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文广旅体局 >> 文化遗产
丽博观古·处州遗存—鹤溪潘家大屋
时间:2022-05-16 09:0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文广旅体局

丽水,旧称处州,地处浙西南,境邻闽东北,有“万山之都”、“四塞之国”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繁衍。县邑始分于汉晋,州郡迭建于隋唐。处州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古迹之盛,蔚为大观。窥一斑而见全豹,“丽博观古·处州遗存”微周刊以图文形式带大家了解丽水的古遗址、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文物古迹。让我们一起共同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推动丽水文旅融合发展。

鹤溪潘家大屋

潘家大屋坐落于有“鹤溪洞天”之称的景宁鹤溪老城古街区,鹤溪镇戏台后15—16号,始建于明代,距今约400年的历史。

潘家大屋俯视

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三进五开间两厢式,面宽20.50米,进深51.00米,面积约1045.5平方米。外大门朝南,门内通道,三面围墙。正屋大门朝东,砖砌三间四柱三楼式门墙,额枋砖雕仙鹤莲花图,檐口砖雕斗拱,花砖挑檐。门边有两对旗杆夹石。门内额砖刻“堂构重光”四字匾。

砖砌门楼

进门为大天井。一进五开间平房,一二进间墙间隔,两边厢前檐有拱门与相通。二进五开间,明间九檩前后单步穿斗用七柱。二三进间天井。三进五开间楼房,明间梁架九檩前单步后双步穿斗用八柱。一二进屋面硬山顶,三进屋面歇山顶。二三进为木质柱础,根据其柱础的形制和檐柱斗拱的做法,以及与二进间墙间隔的情况来看,一进建造的时间比二三进略迟,一二进间隔天井墙中部的墙基可明显地看出原设大门,后因大屋分给多户人家居住,原大门位置用砖墙砌隔。

潘家大屋为明代潘琴建造。潘琴(1424—1514),景宁鹤溪人,字舜弦,号竹轩,曾任吏部主事、兵部员外郎、福建兴化知府等职,为官清廉,著有《竹轩文集》传世。清代,潘姓人又在主体建筑的旁边扩建房屋,鼎盛时有大小天井9个,厢房71间。现存主体建筑三进保存完整,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尤其突出的是其檐柱间的丁拱结构,角柱上撑拱和上部一出跳斗拱结构,一二进明间后内柱照壁上的双层斗拱结构比较罕见。潘家大屋是景宁最古老的、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