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MB1664458R/2023-43786 | 文号 | 丽委农办〔2023〕21号 |
组配分类 | 扶贫开发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3-10-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各县(市、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直有关单位: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龙头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工程、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实践推动我市农民增收基础再夯实、速度再提升,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革命老区共富园,特制订如下若干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全面深化“千万工程”,持续巩固拓展丽水“千万工程”实施经验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绿色创新、系统观念、党政主导的基本原则,着力以高质量就业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以产业链赋能挖掘农业经营净收入潜力,以集成式改革推动农村财产净收入增长,以保障性举措稳固乡村转移净收入路径,千方百计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快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争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排头兵。
二、主要目标
把“千万工程”建设成果转化为产村融合的经营资产,到2025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行政村达到100%,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50%以上,对农民增收的保障、带动能力全面提升。把“千万工程”的方法理念转化为促农增收的创新实践,到202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全省农民收入与全市农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把“千万工程”的为民情怀转化为共同富裕的方向指引,到2025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实现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现代化“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三、重点举措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缩小收入差距
1.提升农民发展能力促增收。深化“百万农民大培训促共富”行动,加快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持续擦亮丽水“农三师”乡土人才品牌,每年培育农创客1800名,开展高素质农民和实用人才培训8000人次以上,农民普及性培训20万人次以上;到2025年,招引一万名农创客进村兴业,促进十万名技能人才引领带富,推动百万农村常住人口全面发展,激活强村富民内生动力。
2.加大政策帮扶力度促增收。动态调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深化落实“一户一策”干部帮扶机制,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帮扶,对确实难以实现自主就业的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每年提供公益岗位2000个以上。推广“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破解农户“贷款难”。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提高农村小额意外保险的覆盖面,推进低收入农户统筹健康保险全覆盖,强化农民生产生活的抗风险能力。
3.培育联农带富新型主体促增收。深化“两进两回”行动,推动大学毕业生到乡、乡贤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完善创业孵化基地、电商产业园、众创空间等返乡入乡创业平台。面向全国开展“我在浙丽有个村”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招募,推动100名以上乡村经营人才、乡村设计师等力量全面赋能乡村振兴。连续性开展农村指导员(第一书记)选派工作,组织开展“一村社一团组”的一站式集成帮扶。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省市县联动选派科技特派员保持在600名以上。完善各类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发展红利。
(二)坚持因地制宜,夯实产业致富根基
4.全产业链发展品质农业促增收。聚焦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笋竹、畜牧、油茶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招大引强,每年招引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推动农业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到2025年,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70亿元以上,带动10万农民就地就近增收。
5.发展壮大乡村多元业态促增收。深化乡村产业“六业千亿”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农遗经济、“民宿+”、摄影旅拍、露营越野、户外运动、文创手作、红酒咖啡、茶舍陶艺等乡村新业态,迭代升级乡村休闲旅游业,“丽水山居”民宿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实施“丽水山播”计划,支持乡村直播带货、社区团购、云端农场等新业态发展,建成8个直播基地(产业带)。按照“精品化、标准化、组团化”的方向,分类引导农家乐民宿高质量发展。推广烧饼、土面、梅干菜、盐焗鸡等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壮大杨梅、甜桔柚、茭白、蜂蜜等“土特产”经济,扩大农民受益面。
(三)坚持绿色创新,拓宽改革创富路径
6.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促增收。高质量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同步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和乡村衔接能力,拓宽城乡要素交流通道,培育一批乡村振兴新增长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索系统协同、供需互促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机制。开展“百村引领、千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行动,累计建成花园乡村1000个。
7.整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促增收。制定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闲置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权等农村产权流转管理办法。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国家试验区建设,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涉农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0%以上。
8.推动强村公司高质量发展促增收。支持强村公司通过委托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多元化方式盘活村社资源资产。鼓励强村公司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创客、青创客等市场主体联建共富营地、共富基地、共富工坊等发展项目。鼓励强村公司之间开展党建联建、业务合作,打造年利润1000万元的示范片区联盟,推动全市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0%左右。提升强村公司乡村要素配置能力,鼓励乡级强村公司参与小微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块状经济。
(四)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惠民共富政策
9.深化农民异地搬迁工程促增收。全面完成“大搬快聚富民安居”五年搬迁15万人的工作任务,接续做好土地复垦等后半篇文章。梳理巩固“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五年工作成效,全面启动新一轮大搬快聚政策体系重构,合力争取新一轮大搬快聚占补平衡政策再延续。
10.开展“11+3”助力共富行动促增收。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开展华侨、艺术、青春、巾帼、体育、扶残、供销、丽商、慈善、红会、金融等社会助力活动。整合关键行业资源,开展香溢公益助农、电靓和美乡村、丽邮惠农共富等3大专项助力行动,引导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一批具有丽水辨识度、群众参与度的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
(五)坚持党政主导,完善党建领富机制
11.完善农民增收推进机制。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把“千万工程”以及带动农民增收情况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市、区)、市直部门综合考核,并适当提高目标考核权重。落实“两个增收”攻坚战的有效做法,完善季度研判制度、交办单制度、提示单制度,精准破解各类普遍性和个性化难题。
12.深化“红耀绿谷、强基共富”行动。加强党组织对村级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对软弱后进村和重点复杂村实行“一村一策”整固提升,千方百计服务农民增收。有效发挥两新党组织作用,在农旅融合、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加强村企合作,突出党建引领,推动“共富工坊”标准化建设,新建设“共富工坊”300个以上,充分发挥来料加工等业态带富作用,帮助村集体增强造血功能、加快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把“共富工坊”打造成为丽水共同富裕的金名片。
中共丽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