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研学创意”让“网红村”更红更火
发布时间:2022-04-28 09:10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对莲都区大港头镇利山村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比字面解释宽泛得多的概念。

背倚青山,阡陌如绣,白墙青瓦,鳞次栉比,尤其是村前百亩荷塘,每到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别有一派令人自在舒展的乡野气质。

这样的气质,源自村庄发展的底气。

受疫情影响,距离和时长持续影响乡村旅游的热度,但利山亲子研学游却一反常态火遍全网。两年多来,当地组织了239场活动,接待了两万多人次,几乎没有受到疫情的干扰。

这不是利山第一次“出圈”。早在2014年,当地的国庆长假游客接待量就超过了7万人次。作为丽水崛起较早的景区村,利山在十年间经历了从风光无限到逐渐沉寂的过程,如今,它再次找到新的发力点——“亲子+研学+民宿+文创”,探寻乡村旅游的无限可能性。

乡村生活新场景

“今年‘五一’是我们第三次带孩子来利山。前几次,我们和孩子一起染布、磨豆腐、搅棉花糖、画木板画、喂画眉鸟,有一天突然下雨,我们在雨里踩水,玩得停不下来,开心极了。”市民翁美玲家住莲都,近水楼台的便利,让她在这个五一假期继续选择到利山村参加小可家两天一夜的亲子研学深度游,“之前都是白天游玩,这次‘五一’我们要在村里过夜,相信会有另一番体验。”

小可家亲子研学基地所在的栋村自然村,距利山村中心不过800米,开车只需要两三分钟,但在过去,绝大多数来利山旅游的游客不会在此作停留。

“无论是大巴车还是自驾车,都是从栋村径直经过抵达利山,大家根本不知道这儿有个自然村。现在不一样了,一说到利山,首先被提到的就是栋村亲子研学。”利山村党总支书梁碎南告诉记者,栋村的亲子研学是在这两年多里火起来的,“疫情影响了长途旅行,丽水的家长改变思路,带着孩子进村研学,现在每到节假日,村里到处都能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语。”

“近几年,优质亲子研学活动成了家长们眼中的‘香饽饽’,带孩子领略大美丽水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在户外课堂中体验与自然、乡村的亲密接触,成为很多家庭旅游的‘刚需’。”小可家亲子研学基地负责人陈耀红,是丽水小有名气的旅游推介达人,在前往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她敏锐捕捉到了亲子研学游的旺盛市场需求。2020年7月,她在自己的家乡栋村举办了第一次亲子研学活动。

“第一次活动只有7个家庭报名,我带着小朋友在树林里寻找不同形状的树叶,一起采摘瓜果蔬菜。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家长也特别认可。”正是这次活动,让陈耀红坚定了发展亲子研学游的信心。同年国庆假期,基地举办了第一场“过夜深度游”,由于物流延时,住宿硬件设施都没来得及到位,“窗帘、凉席、电扇都是临时从乡亲家借的,但即便如此,7天的活动从早排到晚,依然天天爆满。”

今年发布“五一”活动招募之后,不少杭州、温州的回头客纷纷来电咨询,“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我全部回绝了,这次只针对莲都家庭开放。”这些天,陈耀红一直在为“五一”活动做准备,她告诉记者,基地推出了亲近自然一日游、两天一晚深度自然游、主题生日派对等主题亲子活动,“很快就被预订一空”。

亲子游具有消费高、重游率高、市场增长快等特点,而像栋村这样的乡村亲子研学游具有距离近、消费低、侧重自然体验等特点,无疑让其变成后疫情时代下乡村旅游浪潮中最独树一帜的弄潮儿。

特色旅游新品牌

在茶香四溢的茶园里,小朋友戴上草帽,背上小背篓,和父母一起当一回小茶农,了解茶叶的种植、生长等相关知识,学习采摘茶叶的小技巧;在农田里,小朋友认识农耕工具和操作方式,化身小农夫,堆草人、捉泥鳅、种菜摘菜,重温父辈儿时的农耕生活……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乡间田园景致在利山逐渐显现,劳动教育、大地艺术、人文自然、传统非遗、畲族特色等乡村生活场景,不仅吸引着丽水各地的家庭前来体验游玩,更成为周边城市家庭的出行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小可家亲子研学基地的家庭游客中有三分之一在一年中有两次以上的重复游玩。因为每次都有意犹未尽的体验者,同时也更想留住深度游玩的家庭游客,基地不断推陈出新亲子研学主题活动。

村子里山水秀美,空气清新,是一个天然的娱乐场。研学活动围绕人与乡村的深度链接,与家庭游客共创在地体验,带着孩子们享受山野时光的同时,让他们在游戏中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在活动当中学会分享和爱。

一个来自湖南长沙的家庭已经连续两年来到利山,今年这个家庭提前向基地预约了暑期亲子研学活动。“第一次是春天来的,那时候满山野菜冒尖,亲子研学活动就加入了挖野菜的项目,让我们记忆犹新。第二次是过年的时候,我们亲手做豆浆、豆腐,炖煮各种美味的菜肴,从土灶里捞出香喷喷的米饭,这样的年味,让我们至今念念不忘。”这个家庭的女主人沈月告诉记者,“在活动现场,孩子和家长的互动都会被一一记录,这些照片、视频,是最珍贵的家庭记忆”。

摄影是陈耀红的特长,而在亲子研学活动中,她将这一特长变成了特色——全程跟拍亲子活动,认真记录每个家庭在利山游玩的美好点滴。“起初我们请专业教练带孩子们做游戏,但后来发现,专业人士往往只关注游戏本身,反而容易忽略亲子互动感受。所以我们不断调整方案,比如请当地村民加入农耕非遗体验、开展劳动教育。”

另一个有趣的变化是,一开始从城里酒店聘请的厨师,如今也换成了当地擅长烹饪的村民,因为“家长们更喜欢本地时令特色菜肴,技艺精湛的大厨反而烧不出接地气的乡土滋味”。回村摸索研学活动两年多的陈耀红,还结合中国传统节气、当地农作物生长情况设计出不同的主题活动,在她看来,“唯有凸显出个性,才可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振兴共富新路径

“现在,我们一年四季只管把番薯、土豆等农产品种好,不用自己动手,过来游玩的家长孩子会在地里把菜都给收走了。”说起亲子采摘活动带来的收益,村民项爱仙笑得合不拢嘴,“一年光是这卖农产品的收入就有好几万元!种了一辈子地,我从没想过番薯这么值钱。”

如今,栋村一年四季的农产品销售几乎都被研学活动“承包”了。亲子研学游走红之后,利山村吸引了不少在外乡贤回村发展,江国武就是其中一位。

“看着亲子研学游在村里开展得如火如荼,我决定回村建设水果基地,对接亲子研学的水果采摘活动。”江国武告诉记者,为了详细了解亲子研学的运营机制,他会在今年“五一”期间去基地学习,“种水果并不难,难的是打造一个能让家长和孩子都认可的研学场所”。

去年以来,利山村的亲子研学活动场地从栋村扩展到利山周边村落中。不仅如此,为了满足亲子研学深度游需求,利山村的多个民宿陆续与基地达成合作,利山畲族表演队也参与到亲子研学基地的畲族特色主题体验活动之中。

“受疫情影响,来我们这儿的外地游客减少,本来还为今年‘五一’假期的民宿生意发愁,但现在,房间已经基本订满了。”位于利山村的临荷轩民宿主雷水兰表示,随着亲子研学深度游的不断拓展,民宿乃至乡村旅游都发展得越来越好。

当下,除学校对集体研学旅行的需求外,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已经率先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亲子游、研学游备受热捧,客观上反映了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乡村旅游的热情正在持续升温。

“利山亲子研学在一年四季持续火爆,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发展思路。目前,参与栋村新农村建设二期项目的村民都非常看好亲子研学的未来,大家建设符合研学需求民宿项目的热情和干劲很高。”大港头镇组织委员钟建成表示,利山正致力于打造亲子IP研学乡村,更有效地把亲子研学游深入到乡村发展中,“让更多村民收获亲子研学结出的共富硕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