作,在邱黎辉的邀请下回到家乡,如今年收入约8万元。邱黎辉告诉记者,每年他支付人工工资近70万元。

为了给游客提供最佳餐饮体验,邱黎辉还经常向附近农户收购原生态农产品,且价格常常高于市场价。此外,他还借助桂花林的优势,研制出桂花红茶,每年收购大量土茶作为原料,惠及当地茶农。

邱黎辉说:“现在,我市正在全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看到了机遇,更感受到了沉沉的责任感。”当理想照进了现实,踌躇满志的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乡村因青年而活

城市因青年而兴

以青春之名

共筑青年发展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