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旧称处州,地处浙西南,境邻闽东北,有“万山之都”、“四塞之国”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繁衍。县邑始分于汉晋,州郡迭建于隋唐。处州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古迹之盛,蔚为大观。窥一斑而见全豹,“丽博观古·处州遗存”微周刊以图文形式带大家了解丽水的古遗址、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文物古迹。让我们一起共同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推动丽水文旅融合发展。
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位于云和县城司前巷20号,始建于元延祐元年(1314),明宣德元年(1426)由族人王海澄捐资扩建完成,其后历经明清两代数次修葺,现存建筑多数构架为清代咸丰五年(1855)所留。
祠堂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两厢式,通面宽18米,通进深36米,占地面积659平方米。总体布局分为门厅、序伦堂、寝堂三进,各进之间设天井,天井两侧设厢房。正立面当中筑八字门墙,在一进明间前内柱间嵌入木质大门,门前置一对抱鼓石。
建筑抬梁穿斗混合梁架,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叠瓦式屋脊。四周土筑封火墙。祠内厅堂、廊弄地面用方砖铺墁,鼓墩式石柱础,方形柱顶石,天井用小鹅卵石拼花铺就。
序伦堂明间后檐柱及寝堂明间四金柱、前檐柱用石材,上刻楹联诗句。王家祠堂布局工整,牛腿等雕刻精美,石柱上题刻楹联书法俊美,浑厚大气。二三进之间天井当中设条石砌筑祭台,在一般宗祠建筑中罕见,是王家祠堂建筑布局的独特之处。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南迁。到1942年5月,政府及其所属机关改迁丽水地区,以云和县为临时省会前后4年时间。当时,王家祠堂曾为浙江省警察大队驻地、浙江省船员工会联合会临时办公场所,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政府南迁这段特殊的历史,承载了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