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丽水要闻
夜宵经济点亮舌尖上的都市生活
发布时间:2022-06-02 09:16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进入夏季,从街头巷尾到酒馆餐厅,主宰着无数丽水人夏夜生活的美味夜宵,纷纷精彩登场。

灯火通明的“深夜食堂”、大快朵颐的老饕吃货、奔波忙碌的外卖骑手,交织出一幅充满活力的丽水夜景图,也催热了红红火火的夜宵经济。

与此同时,伴随着年轻消费群体个性需求的持续扩大,传统夜宵市场也开始不断提质升级,充满文艺气息、环保理念、个性创新等元素的夜生活方式,正在丽水成为主流。

“大排档”转型释放消费潜力

夜宵,并非晚餐的延续,通常过了20时,来来往往的食客方才活跃在各个街区,开启属于美食的狂欢。

每到夜晚,位于市区的处州府城美食街区总是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味。有些店外排着长队,有些食客则围坐在露天餐桌边,边吃夜宵边谈天说地。作为丽水市区美食聚集地之一,这里不仅是食客的必打卡之地,也是丽水夜经济的一面旗帜。

对丽水人而言,在烟雾缭绕、声音嘈杂、光线昏暗的烧烤摊边撸一把油滋滋的烤串,是对夜宵的最初印象。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的夜宵市场蛋糕吸引众多餐企加入,它们拓宽消费时段、增加特色菜品、创新经营模式,也使市区夜宵市场告别过去幕天席地的进餐环境,日渐形成天宁一村、厦河一区、处州府城等夜宵商圈。

这些商圈内的店铺有一个共性——自带一块露天场地。

结束白天紧张的工作之后,吃一顿畅快淋漓的夜宵,是不少丽水人追求的“八小时以外”的休闲生活方式。在食客眼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吃夜宵时最为放松,因而在选择就餐场所时,往往倾向于有露天场地的餐厅。

打出“让我们一起回忆慢慢变老的我们”宣传语的老邓大排档,是市区较早将街边排档搬进餐厅却又保留传统排档特色的餐饮店——正门外的露天场所可以支起七八张餐桌;承袭传统大排档菜肴“咸辣”的重口味特点,人均消费价格相对实惠;入口处设有十元一杯的自助冷饮台,那是十多年前传统大排档的标配。

“总体看,现在大排档的环境变得更干净了,但所营造的夜宵氛围并没有改变。”经营老邓大排档的邓春阳说,夜宵形成独立业态的关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轻松自在的消费场景,人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快乐的感受。

正因如此,吃夜宵的食客越来越多,不少商家抓住夏季夜间消费机遇,延长夜间营业时间。经营姐妹烧烤店的老板欧阳红金告诉记者,入夏后,夜宵时间一般比平时延长一两个小时,营业到凌晨四五时也经常有之。“夜猫子们开始活跃起来了,大家总是三五成群外出吃夜宵。夜宵的营业额能占到总营业额的一半甚至更多。”欧阳红金告诉记者,若适逢天气晴朗,不仅店内爆满,店外支起的几张桌子也总是坐得满满当当。

个性化需求推动新兴潮流

尝试在夜间时段增加菜品、拓宽消费时段、拉动夜间消费的不止是中式餐饮店。一些充满个性元素的餐饮品牌在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丽水年轻人的新宠。

在市区江滨公园附近,一家名为诚磊的咖啡馆总是一入夜便人声鼎沸。人群中,有刚加完班的下班族、有品尝美食的游客、有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有钟情于夜生活的“夜猫子”。他们或形单影只,或三五成群,在华灯初上时方才陆续登场。

“六七年前在丽水,晚上外出喝一杯咖啡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一直想开一家24小时营业的咖啡馆。”负责人周忠伟告诉记者,从2015年在青田创立第一家诚磊24小时欧式体验馆,到2020年在莲都区开起第一家咖啡厅,这是诚磊咖啡连锁扩张版图中的第6枚“落子”。

19时30分,咖啡馆在驻唱歌手的表演中拉开帷幕,但正式开启热闹的夜生活,得到22时左右。咖啡馆内分隔出不同的区域,以迎合年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靠近门口的吧台,是文艺青年的专属打卡地,他们享受着微风,品尝一杯适口的鸡尾酒;大堂内,适合一个人发呆或与三两好友交谈;内设的网红包厢,则可以举办一场派对。“我们的市场定位,就是为年轻人打造舒适便捷且具有标识性的‘第三空间’。”周忠伟说。

不止是诚磊,在夜经济的政策导向与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越来越多咖啡馆、西餐厅积极试水夜宵经营,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最近,我们的营业时间也延长到了22时。”花园小镇米柚西餐厅负责人程佳佳告诉记者,入夏以来,花园小镇的夜晚明显变得热闹,“我们也希望在夜宵经济里分一杯羹。”

与定位明确的咖啡馆不同,从传统酒吧中细分出的“小酒馆”,因为承载了年轻群体的社交需求,也成为当下热门的夜宵场所。它们主打“酒+小食+轻音乐”模式,在夜间消费时段占得一席之地。

“营业时间取决于客人几点散场,一般晚上10时,客流量会达到高峰。”位于市区温馨园小区的啤气精酿,是丽水较早以“小酒馆”形式出现的门店。负责人老王告诉记者,自2017年开业以来,主要目标消费群体一直以年轻人为主,“我们注重打造轻松的社交场景,因此整体氛围非常安静,甚至不开音乐,与传统‘闹吧’错位经营。”

夜宵外卖催生“夜宅经济”

夜宵经济的红火不仅体现在实体门店,也表现在近两年迅速发展的网上订餐和外卖送餐行业。

“您有新的线上订单……”在天宁一村“虾夫老吴”店内,外卖订单的提示音在夜晚不断响起。

“虽说人人爱夜宵,但并不是人人都爱出门。我这家店就是奔着外卖市场去的。”老板吴建伟说,去年开通线上服务后,最初一个月只有几单,现在已有六七百单,“外卖市场越来越火热,其中一半订单来自夜宵。“

夜宵,是丽水人打开夜晚的方式,外卖很好地解决了距离、时间及安全的问题,自然成为许多人的首选。市民付会娟是外卖发烧友,她说,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只想安静宅家品尝美食,“点外卖简单方便,动动手指就能获得多种品类,价格实惠还能每天都不重样。”

随着夜宵市场蛋糕越做越大,越来越多像吴建伟一样的年轻创业者加入“外宅经济”大军。“虾夫老吴”的店铺选址冷僻,店面不大,包括门口的露天场地,堂食只能容纳二三十人。正因为店小,吴建伟能够一人兼数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经营成本。“外卖生意投资小、风险低,比较适合青年创业。今年入夏以来,附近瞄准夜宵经济开出的外卖店也越来越多。”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平台上的“夜宵”板块仅市区主城区一片近一个月就新增商户近60家。

除此,越来越多夜宵商家开拓了线上经营业务,成为“外卖夜掌柜”。位于中东路的兄弟烧烤店,在美团外卖上的月销订单近7000单,已经超过了堂食。老板告诉记者,晚上9时至12时点外卖的人最多,“天气状况越差,生意就越好。”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为商家“带货”,美团、饿了么等外卖APP推出半夜秒杀、超级品类夜等促销活动,不少经营夜宵外卖的商家还提供放心吃、准时宝、免配送费、食材公示、极速退款等服务。

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浙江已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规定外卖商家应当在经营者信息页面的显著位置以视频形式实时公开食品加工制作现场,并使用封签对配送的食品予以封口,为食品安全再加一道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