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缙云兆岸村:把家乡建成景区
时间:2022-08-26 11:0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1661475555816.jpg

缙云县东渡镇兆岸村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因为这座千年古村里,建成了巍峨秀丽的云台山景区:1250米长的养生游步道,险峻壮观的“一线天”,蜿蜒起伏的“小长城”……每逢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领略优美的乡村风光和自然风景。

和很多景区不一样,这是一个举全村之力建成的观光地:由村里的乡贤发起,村民自筹自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每个村民都是主角。

让父老乡亲有一个爬山的好去处

“县南十余里,渡双溪东走,越隘口,便觉豁然开朗……此即云台山也。”一篇镌刻在村口花岗岩上的《云台赋》洋洋洒洒,描绘了兆岸村秀美的山水风光。

崎岖的云台山,海拔371米,是兆岸村的地理标志。

两年前,上山的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陡峭泥泞,杂草丛生。“山上风景秀美,却鲜少有人问津,就因为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兆岸村党支部书记陈怀海说,大多数时候,村民只能在山脚仰望。

改变,发生在2020年初。

这年春节,回乡探亲的乡贤陈利雄、陈金仁、陈伟富因疫情滞留在村里。那段时间,三人唯一的消遣,就是爬云台山。“山路又窄又滑,一不小心就容易摔倒。”爬山时,他们想起了村民的念叨,“什么时候能把这路修一修?”

“茶余饭后,让父老乡亲有一个爬山的好去处——建景区!”三人动了心思,找到了村支书陈怀海。

话刚说出口,便得到了书记的应允,四人的想法一拍即合。

回家后,陈利雄把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没在意,只是浅笑着回了一句:“这听起来像个梦。”

而在这群乡贤眼里,这是个梦想,“即将成真的梦想”。

要把家乡建成景区,修路是第一步。

第一段机耕路,从村里修到山脚,长150米。经过统计,这段路涉及39户村民的田地。

2020年4月10日,陈利雄、陈金仁、陈伟富和村民陈兴东四人一起,白天上山探路,晚上挨家挨户上门“摸底”,希望村民能主动配合“让地”。此时,四人的心里都有些忐忑。

另一边,村民听说村里要修路建景区,一下来了兴致。得知新路要经过自家的地,还没等陈金仁开口,一位村民便拍着他的肩表示赞同;另一位村民主动把种下不久的玉米和西瓜,挪到了稍远的另一块田里;更有村民一大早找到陈利雄,告诉他“自家的田放心用”……39户村民的齐心,让这条原本打算建成6米宽的路,一下子变成了12米。

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一周后,挖掘机开进了兆岸村,云台山景区正式开工建设。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景区建设

建好了山下的路,挖掘机又缓缓开向了山上。此时的目标,是一条长1250米的游步道,也是云台山景区最关键的基础设施。

从这天起,乡贤陈利雄、陈伟富、陈金仁和陈兴东开始了“从早到晚蹲山上”的日子。

陈伟富的家在山脚,距景区最近。起初,四个人每天中午都会下山一趟,到陈伟富家吃饭。随着游步道越修越长,挖掘机越开越远,他们觉得来回费时,便带上简单的食材和一口铜锅,在山上支了个“灶台”,由陈金仁生火做饭,大家草草地解决每天的午饭。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景区建设。

挖掘机的柴油是陈兴东用肩膀挑上去的。每次2大桶,共100斤,每隔两天挑一趟。每逢柴油运到那天,早上5时30分他就出现在山脚,比往常早半小时,“这样挖掘机才能赶早开工”。这一挑,就是整整两个月。

陈军方、陈凤飞是土生土长的兆岸人,身体硬朗,有着一身好力气。景区开始建设后,两人主动提出要“出点力”:运石料、铺条石、除草……山路陡峭,他们的每一步却走得格外稳健。

陈金仁是最早提出开发“一线天”的乡贤,希望把这里打造为景区的网红打卡地。“一线天”地势陡峭,石阶的运输必须借助索道。从最低处开始铺设石阶,起初每天能铺12个,越往高处,铺设难度越大,“到了最高处,每天只能铺设3-5个石阶。”陈利雄回忆道。四个月后,通往“一线天”的路,已用石阶铺设得整整齐齐:每个台阶长1米,宽33-40厘米,共376个台阶,全长350米。

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景区渐渐有了雏形。

景区建设,最离不开的是资金。

2020年4月16日晚,陈利雄、陈建利、陈伟富三位乡贤分别捐出2万元。这天,云台山景区有了第一笔建设资金,6万元自筹款。

从第二个月开始,村民自筹资金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乡贤陈勇,在个人捐赠5万元的情况下,又发动建材业的同行筹款5.2万元。

起初,有人提议上门筹款,这样资金来得更快些。很快,这个想法就被陈怀海推翻了。他转而嘱咐“财务管家”陈丽淳:制作电子收款二维码,发到兆岸村的村民微信群,“想捐与否,捐多少,全凭个人意愿”。

从那天开始,陈丽淳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村民的转账信息:100、300、500……从乡贤到村两委、从党员到普通村民,都在为景区建设献力。“一户村民家有6口人,每个人都捐了钱。”陈丽淳说,这一刻,大家不分彼此,没有身份之别,“不过都是兆岸村的一份子”。

最让她感动的,是村里的孤寡老人麻礼勤。2021年春节前夕,腿脚不便的他一瘸一拐地来到云台山脚。见到陈丽淳时,他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百元大钞,指了指山顶的方向,并用手势打了一个“6”,然后把钱塞到了她手里。“整整600元!”陈丽淳想起来,这是村里的一位聋哑人,从他家到云台山,步行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看着寒风中老人慈祥的笑容,她觉得,云台山的风景,更美了。

兆岸村共有900余户村民,其中800余户自发捐款,筹集资金超过100万元。为了让景区更美,村民还发动身边的亲友一起,认领了景区的219棵樱花树。

他们约定:在浪漫的季节,一起登山赏花。

举全村之力建成的景区格外美

随着游步道、云台寨、小山门、一线天等景点的逐一打造,2021年春节前夕,云台山景区第一期工程竣工。

这天,妻子对陈利雄说了四个字:梦想成真。

让兆岸村村民没想到的是,这年大年初一,云台山真的成了炙手可热的打卡地,车子从兆岸村一路停到了坑上村,“足足有3公里长。”

为服务游客,村里迅速成立志愿服务队:60多岁的应杏群谢绝了亲友的邀请,坚持留在村里帮忙;忙着考研的大四学生陈展鹏放下复习资料,站在维持交通秩序的队伍里;还有一些在山上游玩的村民,索性原地穿上红马甲,搀扶着体力不支的老人……直到最后一名游客的车子驶出了村子,志愿者才觉得肚子有些饿——这天,每个人只吃了一个面包。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山下村民的耳朵里。

第二天一早,村民郑保莺、麻杏群、黄美爱、麻显丹便开始忙活了:猪肉是最新鲜的,蔬菜是地里刚摘的,粉干是城里刚买的……在土灶里,它们变成香喷喷的猪肉饼,热气腾腾的炒粉干,美味诱人的红烧肉。临近中午,她们把一份份打包好的食物装在竹筐里,顺着游步道,沿着台阶往上挑——这是她们为山上30多名志愿者准备的午饭。“志愿者服务游客,我们服务志愿者。”提及与几位村民自掏腰包送餐的事,郑保莺有些腼腆。

很快,另一个好消息传到了村里。

兆岸村被确定为2021年缙云县“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目标村,这意味着,通过引入“海动力”,更多资金将注入景区建设中。今年年初,云台山景区第二期工程竣工。小长城、观景台等一系列新景点的打造,掀起了又一次旅游热潮。景区单日最多接纳游客3万余人次,周末游客达上千人次。

最让陈怀海欣慰的是,在建设的2年里,他没有收到过任何一张来自村民的“报销单”,外出采购、现场监工、甚至是车费、餐费,“全由村民自掏腰包”。

站在云台山顶眺望,远方群山连绵起伏,村屋在山间云里若隐若现……风光美景一览无遗,尽收眼底。

古村神韵、田园稻香、山间鹭翔、农家饭菜,这是村民在心中为未来的兆岸勾勒的美好图景——为了这个图景,兆岸人还在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