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旧称处州,地处浙西南,境邻闽东北,有“万山之都”、“四塞之国”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繁衍。县邑始分于汉晋,州郡迭建于隋唐。处州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古迹之盛,蔚为大观。窥一斑而见全豹,“丽博观古·处州遗存”微周刊以图文形式带大家了解丽水的古遗址、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文物古迹。让我们一起共同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推动丽水文旅融合发展。
季氏宗祠位于庆元县竹口镇黄坛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后迁建到现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对祠门、墙壁、屋面等改旧营新。
季承九祠由魁星楼(门牌坊)、祠堂、学堂(轩房)、膳房遗址等组成。占地面积约861平方米。祠堂居中,坐北朝南,木牌楼和学堂相对独立,分别位于祠堂东、西两臂,在祠堂前天井处两侧各开启拱券门通行,组成建筑群。 木牌坊上檐铺作
木牌楼朝东,前设照壁,牌楼布局为八字形,五开间,明间、次间进深二间,梢间进深三间,明间后檐柱中间设门。二重檐,梢间带一副阶形成三重。重檐出檐深远,如意拱层层叠涩出跳,承托上檐,翼角高翘,正脊当中饰宝塔,端头吻鱼龙。额枋、梁、雀替等构件皆雕刻花草、动物、人物图案。牌楼结构复杂,工艺精细。
经牌楼由砖砌拱门转入祠堂。祠堂由前天井、过厅、中天井、正堂组成。过厅三开间,进深二间,设槛门,硬山顶屋面,两侧马头墙。
过厅至正堂之间设天井,中轴砖砌甬道,天井两边砖砌屏墙,墙肩镶饰菱花纹砖雕,施彩绘。
正堂面阔三间,明间进深四间,抬梁梁架。次间穿斗梁架,柱架密集。进深方向第一、二间檐下施鹤颈卷棚。明间六根内柱为八角木质柱础,础肩刻覆莲瓣,每面开光,刻花草、如意等纹饰。
正堂金柱刻花八角木柱础
过厅、正堂方砖墁地,天井卵石铺设。四周砖学堂(轩房)中置天井,前后均三开间,结构较简,似后期添建。祠前有青砖墁砌曲径与黄坛古村相连,当地人称之“九曲金街”。
该祠堂布局合理巧妙,建筑古朴庄重,牌楼、木质刻花柱础等做法别具特色,具有明晚期、清早期风格。尤其是牌楼,是祠堂的点睛之笔,匠心独运,浙南地区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