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十四五” >> 专项规划
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丽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丽水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2-09-08 11:21 来源:战略规划和资源环境处 浏览次数:

政策解读链接>>>

目  录

一、规划背景 

(一)现实基础及特色优势

(二)“十三五”期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主要问题与发展机遇

(一)主要问题 

(二)发展机遇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重点任务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三)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四)大力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 

(五)大力推动中药产业创新发展 

(六)大力推动“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 

(七)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开放发展 

(八)大力打造“浙丽畲药”品牌 

(九)大力构建整体智治的中医药治理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 

(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附件:丽水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重大项目清单



丽水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促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中医药强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中医药条例》《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丽水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精神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2035年。

一、规划背景

(一)现实基础及特色优势

“十三五”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医药发展的战略决策部署,以高水平推进健康丽水建设为引领,坚持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着力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使我市中医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探索了一条具有丽水特色的中医药发展之路。

1.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十三五”期末,全市共有中医医疗机构112家,其中公立中医院8家、民营中医院2家、中医门诊部5家、中医诊所97家。全市公立中医医院共有床位1632张,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65张;全市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1368人,每千人口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54人。全市共有6家县级中医医院牵头成立县域医共体,建成标准化中医馆128家。青田县中医院医疗用房改造并投入使用,莲都区中医院正式挂牌成立,缙云县、龙泉市、松阳县中医院开工建设迁建项目。

全市中医医疗机构数量情况

序号

类别

机构数

(个)


公立

民营

1

中医医院

10

8

2

其中:三级甲等

1

1

0

二级甲等

5

5

0

二级乙等

2

2

0

未评等级

2

0

2

2

中医门诊部

5

0

5

3

中医诊所

97

0

97

4

合计

112

8

104

2.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凸显。“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深化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强化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医院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推广应用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丽水市中医院先后在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中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A等级,全国排名第57。青田县、缙云县、松阳县成功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丽水市中医院等6家中医院(含1家民族医院)创成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依托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成功建成丽水市中医辨证论治综合创新平台,通过“云中药房”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药审方、调配、代煎以及免费配送到家服务。

3.中医药疫病防治取得重大成绩。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第一时间制定了《丽水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选派中医师入驻市集中救治点全程参与新冠肺炎辨证施治。在国外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将中医药预防方剂的药方公布给各国侨团和邮寄给意大利等欧洲侨团,向医务人员和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推广使用中药预防汤剂,为实现零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丽水市中医院自主研发的防感合剂获省药监局制剂备案批准,并提供临床应用,充分彰显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4.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以中医药人才引育为重心,以名中医“师带徒”和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为平台,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各类各级中医药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引进中医药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全市有16人入选全国“岐黄工程”,26人入选浙江省“杏林工程”人才培养项目,新增浙江省名中医2人、省基层名中医5人。新增省级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开展了2轮市级名中医“师带徒”工作,共90人考核合格取得出师证。先后举办了4期“西学中”培训班,已有182人通过结业考核。开展了“护学中”培训班,共计102人通过考核结业。深入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人才定向委培,全市共招录203人,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储备了人力资源。

5.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增浙江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3个。市级中医药重点(扶持)学科17个、县级龙头学科(中医)7个。丽水市中医院牵头的市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列入第一批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项目,新增丽水市畲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和中西医结合肺病学研究2个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承担国家科技部中医药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中医药课题5项、市厅级课题100余项。获得省部级中医药科学技术奖2项、国家级中医药行业学会科学技术奖5项、市厅级中医药科学技术奖6项,出版著作10余部。成功举办国家级中医药类继续教育项目14项、省级10项。开展畲医药各类课题研究25项,出版畲医药学专著5部。

6.中医药文化氛围不断浓厚。制订下发了《丽水市中医药文化推进行动方案(2019-2025年)》,编印了《丽水市中医中药进党校知识读本》,出版了《中草药民间单方验方大全》。开展中医药“四进”系列活动,建立了9个中小学中医药与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举办瓯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丽水市科学大讲坛3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医畲药展示馆等8家单位被评为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市电视台录播“养生谈”中医药访谈节目200余期,举办“绿谷养生大讲堂”100余期。

(二)“十三五”期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

目标值

完成情况

2020年

1

中医经费占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

%

>10

3.14

2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中医师人数

>0.5

0.54

3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

>0.6

0.65

4

公立中医院等级

三甲1

二甲7

三甲1

二甲5

5

公立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科设置数

8

8

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比例

%

85

80

7

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馆比例

%

70

76.70

8

省级中医药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家数

>10

省里未评



二、主要问题与发展机遇

(一)主要问题

1.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中医药工作涉及面广,各项管理职能分散在各个环节的管理部门,个别单位和部门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全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没有内设中医药工作机构,中医药行政管理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对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未能起到推动和引领作用。

2.中医药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我市各级中医院发展普遍起步较晚,历史欠账较多,规模相对较小,中医网底不牢,设施设备相对陈旧,人才相对缺乏,与同级综合医院和发达地区中医院相比差距大,与“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目标还有很大距离。莲都区和景宁县没有设立实质性的中医院,全市7家县级中医院均为二级医院,业务能力较弱,其中龙泉市、云和县2家中医院为二级乙等中医院。全市还有近三分之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3.中医药人才队伍有待加强。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名中医数量少、年龄大、带徒少,后继乏人。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中青年骨干中医师培养周期长,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相对短缺,基层中医药人员“招不进、留不住”的难题亟待破解。中医药人才引育特别是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财政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4.中医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中医药科研工作碎片化、零散化问题较为突出,中医医院、中医药研究机构、中药企业等各类主体缺乏创新联动机制。中医药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偏少、科研成果少,制约全市中医药事业产业创新发展。中医药特色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投入不足,特色优势不明显,学科带动力相对不足。畲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不足,科研资源整合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民族医药优势。

5.中药产业与资源禀赋不相称。

全省近85%的中药品种分布在丽水,但全市中药材种植存在单品规模小、产量低、品质差异大等问题,规范化种植、药材质量标准化、中药炮制工艺标准化、中药饮片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都处于初始阶段,参与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市域内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投入和智能化技改项目不足,缺乏品牌产品引领支撑,在吸收、消化本地一产种植业产品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对名老中医验方、院内制剂、现代复方的开发利用,以及积极拓展植物提取、中药保健、药膳等健康新产品方面还需加快步伐,“中药+康养+旅游”等新模式新业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有丽水特色的畲医畲药开发利用工作还有待深化。

(二)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随着经济社会迈入新时代,中医药事业产业的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

1.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次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2020年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中医药发展大会,全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2年3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这是从国家层面,直接而清晰,准确而明白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重要系列论述落地抓实的规划。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市中医药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中医药力量。

2.中医战“疫”生动实践对中医药发展带来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并取得重大成果,再次凝聚了社会对振兴发展中医药的共识,如何提升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等新发传染病防控水平、构建中医药防控体系仍是一项新课题。

3.健康观念和疾病谱变化对中医药发展提出新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加上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影响,疾病谱的变化,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步上升,人民群众对中医药保健需求日益增多,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有利于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尤其对于“长寿之乡、养生福地”的丽水来说,加快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对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提出的“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健康浙江和健康丽水战略部署,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改革探索新时代中医药发展之路,在全市跨越式高质量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中医药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均衡发展。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牢牢把握公立中医院的主体主导地位,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健康丽水考核指标,推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有效扩容和均衡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差异,提升发展能级,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2.坚持中西并重,推进跨越发展。发挥中医药在防未病、治疾病、促健康中的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推动建立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在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激励,财政投入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

3.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公平发展。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立足全人群、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加强资源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具有我市特色的优质高效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4.坚持守正创新,推进传承发展。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挖丽水中医药文化历史底蕴,在传承创新发展中不断形成新优势、彰显新特色,不断提高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全市中医药发展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发展目标

至2025年,中医药强市和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力争全市的中医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初步实现现代化。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诊治中的协同作用,和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中药产业竞争力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1.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要素配置明显优化,千人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73张,千人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7人。全市公立中医院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达到60%以上,中医药特色服务人次占比达到65%以上。各县(市)政府办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10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100%的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设置治未病科,10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100%配置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努力打造中医药特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地。

2.突破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已有国家、省、市级中医重点学科专科建设,新争创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2个,省中医医学中心或分中心1-2个,省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2个,省中医药创新团队1-2个,省、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15-20个,省或市重点实验室1-2个,建设省市名中医工作室20个,新增岐黄使者1-2人、省市名中医25人、青年名中医及基层名中医30人。新增硕士以上中医药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

3.建设中医药科创平台。支持市中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浙江中医药大学丽水研究院项目,聚集中医优势病种和特色疗法,围绕中医药临床和基础研究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各级各类中医药项目100项,实施中医药重点科研项目10-20项。力争在中医药疾病防治、中药制剂等方面形成创新性成果。

4.提档升级中医药产业。强化道地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扎实推进中药材生态化种植示范区建设,加强中药材“共享车间”的试点扩面和产地中药材趁鲜切制加工建设;加快推进中药材深度开发,支持创新中药(畲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中药配方颗粒扩大生产,加强中药(畲药)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中药(畲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精深加工产品发展。加强培育中药全产业链,以现有维康药业、贝尼菲特等药企为基础,支持龙头企业以本地药材为原料生产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等产品;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灵芝、三叶青、黄精等药材的饮片加工、保健制品开发,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5.传播发展中医药文化。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载体,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35%以上,融入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建成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12个以上。努力争当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开放发展排头兵。

“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实际值

2025年

目标值

指标

类型

中医药服务

1

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

1

预期性

3

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比例

%

71

100

预期性

4

千人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

0.60

0.73

约束性

5

千人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

0.54

0.7

约束性

6

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占比

%

43.4

60

约束性

7

中医药特色服务人次占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比率

%

24.85

65

约束性

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置中医医师比例

%

77.04

100

约束性

中医药科技创新

9

实施市厅级中医药科研项目

[100]

[100]

预期性

10

实施省部级及以上中医药科研项目

[7]

[10-20]

预期性

11

推广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数

50

[50]

预期性

12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1

1-2

预期性

13

省中医医学中心或分中心

/

1-2

预期性

14

省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

1-2

预期性

15

省中医药创新团队

/

1-2

预期性

16

省或市重点实验室

/

1-2

预期性

17

新增省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

13

[15-20] 

预期性

18

中医药(畲医药)研究机构

[3]

3

预期性

19

丽水大中专院校设立中医药学相关专业数

0

约束性

20

新增省、市级名中医人数

[35]

[25]

预期性

21

新培育中医临床骨干、中医护理优才、新增中青年名中医和基层名中医


30

预期性

中医药产业

22

中药材种植面积

万亩

30

31

预期性

23

制药企业中药业务收入

亿元

10.41

16.77

预期性

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开放发展

24

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

/

35

约束性

25

新增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数

7

12

预期性

注:1.[ ]为五年累计数;2.带*的为2019年数。

到2035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市和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中医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医药产业竞争力和畲医药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理念全面融入居民健康生活,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诊疗、疾病康复和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与“重要窗口”相匹配、全市乃至浙西南地区示范引领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地。

四、重点任务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1.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浙江省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政策精神,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将中医药发展工作纳入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放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在资源配置、政策机制、制度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坚持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健全市、县(市、区)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中医药议事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辖区内中医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制定实施中医药相关政策措施要充分征求中医药主管部门意见。加强中医药管理队伍建设,市本级设置中医药管理内设机构,县(市、区)配备中医药专职管理人员。

2.优化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在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中医优势服务、特色服务为重点,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保支付政策,理顺中医药服务价格体系,建立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材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3.支持社会力量协同推进中医药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医医疗机构,鼓励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连锁经营;支持民营机构投资建设中医药博物馆、文化馆、宣传教育基地等。鼓励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积极引进中高端中医药人才,提升中医药服务品质。鼓励持《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师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办医的方式或在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专栏1   深化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制定出台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丽水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我市相关部门根据浙江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中医药相关政策文件。(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 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2.争创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先行县。积极申报与实施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先行县创建工作,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及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单位:县(市、区)政府]

3.建立符合中医医院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加强中医药管理队伍建设,市本级设置中医药管理内设机构,县(市、区)配备中医药专职管理人员。[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编办、县(市、区)政府]

4.健全中医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充分考虑中医医疗服务特点,完善分级定价政策,重点将功能疗效确切、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医疗 服务项目按国家和省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和调价范围。(牵头单位:市医疗保障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5.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大力支持将疗效和成本有优 势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牵头单位:市医疗保障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4.优化中药制剂管理。改革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建立与中草药成本相适应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医疗机构符合相关规定的中药制剂在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对口支援等范围内调剂使用。加强对医疗机制中药制剂协同管理,优化服务指导,确保中药制剂质量安全和疗效。鼓励和推动市中医院中草药制剂中心建设。


专栏2  优化中药制剂使用管理

规范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允许经核准注册取得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 号,或已备案的中药民族药制剂品种,在城市医疗集团、市内医共体、专科联盟等范围内调剂使用。到2025年,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规定范围内调剂使用不少于10个。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



5.保障落实政府投入。完善多元化中医药投入机制,逐步逐年加大政府财政对公立中医院投入。各级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时,统筹考虑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以及相关资源布局和利用,统筹安排中医药财政投入经费。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医药产业,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等推出中医药特色健康保险产品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


专栏3  落实政府对中医药的投入

1.健全财政中医药投入机制。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公立中医医院投入机制,逐步加大政府投入,有效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基本建设、设备 购置、重点学(专)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建立完善中医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2.逐步加大基层中医药投入。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对中医药发展按规定予以补助,积极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专科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使中医诊疗环境、服务设施、人员配备达到规定要求。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县(市、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1.强化中医药服务龙头引领。积极发挥丽水市中医院的龙头引领作用,大力支持丽水市中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力争使丽水市中医院建设成为中医药特色优势鲜明、浙西南领先、国内知名的国家中医特色重点三级甲等中医名院。努力争创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省中医医学中心或分中心、省区域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省中医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等。推进市中医院组建城市医联体,强化县级中医院牵头的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做优做强肺系病、心血管病、妇科、针灸、推拿、脑病、骨伤、肿瘤、脾胃病、内分泌、肾病、儿科、皮肤、肝病、乳腺、肛肠、风湿等专业领域优势学科。

2.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将中医药服务机构设置纳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公立中医医院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市、县(市)公立中医医院扩容升级。加快形成以丽水市中医院为龙头,县(市)中医院和综合(专科)医院中医科为骨干,基层中医诊疗服务网点为基础,社会办中医为补充的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专栏4中医医疗机构建设项目

1.建设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围绕市域内的国家、省、市级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专科和优势学科,新争创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省中医医学中心或分中心、省区域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省中医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省、市中医重点学(专)科,突出引领作用。(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2.强化中医医院能力建设。以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等级医院评审和医共体、医联体建设为抓手, 推进区域内各级中医医院整体质量提升。至2025年,100%县(市)级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力争青田县、遂昌县中医院达到三级乙等中医院水平。 (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3.加强公立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丽水市中医院传承创新楼项目建设,龙泉市、云和县、缙云县、松阳县中医院迁建及庆元县、遂昌县、青田县中医院改扩建工程。谋划丽水市中医院“一院两区”项目,推动建设浙江中医药大学丽水研究院、丽水市中药制剂中心、丽水市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县(市、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发改委、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3.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坚持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推动市、县(市、区)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支持市级以上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牵头组建中医药专科联盟,进一步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加强中医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市、县(市、区)社区服务中心联动的康复服务圈。

4.推进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积极推进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药工作,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培育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完善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旗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在妇幼保健体系中的特色和作用,发挥在疑难病、危重病 诊疗中的优势,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技术。

5.完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升级工程,推动建立覆盖全生 命周期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家庭医生团队对老幼等重点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健康指导等服务。积极倡导中医药生活化,加强药食两用等养生保健产品推广应用和研发,推广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药膳等中医传统方法。

6.提升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和公共卫生建设应急防治体系。发挥中医药疫病防治的传统特色优势,完善中医药“关口前移、深度介入、全程参与”的重大疫情救治制度,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均设置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点,加强呼吸科、急诊、重症、微生检验等相关科室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依托丽水市中医院建设中医疫病防治中心(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设中医院疫病防治分中心(基地);支持市中医院省耐多药肺结核定点医院和市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中医药疫病防治队伍建设,储备一支中医药防疫专家和中青年骨干库。充分挥发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7.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服务水平,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聚焦慢性病、老年病、康复、肿瘤、疼痛、骨伤、中医、中医护理等专科,实施“一县(市)一品牌、一中心一特色”建设。


专栏5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新增市级以上中医药重点学(专)科20个以上,推广50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丽水市中医院康复科建成区域中医康复中心,100%县级中医院设置中医康复科,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能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3.中西医并重诊疗模式建设行动。加强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推广,推进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5年,探索形成20项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技术,建设一批各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疗机构。

4.健全中医治未病体系。发挥市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作用,形成市、县一体化中医治未病服务网。到2025年,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设立治未病科,培育推广20项中医药预防保健(治 未病)干预方案。

5.中医医院应急防治能力建设行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规范化建设发热门诊和感染科,分别建立全市中医药防疫专家库、中青年骨干库,各不少于20名。到2025年,建成丽水市重大疫病救治中心(基地)。

6.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到2025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均能提供6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9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技术服务;推广50项中医适宜技术。

[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



(三)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中医药特色人才引育。支持丽水大中专院校开设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中医康复、中药学、中医护理学等专业,支持丽水学院联合中国药科大学共建中医药与健康产业学院。深化浙江中医药大学与丽水市的校地合作战略,谋划浙江中医药大学丽水研究生分院建设,做好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丽水中医院内部教研室、研究室、工作室建设,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护理研究生比例增加。集聚我市引才聚才政策措施,积极引进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级名中医、省内外知名中、西、药等领域专家、学者汇聚我市建立工作站(室)。用足用好市卫生人才新政,积极引进硕士及以上各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中医临床和中医药创新型领军人才。继续实施“师带徒”“西学中”“护学中”“在职研究生班”等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药匠”培育工程,加强中医康养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中医+”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2.优化成长路径,搭建人才梯队。开展优秀中医临床、中医护理、中药制剂、中医药管理等多岗位人才培养项目,实施青年中医师跟师培养工程,强化中医思维的培养和专科能力的提升,培养一批读经典、跟名师、勤临床 的中医临床骨干力量。强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严格落实规培人员各项保障政策。支持丽水市中医院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及全市中医药人才教培基地建设。支持各级医疗机构申报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支持丽水中医药学会举办瓯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丽水市科学大讲坛等活动。

3.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大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吸引和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长效激励机制。依托中医医院,通过专科专病进修、专题研修等多种途径,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继续实施中医药人才订单培养。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探索以中医师承模式定向培养基层实用型卫生人才。

4.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中医药人才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促进中医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完善符合中医药规律和岗位特点的中医药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职称评聘过程中适当向中医药人才倾斜,强调临床实践等业务能力,将高年资中医医师带教继承人、名老中医收徒授业作为职称晋升、人才评选、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畅通中医药人才职业发展渠道,定期开展市级名中医、市级中青年名中医、市绿谷医坛新秀等人才评选活动, 积极做好省级名中医、杏林工程等人才的推荐工作,开展多种形式、多岗位的中医药技能人才比赛,努力提升中医药人才的职业成就感和获得感。

专栏6 中医药人才引育工程

1.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至2025年,引进或培养硕士及以上中医药高层次人才200名,评选省市名中医25名,新建成省市名中医工作室20个。

2.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滚动实施中医住院医师和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每年培训中医医师、中医全科医师(含转岗)分别达50名、10名。

3.基层中医药人才能力提升计划。滚动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能力提升项目,每年选派20-30名基层中医全科医生、骨干人才进修或培训学习。

[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

(四)大力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

1.强化中医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围绕重大疑难疾病、罕见疾病、重大传染病等,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疾病病机、诊疗规律、防治技术等攻关研究。改革完善中药制剂管理,支持市中医院中药制剂中心建设。支持中药炮制和传统制剂技术等传承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中药制剂等中药研制开发和应用,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创新药物、中医药医疗器械在丽水注册批件并投资生产,推动中医药领域创新成果优先转化。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打造中医药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平台。构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权益保障机制,推动一批中医药科技成果应用和产出。

2.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丽水中医院内涵建设,谋划建设浙江中医药大学丽水研究院。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加强对区域内重大疑难疾病防治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设立丽水市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每年支持一批中医药科技项目,提升带动科技创新的氛围,为争取上一级的科技项目申报打好基础。组织实施一批中医药重点研究项目。

专栏7 中医药科研创新转化工程

1.谋划依托丽水市中医院建设成立浙江中医药大学丽水市中医药研究院。

2.围绕重大疑难疾病、罕见疾病、重大传染病等,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疾病病机、诊疗规律、防治技术等领域研究,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

3.聚焦中医优势病种的中药创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等中药新药新制剂研发和中医器械、中药制药设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

4.全面推进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研究,开展中医药专利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

(五)大力推动中药产业创新发展

1.做好顶层设计。构筑“园区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集群格局,做优丽水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版块,提升龙泉、遂昌、庆元、松阳、景宁中药材产业集群效应,形成“一核、三区”中药材产业示范带。谋划建设华东生物种质资源库,打造一批医药健康骨干产业园区。以“双招双引”为契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中药生产企业。

2.推进中药材三产融合发展。强化政府主导,坚持规划引领、质量并举原则,注重龙头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扶持,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特色优势中成药系列产品和健康养生产品,促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精深化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补助、金融扶持、业态融合发展等相关政策,为推动中药材“三产融合”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加强中药品牌建设。加速打造“丽九味”等业界传统、认可度高的“丽”字中药材品牌,加强中药材原产地地理标志和品牌保护。谋划建设华东中药材种子基因库和浙西南中药材“种源硅谷”。打造一批高品质野化抚育基地、中药材历史文化养生示范街区、中药材科普园区、大健康旅游示范企业、中药材特色康养小镇。

4.加强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大力推进中医药质量追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追溯体系。选择丽水特色优势品种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一体化质量控制研究,推动我市中药材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浙产中药”产业品牌,促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加强中药饮片(中药制剂)质量监管及合理使用,加大上市产品抽检力度,推进中药企业药品安全信用治理,建立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实施信用联合惩戒。

(六)大力推动“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

1.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工程,推进中医电子病历、中医处方和中药在全市畅通流动和资源共享。以信息化支撑中医医共体,通过互联网建立健全中医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加强互联网中医医院建设,支持中医药服务融入未来社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2.中医药+健康食品。培育壮大中医药健康食品产业,开展保健品、食疗产品和功能性化妆品等中医药健康养生产品研发。积极弘扬药膳文化,鼓励医疗机构食堂开发特色药膳,开展处州药膳评选活动,形成本地特色药膳品牌。

3.中医药+健康养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建立健全中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一体化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支持发展以中医药和畲医药为特色的康养产业,建设中医药康养小镇和养老社区。

4.中医药+休闲旅游。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覆盖中医养生、康复、休闲、科普等功能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培育一批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一批中医药特色小镇和特色街区。强化体医融合,积极推动中医药休闲健身发展。

5.中医药+乡村振兴。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和浙西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因地制宜推进“丽九味”等道地药材以及畲药等民族药种植。做大做强浙西南农贸城中药材集散地,打响“浙西南药城”知名度,打造全国最大的灵芝交易市场,打响“中华灵芝第一乡”地域品牌。

(七)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开放发展

1.加强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医药类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积极推进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将本地特色民间医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加大丽水中医药文化研究,挖掘、整理、发扬缙云黄帝养生文化、处州陈无择学术思想、松阳叶法善养生文化、庆元扁鹊医圣文化,重点做好黄帝养生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浙派中医十大流派之一医经学派的永久地。编撰浙派中医丽水卷,开展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2.深化中医药文化普及推广。支持市中医院“全国中医药科普宣教基地”建设和提升丽水华东药用植物园建设,持续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提升全市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支持市、县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馆和中医药文化廊等建设。建立市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等。在全市卫健系统率先开展“学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植根中医药文化三年行动,推动全市中医药健康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专栏8 中医药文化传播提升工程

1.鼓励各地整合利用现有博物馆资源展示中医药传统文化,支持各类民间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和发展。

2.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系列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和方法,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推进中医药进农村文化礼堂,丰富农村文化礼堂内容载体。到2025年,全市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30%以上。

3.加强中医药(畲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立项、保护与传承,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市文广体旅局)

(八)大力打造“浙丽畲药”品牌

以丽水市中医院为依托,整合资源,成立畲医药研究机构。深入挖掘和传承畲医畲药,做好畲医药独特诊疗技术和单方、验方的筛选工作,推动一批丽水特色畲药进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标准和中国药典标准。支持特色畲药药效物质基础及畲药饮片质量控制研究,积极研发畲药制剂,推动畲药的临床应用及产业化。加强畲医药对常见病、重大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加强国家级非遗项目—畲族医药(痧症疗法)的保护研究,推广刮痧、搓痧和针刺等畲医特色技术。将畲医药学科列入本地高校医学教育的选修课程,支持医疗机构内畲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九)大力构建整体智治的中医药治理体系

1.坚持党建引领建设发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公立中医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将党建融入现代中医医院管理各环节。健全公立中医医院党建组织指导体系。推进“一院一品牌”“一支部一品牌”特色党建工作与中医药工作有机融合。加强清廉医院建设,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推动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规则、清廉纪律融入医院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

2.完善中医药智治监管。依托浙江省“互联网+监管”平台,探索建立中医药信息化监管机制。加强中医医疗机构行业准入许可、医疗质量、医疗行为、机构运行等有效监管机制。加强中药监管队伍建设,提升中药审评和监管现代化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 

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中医药部门联席 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中医药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充分发挥合力推进中医药发展。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刚性引领作用。要将中医药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纳入本部门工作总体安排。根据各项指标要求,制定具体方案,认真抓好落实,实行规划年度监督、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制度,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开展评估,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细落地见效。

(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和丽水实际,制定出台相关 中医药政策措施。要有效落实中医药补助政策,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统筹安排并逐步加大中医药财政投入,加强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支持;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强化中医药科研经费投入保障。要加强土地供应保障,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统筹考虑中医药机构布局优化和资源配置,优先保障中医药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医药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建立健全中医药监管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宣传中药、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咨询、标准制定、行业自律、人才培养和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 展工作,推进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和清廉医院建设,倡导大 医精诚精神。支持和鼓励各地各单位利用广播、电视、报刊 及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养生知识 普及活动。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让更多的群众有机会感受中医、了解中医、认识中医。各类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卫健系统率先营造“学中医、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政策解读:http://www.lishui.gov.cn/art/2022/6/13/art_1229430065_2407720.html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