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文广旅体局 >> 工作动态
浙江松阳:非遗工坊助力共同富裕
时间:2022-06-23 11:2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松阳县文广旅体局

松阳有1800多年的建县史,孕育了独领风骚的农耕文明,保留了百余个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中国传统村落75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保留最完整、乡土文化传承最好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     

松阳现有非遗工坊14家,其中豆腐工坊为省级非遗工坊培育名单之一。近年来,松阳县始终秉持“共同富裕非遗先行”的理念,坚持文化引领、品质建设,以传统村落保护为切入,以非遗保护传承为核心,以非遗工坊为抓手,一手握传统,一手牵未来,奋力打造现代化“田园松阳”,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续写了非遗助力共同富裕新篇章。

一、以文铸灵魂,构建非遗保护新格局

一是做好非遗+文章。积极开展“非遗+研学”、“非遗+体验”等旅游新思路,已建有两条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推出的亲子制作豆腐体验项目全年接待上万人。运营一年以来实现销售额120万,村集体收益分红10余万,带动当地泡豆腐销量增长30%以上,区域旅游经济增收300万。

二是激活非遗生态。已完成建设的红糖工坊、泡豆腐工坊、白老酒工坊、茶油工坊等平时正常免费对外开放,不定期举办各类活动,截止到目前,各类场馆已举办了上千场各类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使邻里村社恢复了凝聚力。茶叶博物馆(工坊)还成了乡村振兴讲习所的一个点位,来自各地的茶农们纷纷走进博物馆,了解茶文化,增强茶文化自信。

二、以新求发展,注入非遗传承新动能

一是活化利用。在乡村振兴推进中,非遗工坊建设对乡村建筑实现功能更新、再造、注入,推进“乡土文化、空间环境、产业经济”三位一体发展。如蚕非遗工坊,位于松阳县古市镇十五里纪家自然村,利用破旧的养蚕房来加固改造,建成可观光、游览、研学、养蚕的蚕文化馆。项目的建设推动了十五里花园村庄建设和溪滩综合开发,让荒废溪滩地重新焕发活力,周边农户建设民宿意愿日益增强。

二是共享利益。探索以集体经济制度为基础,以混合所有制、农合联等多样化联合发展为特征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有效破解农民难以嫁接大市场,难以获得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的发展问题。如曾经古法熬制的红糖虽然美味,但存在价格低,以及加工环境低小散乱的现状。2015年设计建造 “红糖工坊”,除了生产加工,红糖工坊也是一个文化体验、建筑艺术、文化公共空间、产品展卖等功能的综合文旅项目。2020年,引进浙江星娱传媒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松阳立诚农贸有限公司开展农产品销售合作,带动60余人参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获2020年浙江省电商专业村称号。工坊建设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让传统红糖制作技艺这项非遗项目得到了保护和传承,熬糖师傅由原先的10余名增加到了30名,并研发推出了一批红糖伴手礼、红糖宴。同时注册成立了“松阳县樟溪有礼农旅合作社”,以红糖工坊的使用权入股,占出资总额的15%,交村集体保底5万元,实际分红超过5万元的按实际分红计算。合作社对村民红糖收购实行保底价,解决了蔗农销售后顾之忧。据不完全统计,2021接待游客5万余人,红糖价格由原来的8元一斤提高到现在的22元一斤,大大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旅谋特色,促进多元融合新目标

一是促进研学新融合。探索建立非遗手工技艺为基础,打造传统主导产业+农文旅体融合示范区建设样本,把非遗工坊作为一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空间,位于松阳县新兴镇茶叶非遗工坊,从事产品展销、研学、制作等,与该项目相关的还有1处AAAA级旅游景区大木山茶园,1个浙西南茶叶交易市场,623家茶厂,20 家茶主题民宿、8家茶餐厅、年均举办大型5场活动,带动当地近1万人从事松阳香茶生产销售。

二是促进设计新理念。针对非遗商品市场受众面不大的问题,开展非遗文创设计大赛,建立传承人与设计师联合设计机制,进行产品创意创新设计,例如白老酒工坊,推出了石仓白老酒系列“仓小白”网络销售额近20万元、“叶掌柜”白老酒网络销售额近80万元。

三是串成点位成新线。非遗工坊串起特色“文旅线”,结合松阴溪畔建起的独山驿站、石门驿站、石门圩廊桥等精品景观点位,深入挖掘沿溪两岸乡土文化,打造王景纪念馆、茶文化体验中心等支绿道范围内景观,让景区效应很好地辐射到乡村,带动松阴溪流域面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