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昌福 摄
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
丽水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是浙江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在革命年代,周恩来、刘英、粟裕、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英烈都曾在这里留下光辉战斗足迹,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缔造形成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伟大浙西南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处州儿女坚定信念、阔步前行。丽水又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丽水之赞”的光荣赋予地。
一直以来,丽水坚持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引领,以永做新时代“挺进师”的奋进姿态,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红绿”融合为鲜明特质、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并在不懈的奋斗实干中构筑形成了引领浙西南革命老区大踏步前进、大跨越发展的根本行动指南和重要战略思想的四梁八柱,即“八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高扬“丽水之干”的行动奋斗旗帜,必须坚持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必须坚持把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作为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把共同富裕确立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必须坚持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自觉运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必须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战略性先导工程,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现代化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保持全省第一,成为全国唯一的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排名前十的地级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跻身全国地级市前40名,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浙西南革命老区面貌焕然一新,满怀信心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争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
点绿成金: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坚持“生态就是经济、经济必须生态”的理念和要求,把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作为战略任务,深入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内涵建设,持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体系转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主导型的新型轨道。全面推进“生态经济化”,大力发展基于绿水青山生态优势的内生性产业。画好“山水画”,念好“山字经”,写好“水经注”,以“生态+”带动“农耕+”“文化+”“旅游+”“互联网+”的农文旅网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以“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泉”等“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牵引带动的品质农业、生态民宿、乡村旅游和水经济等生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大力推动“经济生态化”,聚力发展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的外源性产业。突出把生态工业作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重点,坚定“工业强市”方向不动摇,以超常规非一般力度推进平台“二次创业”和“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通过近3年不懈努力,实现变不可能为可能,“无中生有”培育形成浙江省第二条组链成群的半导体全链条产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合成革、滚动功能部件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为全国样板;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级经开区中的综合排名也从158位一跃跻身前80强。
创新引领:持续迭代升级人才科技新政。坚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山区也能搞创新,加快发展更须搞创新”的创新自信,深入实施丽水史上最具综合竞争力的人才科技新政,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协同创新。在创新平台建设上,按照“服务全域孵化、带动全域创新”的定位和思路,在中心城区落子布局浙西南科创中心,市县联动建设“十子连珠”浙西南科创走廊,推动最美生态与最优人才、最强科技携手“联姻”,“一心支撑、点面联动”的浙西南科创体系已见雏形。创新资源配置上,坚持人才科技融合发展,以产业定位科技、以科技索引人才,瞄准重点产业“一产业一规划”精准适配人才科技资源,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共生。创新主体引育上,实施“绿谷精英”“绿谷英才”计划和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连续十届成功举办“智汇丽水”人才科技峰会,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大院名校开展深度合作。近3年,全市引进高校毕业生年均增幅达到68.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等9项主要创新指标实现翻番。创新已经成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核心动力引擎。
改革赋能: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生态是丽水最大的资源优势,如何在坚守生态底线基础上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是推动浙西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必须破的题。2019年以来,丽水主动承担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率先把GEP和GDP一并确立为市域发展核心指标,构建包括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质量认证、市场交易以及生态信用等内容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培育“两山银行”“生态强村公司”等新型市场主体,发展生态利用型、生态赋能型、生态影响型产业,推进基于GEP核算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在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上形成了具有丽水辨识度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丽水坚持“双跨融合”导向,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和数字化改革有机结合,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数字化改革的重大需求、重大场景、重大改革项目,以数字化改革进一步牵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从丽水“先行试点”迈向全国“先验示范”,实现两项改革相得益彰,创新开发的“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化综合智治应用入选浙江省首批最佳应用。以此为牵引,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全国生态环境健康管理创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国家气象公园试点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重大改革全面铺开、系统推进。
增收富民:争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既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也是政治责任。丽水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聚焦增收富民这项根本任务,促进人民生活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坚持以负责任的高质量确保全面小康攻坚实现高水平,探索建立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持续增收机制和以开发式扶持为主要方式的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实施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计划,开展10万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行动,不仅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还有效减缓了相对贫困现象,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总收入1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下家庭、低收入农户零就业家庭“四个清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13年保持全省第一。特别是针对居住在高山远山深山地区的群众,组织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已帮助12.4万群众下山进城、拔掉穷根,实现了安居乐业。
精神的力量是无形的但却是无穷的。2019年以来,丽水在全市深入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自觉肩负起“守护红色根脉”的时代重任,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融入处州儿女血脉,并以这一最是丽水本土的精神财富,为“丽水之干”这一丽水当前最是紧要的具体行动注魂赋能立根,使其成为丽水最鲜明的精神地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丽水将更加坚定自觉地扛起推动革命老区振兴的重大政治责任,永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向前的新时代“挺进师”,团结带领老区人民以共同奋斗创造共同富裕美好生活。
(载6月15日《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