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0026456894/2023-43946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日期 | 2023-10-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民建市委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4号提案《加快数字经济融合跃升为现代生态经济体系添翼赋能》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丽水市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以“1315”特色产业链为关键“立柱”,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普惠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主线,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丽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18年39.81亿元,增长到2022年71.07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8年的2.85%提升到3.9%;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从2018年7.83亿元,增长到2022年23.09亿元;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从2018年的60.55提升到2022年的86.66,增速居全省各市第1。2022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9%,居全省第3;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5.67亿元,同比增长增长32.4%,增速位居全省第2;电信业务总量24.16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全省排名第3,全市数字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特别是今年以来,丽水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出台了《丽水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聚焦做大数字经济产业平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未来增长极培育三大发展重点,实施数字产业能级跃升、数字赋能产业转型、数字消费普惠共享、数据要素价值挖掘、数字治理改革创新、数字生态活力激发六大攻坚行动,到2027年形成六大标志性成果,基本建成数字经济“113X”产业体系,即培育建设丽水开发区千亿级、“四园一基地”百亿级和3个50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各县市区培育X家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实施方案》谋划了今后五年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目标,明确了工作任务。
二、有关建议意见落实办理情况
(一)关于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步伐,形成新增长极的建议。
一是在无中生有中求突破。丽水抢抓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窗口”机遇,“无中生有”布局半导体全链条产业,把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作为改变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动能、助力共同富裕、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战略举措,举全市之力在丽水经开区建设特色半导体“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形成“一园两基地”(半导体芯片产业园、全国外延片主要研发和生产基地、世界级超高纯钽材料生产基地)规划布局,引进珏芯微电子、东旭集团、中欣晶圆、富乐德半导体等31个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形成了“芯片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的全产业链。截至目前,“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有半导体产业链入链企业17家,今年1-6月实现产值22.31亿元,同比增长98.86%。
二是在科技创新上求突破。全域推广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改革试点,通过聚焦区域主导产业、“一县一业一院”梳理“四张清单”(技术需求清单、成果匹配清单、成果转化清单、人才引育清单),梳理创新思维导图、搭建数字转化平台,加速完善金融市场化机制,形成“先用后转”的“浙丽转”成果转化丽水模式。珏芯微电子的“汞高温型制冷红外芯片及探测器技术”荣获科技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并成功入选国家科技部颠覆性技术备选库。目前,成果已获航天科工集团超亿元订单并批量交付。由金马逊牵头申报的“航空航天复杂难加工金属导管成形成套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成果通过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行业评审,成为一等奖候选成果,有望为我市再添一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是在发展空间上求突破。拓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平台,杭州丽水数字大厦、丽水(张江)国际科创中心、遂昌上海闵行飞创园、杭州德信AI产业园等人才科创“飞地”“飞楼”已投入使用,共落地企业200多家,深度打造经济高密度、创新高浓度、主题高能级、功能强辐射、环境高品质的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不断培育壮大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上半年,“四园一基地”实现营收48亿元。
(二)关于培育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一是多点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各县(市、区)结合各自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遂昌新型储能、缙云智能家居、松阳智慧交通、青田元宇宙等一批数字经济新发展平台,丽水开发区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集群、缙云县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创建。累计培育百家丽水山播“共富工坊”,实现网络零售额22亿元,直播电商交易额7.6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近900万元。建成全市首个共享元宇宙直播间,开展丽水山播品牌宣传推广工作,举办“山播带山货 工坊促共富”活动,指导10个省级专项资金激励项目规范有效使用资金,推进工坊项目建设。上半年,丽水综试区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5.6亿元,增长147%。其中出口24.8亿元、进口0.8亿元。纳入海关监管跨境电商出口10.4亿元,同比增长120%。
二是扎实推进人才引育再创新高。截至7月底,2023年度全市“QM”计划创新与青年申报工信部人数为141人,博士后专项24人,相比2022年申报工信部人数71人,翻了一番。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通过科技部形式审查24人,同比增长300%。“绿谷精英”聚焦半导体与健康医药产业开设创业项目专场,遴选项目33个;聚焦高层次国际人才开设海外引才创新项目专场,遴选海外人才18人,为国家、省级海外引才计划储备市级人才梯队。
三是市县联动在要素保障上再突破。聚焦招大引强,创新运用“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外招商”组合拳,加强与国内龙头数字企业战略合作,在产业基业基金、场景供给、数字开放等领域出台支持举措,研究建立项目服务保障机制。今年以来引进数字经济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9个,市数字经济主题基金扩容至12亿元,通过了《丽水市人才科技赋能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试行)》。青田县发布全国首个县级元宇宙政策。松阳编制完成智慧交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省首个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试点县,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助推山区共同富裕项目入选浙江交通强国试点。
(三)关于推进产业大脑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一是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取得新进展。全市全面启动实施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225个,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比例达65.56%。着力打造“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数字化梯度培育体系,龙泉三田成功创成省级“未来工厂”,方正电机、嘉利(丽水)、华威门业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全市累计认定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家、市级未来工厂和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企业31家。
二是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新突破。制定发布《丽水市推进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行动实施方案》,推动中小企业“做样学样”“轻量化智改”,打造一批如三浦照明、上上德胜、宇恒电池、阀毕威等细分行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样本,批量化复制推广,实现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全面普及。制定出台《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态工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支持小微企业数字化提升。开展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创建,青田泵阀、云和木玩行业数字化平台入选2022年第一批国家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名单;云和、青田、松阳分别入选省级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和培育名单。
三是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累计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6个,成功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其中青田三辰电器智能化远程监控与运维服务平台已接入全国2516个企事业单位,并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正式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动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积极推进开发区合成革产业大脑、龙泉剑瓷产业大脑、云和木制玩具产业大脑等3个省级工业领域的细分产业大脑试点工作。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汇聚到“产业大脑”的海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技术,形成智能配置自生成内容推荐和产业大数据分析。生态合成革产业大脑已实现“自我造血”,并向全国主要合成革行业集群市场化推广应用,平台已上线交易品类1094个,全国行业企业注册会员2052家,线上交易额累计破18亿元。
(四)关于推进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实现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一是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成功争创松阳县全国绿茶商贸中心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丽水经开区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青田县欧陆风情数字侨贸创新发展区、庆元县香菇数字贸易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等4个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提升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引领能力。持续在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数字化、欧陆风情数字侨贸、香菇数字贸易等方面探索实践。争创庆元香菇市场冷链物流园、丽农批冷链物流园两个省级冷链物流园,龙泉市、浙江鸿汇物流园区、伟林快递服务有限公司、浙江鸿汇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进入省级获物流相关试点名单,夯实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
二是产业平台多点建设。2022年,丽水经开区特色半导体 产业平台成功入选省第四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成为全市首个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绿谷信息产业园、杭州丽水数字大厦等两个数字经济重点发展平台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了平台承载力,拓展发展空间。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艾莱依时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喜厨电股份有限公司、庆元县和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家单位,先后成功申报省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6家试点都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发展“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谷梵科技(青田)有限公司、浙江天喜厨电股份有限公司、艾莱依时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创建浙江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三是要素争取成效显著。做好技改专项、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专项项目储备工作,重点加强高技术产业项目包装指导和申报,争取更多政策扶持、财政指标支持奖励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倾斜支持。近三年,浙江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5000万和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025万元,浙江天喜厨电获得国家“两业融合”专项支持资金3235万元。加强集成电路产业指导,做好集成电路项目调度、窗口指导等各项服务,协助芯片企业旺荣微电子功率器件项目和中欣晶圆项目通过“国家窗口指导”。截止2023年7月,在丽水市生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的企业数(含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10413个,入驻金融机构36家。通过平台累计发放贷款632.04亿元,其中信用贷款45.20亿元。
(五)关于加快农文旅数字融合发展,依托数字经济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的建议。
一是数字农业扩面提质。依托数字化平台提高“山”字系列生态产品的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品质化水平。加强溯源体系建设,打造“丽水山耕”农场实景、供应链服务、消费互动一体化的“浙食链·丽水山耕”溯源系统融合建设样板,并在农业精深加工企业得到推广。畅通数字物流链,打造共享车间、共享云仓等,打通“山”字系品牌面向全国的产、供、销渠道,保障农产品上行,实现会员单位共建共享。
二是数字文旅串珠成链。强化原创数字文旅产品开发,实现传统文旅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借助IRS平台和5G技术,互通9县(市、区)文旅平台,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打造畅游美丽大花园(一机游丽水),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集成。着眼旅游带动共富,推出“丽水山路”智驾通自驾游服务协同应用,作为全国首例自驾游服务应用,被省文旅厅列入全省第一批文旅数字化“一地先行,全省共享”改革试点。自上线以来,原本零散分布的山区资源被组合形成22条主题自驾线路,游客累计人次从1.3万上升为11.82万,带动沿线村民就业率提高了13.6%,人均收入增加了25.8%,乡村文化阵地总体利用率提升了17.9%。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把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作为我市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按照“高大上、链群配”要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推进主导产业蝶变升级,数字化助推经济腾飞,奋力开辟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最后,再次感谢民建市委会对丽水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信息化处 毛阅丰
电话:2095063 传真:2095041
邮编:323000
丽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8月25日