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缙云前路乡:"茭耳轮作"让农闲田变成"共富田"
时间:2023-01-04 10:3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前路乡依托致富产业,引导村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探索试验“茭耳轮作”循环农作方式,利用单季茭白收割后的农田闲置时间,种植一季黑木耳,提高土地利用率,让村民切实享受到高效农业带来的好处。
  “夏季茭白冬季黑木耳,一块田实现了两次丰收。”近期,缙云县前路乡前路村“茭耳轮作”试验田迎来了采摘旺季,一排排菌棒在田间整齐排列,菌棒里冒出朵朵黑木耳肥厚光亮,望着别样的丰收景象,种植户沈伟贤的眼中满是喜悦。

去年以来,前路乡依托致富产业,引导村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探索试验“茭耳轮作”循环农作方式,利用单季茭白收割后的农田闲置时间,种植一季黑木耳,提高土地利用率,让村民切实享受到高效农业带来的好处。

“我在试验田内种下5.6万余根木耳培育菌棒,去年11月开始采摘,采摘期可持续6个月,亩产高达1300斤。”沈伟贤说,他是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农户,在市农林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将闲置田地以及流转的部分土地改造为试验田,将优质菌棒种植其中,开启了“茭耳轮作”试验种植模式。“黑木耳长势喜人,质地也不错。按照市场价格,每亩收益会在3万元左右。”沈伟贤对试验田的效益充满信心。

“种植黑木耳,不单是其生产周期与茭白刚好衔接,还具备田间管理简单、劳动强度低等优势,可以帮助普通农户、低收入农户增收。”前路乡副乡长麻志尧介绍,菌棒采摘结束后,废菌棒还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增加土地肥力提高来年茭白等作物产量。

去年是前路乡黑木耳首摘之年,“茭耳轮作”模式不仅实现农田经济收益,还填补了农户农闲时间的劳动力需求。村民杨银兰就是其中一员,往年杨银兰在收完茭白后都要去周边城镇务工,现在她的工作场地改到了“茭耳轮作”试验田。

“茶叶和茭白收完了也不闲着,来这里摘木耳,一天有120块钱收入,活儿轻巧还可以顾家,感觉挺好的。”杨银兰表示,接下来也要试试“茭耳轮作”,让自家的农闲田变成“共富田”。

“前路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现有山地改造田3000余亩,只要通过水利工程补上水条件,均具有发展轮作黑木耳的条件。”麻志尧说,茭白、水稻、茶叶是前路乡三大支柱产业,未来将进一步探索“茭耳轮作”“稻耳轮作”等种植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