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002645451w/2022-37574 | 文号 | 丽教提〔2022〕2号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教育局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07-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A
丽水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
第44号提案的答复
邵烨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44号提案《关于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重大战略和两个“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丽政发〔2016〕16号)和《丽水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实施意见》(丽政办发〔2020〕81号))精神,坚持立足传统特色产业、服务区域主导产业集群,坚持着眼创新引领、着力跨山统筹,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深度促进产教融合,全市“一县一特”“一校一品”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向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又迈近了一步。
现就您提出的建议,具体答复如下:
一、专业与产业对接
专业开设与地方主导产业集群紧密对接是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如以丽水职高为代表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服务丽水全域旅游,为丽水打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缙云职业中专机床制造专业在缙云壶镇打造“中国锯床之都”中发挥了积极的扛鼎作用;云和中职校木制玩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在云和打造“中国木制玩具之乡”品牌中更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景宁职高烹饪专业研发畲族特色美食——“畲乡十大碗”“畲乡十小碟”,让畲乡餐饮成为畲乡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建成“丽水滚动功能部件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完成相关技能培训1100多人次,开展星级实训室创建工作,2022年,成立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学院。
我市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市域主导产业集群需求,建立优胜劣汰、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设置机制。根据“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建设特色专业、提升传统专业”的思路,开设了覆盖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13大类48个专业,形成了“主次分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专业发展格局,从而精准服务地方产业。
二、新型校企合作
全市中职学校共有校企合作共同体56个,校外实训基地119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6个,与258个企业形成合作教学。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以“校内外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德考证中心”等为载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格局,实施“区校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联合人社局、财政局等多部门共同印发《“百名大师、千名高徒”结对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以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丽水技工”为目标,通过聘请百名大师(技能大师、工艺名家、拔尖人才等)与千名中职学生结对,力争各中职校每个专业都聘有1名以上大师进行师徒结对培养,全市每所中职校都有3-8名以上大师深度介入中职人才培养。支持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通过土地、校舍、设备等要素引企入校,建立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支持各地将公办职业院校交由规模以上企业委托管理。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给予奖励。2021年,市教育局联合经信、文广旅体、人力社保等部门制定出台了《丽水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办法》(丽教职〔2021〕103号)。
三、校企共同实施实践管理
国家、省市非常重视学生实习工作,教育部等8部门专门发布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对实习组织、管理、考核、指导等都提出了具体规定要求。我市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校企共同制定学生统一实习计划,实施识岗、跟岗、顶岗实习,强调多岗轮训,建立健全实习档案管理和信息反馈机制。提供实习实训岗位的企业可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对于在企业连续上岗实习1个月及以上的学生,企业依据实习协议支付学生实习报酬和购买实习保险。同时,我市发动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在2018年发布的4个专业毕业标准基础上修订形成了《丽水市中等职业学校十个专业毕业标准》,明确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细则、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统测科目等,特别规定了实习成绩不合格将不予以毕业,进一步完善了地方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保障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营造“大职教”格局,根据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坚持文化与技能并重,将最新岗位要求和工艺标准融进日常教育教学,深度推进中职“三教改革”;对接产业行业企业最新要求,修订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与经信、人社部门联合评选产教融合型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实习实训基地市场化运作,努力办好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
感谢您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刘继明(丽水市教育局职成高教处)
联系电话:2626078 传真:2351535
邮编:323000
丽水市教育局
2022年7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送:邵烨委员。
抄送:市府办,市政协提案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